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我国加大文化援疆力度 春雨工程等取得积极成效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8月03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8月3日电(记者周玮 璩静 白瀛)新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字化进程正在加速;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将搬上新疆舞台;新疆图书馆将建成国家数字图书馆的新疆分馆,每个县还要配备1个TB的数字图书资源量……近年来,文化系统加大了支援新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春雨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村村通工程、农(牧)家书屋工程等文化援疆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文化:“春雨工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充分发挥文化所具有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功能作用,提高文化援疆工作的针对性、适应性和时效性,文化部从三方面着力支援新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繁荣。

    一是实施新疆文化建设“春雨工程”,力争到“十二五”末期,构建起设施完善、保障有力、队伍齐备、内容丰富、成效突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加快推进以基层为重点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新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图书馆、文化馆(站)事业、村文化活动室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古籍保护等工作的指导和支持;支持新疆实施“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组织开展“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系列活动。到2015年,新疆建成图书馆二期、美术馆、群艺馆、文艺译制中心等设施,14个地州和98个县基本建成标准剧场,62个县级艺术表演团体建成排练场和业务用房,10407个村(社区)基本实现村村(社区)有文化活动室;兵团建成大剧院、群艺馆等设施。

    二是实施新疆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加强对能够反映新疆历史发展和民族融和的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发掘、整理、研究、保护以及相关知识的普及、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的历史观和民族观教育,增强对国家、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帮助和指导新疆制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研究,开展新疆人口较少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专项调研;加大对新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资金补助力度,重点加强对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玛纳斯的资助;指导和支持新疆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和传习所等基础设施。到2015年,帮助新疆建立起比较完备、富有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弘扬,建成1个自治区级和3个地州级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保护传承中心,1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以及兵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

    三是加强新疆文化市场监管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策划实施新疆文化市场监管能力建设工程。推动新疆文化市场监管平台建设,维护新疆文化市场安全稳定;将新疆列为文化市场执法培训定点地区,为新疆文化市场管理和执法培训工作提供经费补助和师资支持。在拟订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政策和有关法规草案中对新疆予以重点支持;扶持和促进新疆文化产业建设与发展;指导新疆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

    出版:农家书屋书香溢四方

    自2007年1月1日以来,一批全疆广大农牧区的新闻出版援疆工程正式实施,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新疆新闻出版业一次性投资最多的一项公益性惠民工程。

    据悉,第一期工程投资总额为3.8亿元。其中,财政工程投资总额2.5亿元,建设工程投资总额1.2亿元。

    新闻出版总署相关负责人表示,新闻出版援疆工程以促进新疆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一是有效缓解新疆农牧区缺书少刊的问题,满足新时期广大农牧民学知识学文化的需要;二是着眼于加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四年来,受到新疆各族农牧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的普遍欢迎,被各界称为保障农牧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德政工程、民生工程。

    今年上半年,新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按照工程规划,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计划建设的3000个农家书屋任务,并全部投入使用。

    “读书看报学技术、科学种养能致富。”在新疆,农家书屋已成为新农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如今,许多农牧民“变酒柜为书柜,把牌桌当书桌,把玩风变学风”,从读书看报中获得了致富信息。

    农民张阔峰是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惠远镇的一位普通农民。在新闻出版援疆工程援建的镇图书室里,他发现无公害胡萝卜价格高、有市场,便开始尝试无公害胡萝卜种植。随着经济效益不断增加,张阔峰又牵头成立了胡萝卜协会,毫无保留地将无公害胡萝卜种植技术传授给其他种植户,带领全镇其他种植户共同致富。截至目前,惠远镇胡萝卜种植面积已经达到8000亩,年收益350万元。张阔峰说,“一本好书能改变一个人命运,一项技术能造福众多百姓。”

    记者获悉,在新疆,出版物免费赠阅工程已免费向全疆856个乡镇和8849个行政村赠送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锡伯等6种语言的报纸39种、约30万份,期刊16种、约25万份,图书1281种、1267万册。同时,向全疆农牧民家庭、乡镇文化站、行政村文化室免费赠阅新闻出版援疆工程宣传画100万张。

    统一的出版物、统一的图书架和报刊架、统一的书屋制度管理、有不少于20平方米的书屋、有不少于1500册的图书、有不少于15种报刊、有阅览桌椅、有播放设备、有照明消防设施、有《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图书借阅制度》管理制度、有(专)兼职管理人员、每日有固定开放时间……近年来,新疆农家书屋建设标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也不断提升,使农牧区各族群众真正享受到了改革开放文化发展成果。

    广电:广播影视走进千家万户

    2000年以来,广电总局以实施广播影视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为抓手,加大援疆力度,累计安排建设资金11.7亿元,极大地推动了新疆广播影视事业发展,广播电视覆盖效果、广播影视节目译制制作能力和农村电影放映能力明显提高。

    ——广播电视覆盖能力大大加强。广播电视发射总功率增加了3倍,覆盖范围明显扩大。自治区广播电视覆盖率由1999年底的87.39%和89.48%分别提高到2008年底的93.54%和93.48%;兵团广播电视覆盖率由2000年底的87.1%和90.9%分别提高到2008年底的94%和97.4%。各地能收听到10套左右短波广播,各地(州、市)、县普遍能较好地收到3套以上中波或调频广播节目,3~4套中央和当地电视节目。特别是少数民族语言节目覆盖,全疆各地州市和绝大部分县市、乡镇广播电视台站都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自治区广播电台、电视台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节目。

    ——少数民族语言节目译制制作能力显著提高。西新工程累计安排新疆维、哈、柯等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影视节目译制制作设备投资7564.18万元,译制经费19566.4万元。新疆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影视节目译制制作能力、民族语宣传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农村电影放映能力大大提高。国家累计安排新疆农村电影放映设备7226万元,配备了848套放映设备,105辆电影放映车,农村电影场次补贴和拷贝资金1625万元。全区已建数字电影地面卫星接收站12个,农村电影放映队812个,放映人员1303人,2008年译制影片60部,放映了107568场公益电影,100%的行政村实现“一村一月看一场电影”。

    另外,兵团电影放映已纳入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国家配备了184套放映设备,28辆电影放映车,农村电影场次补贴和拷贝资金194万元。

 
 
 相关链接
· 新疆文化部门积极行动做好文化援疆各项对接工作
· 新闻出版援疆工程为新疆各族群众提供"智力支援"
· 教育部以及对口援建省市表示将加大教育援疆力度
· 一批山东援疆干部进疆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