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玉树八问——青海省省长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7月23日   来源:新华社

玉树八问
——青海省省长、省玉树地震恢复重建领导小组组长
骆惠宁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

    新华社青海玉树7月23日电(记者党周 马千里 李斌 邹伟)100天前,突如其来的7.1级地震,使雪域高原上的玉树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100天过去了,玉树怎么样?玉树的恢复重建怎么样?当玉树地震100天到来之际,青海省省长、青海省玉树地震恢复重建领导小组组长骆惠宁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独家专访,回答了社会公众关心的一系列问题。

    玉树救灾:“至少有9项标志性的成果值得铭记”

    记者:玉树地震已过去100天了。这100个日日夜夜,玉树灾区每天都在悄然发生着很多变化,您能否回眸总结一下这个令人难忘的100天?

    骆惠宁:过去的100天,是极不平凡的100天,是战胜巨大灾害、在废墟上站立、加快建设新玉树的100天。在这令人难忘的100天里,我们展开了人类史上海拔最高、难度最大的大规模抗震救灾行动,创造了世界灾难救援史上的“玉树奇迹”“玉树速度”;与此同时,交叉推进灾后重建工作,相继7次召开重建工作会议,先后6次向党和国家领导人专题汇报重建的重大问题,一方面就重建政策向国家积极建言,一方面对省内能做之事主动作为。回顾100天的日日夜夜,我们既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又全面展开了灾后重建的宏大工程。至少有9项标志性的成果值得铭记。

    一是救治生命取得最大成效。累计救活1433人,抢救压埋人员2008人,救治伤员1.1万名。转移到外地的重伤员3109人中,直接死于地震的仅4人;实施的1284例手术中,截肢的仅19人,因灾死亡率、致残率、截肢率极低。

    二是安置受灾群众及时有力。震后第5天,就基本实现了受灾群众有帐篷住、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医治、御寒有棉衣。在此基础上,及时推动临时性安置向过渡性安置转变。国务院对受灾群众的各项生活救助政策全面落实,保障了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目前,我们正在加紧建设居民永久性住房,积极准备过冬棉帐篷等物资,确保所有受灾群众安全过冬。

    三是重建方向和目标迅速确立。党中央、国务院在震后第一时间就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玉树”的重建方针。胡锦涛总书记明确要求,“在灾后重建过程中,不仅要让灾区人民生产生活上一个大台阶,而且要让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上一个大台阶”。按照中央确定的重建方向和目标,我们要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使灾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恢复并超过灾前水平,再通过进一步努力,把玉树州州府所在地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特色突出、环境优美的高原生态型商贸文化旅游城市、三江源地区的中心城市、青海藏区城乡一体发展的先行地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玉树的宏伟目标。

    四是重建规划和政策基本就绪。我们坚持谋定而后动,在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做好灾害评估、地质调查和编制《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同时,于5月下旬就基本完成了由我省负责的《结古镇(市)重建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6月9日,国务院正式颁布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6月底前,我们陆续批准了各项专规。我们坚持“提建议和提对策”同步进行,在全力争取国家出台支持玉树灾后重建政策的基础上,及时制定了我省的具体政策措施,特别是从玉树灾区实际出发,在财税政策、社会保障、金融政策、援建援助、土地权益处置、居民住房重建及维修加固补助等方面探索形成了很多创新性的政策措施。

    五是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震后24小时基本修复了损毁的交通、通信,48小时内基本解决了通电问题,震后5天内应急性的水电路和通信全面恢复。震后第4天下午玉树州孤儿学校率先复课,10天内各校高中班陆续复课,37天内灾区所有学校全部复课,灾区高考、中考顺利结束,并安排5000多名中学生省外就读。3000多个商业、邮政、金融等服务网点遍布灾区,生产秩序在较短时间全面恢复。社会管理转入常态,社会秩序保持良好。

    六是拆除危房和清墟已过大半。震后第5天就开始部署拆危清墟工作。结古镇已累计清理废墟300多万立方米,巴塘等4个重灾乡镇公共建筑危房基本拆完,今年第一批开工项目涉及地段的废墟清运已于6月底完成。

    七是保障工程和措施落实到位。震后第8天,我们就启动的机场至结古镇公路铺油、玉树散装水泥集散中心、建材物流配置中心等一批支撑工程相继完成,重建急需的大宗建材购储运提前全面展开。由我省负责的建材、运输、电力、施工、现场调度等5项保障方案于5月中旬编制完成,相关保障措施逐步到位。

    八是重建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为加强对重建工作的组织领导,4月20日我们就成立了灾后重建领导小组,5月8日组建了现场指挥部。特别是注重创新工作机制,探索建立了5项工作机制。一是建立了省州县乡四级联动机制,实现统一指挥、条块结合、高效运转。二是建立了专家规划委员会机制,对所有建设项目实行技术总负责。三是建立了重建项目管理机制,制定管理办法,围绕项目报审,实行省州县联合办公。四是建立了民主监督机制,在发挥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专门监督作用的同时,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专家等组成监督委员会,全程参与监督。五是建立了对口援建机制,采取工程总承包、交钥匙的方式,开展援建工作。

    九是首批援建项目顺利启动。7月10日,我们在玉树召开了灾后重建万人誓师大会,援建力量全部进场。农村住房、学校、医院、广电中心、僧舍、液化气站等6类31个首批项目已正式开工,标志着灾后重建全面启动。

    恢复重建:“今年力争完成80%的农房重建任务”

    记者:住房重建是灾区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能否请省长谈谈对于城乡居民住房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总体安排?

    骆惠宁:城乡居民住房建设是灾后重建的重中之重。住房建设三年计划总投资为96亿元。今年,我们安排投资计划55.5亿元,占本年度重建投资计划的三分之一以上,要求全面实现4个重灾乡镇和14个一般灾区居民房屋的维修加固,并力争完成80%的农房重建任务;对结古镇,先期开工建设若干个居民小区。在实施城乡居民住房重建规划中,我们坚持与城镇化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相结合,与三江源生态移民、游牧民定居、农村危房改造和扶贫开发相结合,实现从单纯住房建设向注重改善居住环境转变、向注重培育新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变。重建农牧民住房,力争做到“三打破、三体现”:打破“夹皮沟”的村庄布局,体现配套设施的共享性;打破“军营式”的村落规划,体现周边环境的相融性;打破“火柴盒”式的民居造型,体现建筑风貌的多样性。重建城镇住房,力争做到“四注重、四提升”:注重塑造风貌,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注重个性特色,提升单体建筑设计水平;注重色彩协调,提升建筑立面装饰美感;注重历史传承,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在制定住房补助政策时,我们按照80平方米保基本的原则,为震前拥有产权房的城乡居民每户建设一套保障性安居房;明确家庭人口达到7人以上的,还可申请购买经济适用房。同时,兼顾不同类别灾区群众的居住需求,对有户籍、无产权房的低保家庭、重度残疾人家庭实行廉租房保障制度;对不具备建(购)房条件的其他城镇居民,实行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制度;对“三孤”人员,把住房补助资金按人均标准交福利院、敬老院集中供养安置,最大限度地协调好各方利益。

    “十二五”末:灾区生产总值比2009年翻两番

    记者:灾区把恢复重建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藏区跨越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结合起来,推出了哪些新思路新举措?

    骆惠宁:灾后重建是玉树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我们坚持把国家支持青海藏区跨越发展、建设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灾后重建紧密结合起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系统推进,努力使重建过程成为玉树加快城镇化、建设新农村新牧区的过程,成为转变发展方式、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过程,成为推动跨越发展与科学发展相统一的过程。

    一是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上实现新飞跃。以城镇化和新农村为载体,优化城乡布局,完善公共服务功能,积极引导生态保护区人口和分散居住人口向各类城镇集中,实施“帐篷新生活”工程,促进生产要素聚集,促进人口相对聚集,加快推进城镇化。同时,力争3年内实现游牧民全面定居和住房改造升级,基本解决农牧民饮水安全问题,实现所有乡村通公路,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加快建设新农村新牧区。

    二是在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上实现新突破。通过3年努力,建立覆盖城乡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把学校、医院建成最安全、最牢固、群众最放心的建筑,并注重提高教学、医疗设备配置水平,显著改善教学条件,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功能,特别是在人均享有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指标上,确保超过灾前水平。

    三是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跨越。我们坚持适度超前规划,统筹推进恢复重建项目和发展保障项目,努力提高基础设施对恢复重建特别是对跨越发展的支撑作用和安全保障能力,着力建设先进的市政工程体系、畅通的综合运输体系、稳定的电力保障体系、完善的水利和防洪体系及快捷的通信网络体系。

    四是在加快产业升级转型上实现新进展。我们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牧业,突出发展商贸流通业,加快发展旅游业,积极发展特色加工业,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一产基本转型、提质增效,二产优化结构、绿色发展,三产完善功能、快速发展。到“十二五”末,灾区生产总值比2009年翻两番;三产比重提高22个百分点,达到45%,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3年时间:使灾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上一个大台阶

    记者:玉树是三江之源,生态地位极为重要,请问我们在保护生态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骆惠宁:玉树州所在的三江源地区,是中国乃至亚洲的重要水源地。保护三江源既是灾后重建面临的又一个挑战,也是中华民族应尽的义务和责任。重建工作伊始,我们就把环境资源承载能力评价作为制定总体规划、研究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着力加以推进。在恢复重建过程中,我们提出坚持保护与建设并举、环境整治和土地整理并重,走低碳重建之路,力争通过3年时间,使灾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上一个大台阶,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和应对世界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

    一是加快生态修复。结合三江源保护和建设工程的实施,推动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实施力度,全面开展绿化造林、封山育林等植树固碳工程。

    二是开展环境整治。推进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灾区环境质量显著提高。

    三是注重防灾减灾。实施地质灾害防治、灾区地质灾害调查勘查、地质环境保障等工程,提升综合减灾能力。

    四是坚持环保施工。要求所有建设工程都制定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注重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环保建材。对遭到破坏的草地要进行绿化恢复,确保施工现场及周边生态环境安全。

    文化遗产:编制实施专项规划 建设标志性工程

    记者:玉树既是高寒缺氧地区,又是民族地区,我们都采取了哪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骆惠宁:玉树地区素有“三江源头、唐蕃古道、史诗之乡、歌舞之海”的美誉,文化资源富集深厚。我们着眼于发展和提升,要求所有的规划和设计,都要充分体现民族文化、时代特征、地域风貌;所有的建筑物、景观、环境都要承载和渗透文化内涵;所有物质空间塑造都要挖掘和彰显精神特质与文化魅力。我们已编制实施“文化遗产恢复抢救”专项规划,在玉树州府结古镇建设博物馆、康巴艺术中心等具有浓郁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工程。

    切实做好群众工作 充分运用市场机制

    记者:灾后重建离不开群众的参与和支持,也离不开市场机制的推动和促进。在玉树这个特殊的地区,如何更有效地发挥“群众”和“市场”两个作用?

    骆惠宁:切实做好群众工作,是玉树灾后重建的重点所在,直接关系到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推进。为激励群众发挥主体作用,我们专门出台了《关于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加快推进玉树地震灾后重建的指导意见》,从强化宣传教育、尊重群众意愿、推进民主决策、完善监督机制、重建精神家园、加强基层组织等14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我们将加大引导力度,把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调动起来。

    一是加强规划政策的宣传。通过举办各级各类专题培训班、编写宣传提纲、发放“明白卡”,让干部群众了解、吃透、用好政策,确保规划政策的落地。

    二是积极开展感恩教育。运用新闻媒体、报告会、图片展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激励群众铭恩奋进。

    三是强化群众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把尊重和引导群众意愿统一起来,发动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帮助灾区群众加快向现代生产生活方式转变。

    四是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涉及群众住房建设有关事项由村民、居民或僧人代表大会决定。发挥好民主监督委员会的作用,支持其对重建工作监督。

    在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手段推动重建中,我们主要抓了筹集重建资金和推动项目建设两个方面。在运用市场机制筹集资金方面,一是通过对金融机构新设网点给予财政补贴等办法,支持金融机构进入灾区;二是制定了相关办法,积极搭建投融资平台;三是适度进行土地市场的开发。在运用市场手段推动项目建设方面,政府安排的重建资金主要用于住房补助、基础设施、社会管理、和谐家园和生态环境建设。重建中凡能运用市场配置的都要用市场的力量来推进。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商贸市场开发、市政设施运营;动员社会力量认捐认建学校、医院、福利院等公益性建设项目。

    对口援建:采取工程总承包、“交钥匙”方式

    记者:对口援建是灾后重建的重要手段,请省长谈谈这方面的工作情况。

    骆惠宁:实施对口援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体现了对玉树灾后重建的极大关心。6月20日国务院研究部署对口援建工作以来,我省与援建方在完善工作机制、明确援建任务、做好保障服务等方面积极作为,及时行动,推动援建工作顺利进展。在明确援建任务上,我们及时与参加援建的北京市、辽宁省和4家中央企业签署了灾后恢复重建援建协议,明确了援建的区域、内容、方式和期限,也明确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援建将采取工程总承包、“交钥匙”的方式,分片、分类包干建设重建项目。同时,我省也已组织西宁市、海西州、海南州、海东地区分别负责对玉树一般灾区四个镇的援建。在完善工作机制上,我们及时成立了对口支援工作协调委员会,建立了援建方与受建方互派联络员制度。在做好保障服务方面,在全力落实建材、运输、电力、施工等保障措施的同时,我们加快蔬菜大棚及肉食品冷库建设,协调抗震救灾医疗机构继续提供医疗服务,满足援建人员的生活需求,确保参建人员身体健康。目前,各援建单位已成立相关指挥机构,生活基地陆续建成,施工队伍全部进场施工,援建工作开局见效。

    玉树百日:吹响灾后重建集结号

    记者:100天,时间不算长,也不算短,回顾过去的100天,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骆惠宁:过去的100天,是惊动天地、气壮山河的100天,是顽强攻坚、艰苦卓绝的100天,是面对灾难、坚强奋起的100天!经过100天“白加黑、五加二”夜以继日的工作,我们打赢了抗震救灾的攻坚战,吹响了灾后重建的集结号。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玉树是不幸的,因为遭受的巨大灾难;玉树是幸运的,因为得到的更多关怀和期待。玉树重建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罕见,面临矛盾的复杂性和敏感性罕见,完成重建任务的繁重性和艰巨性罕见。但是,不管重建的难度有多大,责任有多重,我们都将勇敢地担负起这一神圣历史责任,主动接受灾后重建的重大考验,组织协调各方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苦战三年,跨越二十年”的雄心壮志,以“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追求更高”的顽强作风,以“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推动科学重建、依法重建、高效重建、和谐重建,奋力夺取灾后重建的全面胜利。

 
 
 相关链接
· 青海省省长骆惠宁看望残疾人和玉树地震伤残人员
· 骆惠宁:加快防洪应急工程进度确保灾区人民安全
· 骆惠宁指导抗震救灾时强调抓紧推进灾后重建工作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