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第30个世界粮食日来临之际—反饥饿 全球在行动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10月15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新华社记者)30多年前,在首届世界粮食大会上,美国时任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誓言:10年内,我们将不会让孩子们饿着肚子去睡觉。

    30多年后,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坦承:母亲看着孩子饿着肚子睡觉,这样的耻辱,每个晚上仍在无数次上演。

    消除饥饿,这是一个亘古久远的命题,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难解。

    消除饥饿,这是一场“绝不允许失败的战斗”,既为自己,也为子孙。

    在第30个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联合国呼吁:“团结起来,战胜饥饿!”

    饥饿——“世界最大的悲剧和丑事”

    巴基斯坦北部斯瓦特山谷,一场洪水摧毁了一切。汗斯坦·扬忍不住流下眼泪:“粮食没了,牛也没了,我现在一无所有。”

    两年来,这是她第二次举家搬迁,前一次是为躲避阿富汗边境战乱。两年里,她大部分时间呆在难民营里,最熟悉的食谱是世界粮食计划署提供的救援食品:富强粉、食用油和高能量饼干。

    类似的一幕也发生在中东小国也门。小姑娘阿尔瓦说她喜欢上学,因为在学校可以领到救援组织发放的食品——那是她一家7口一天的主要食物来源。

    自2004年北部反政府武装发动叛乱以来,原本贫穷的也门雪上加霜,34万人流离失所,其中约有5万难民是5岁以下儿童。除了国际援助,他们没有其他任何食物来源。

    在非洲,去年席卷萨赫勒地区的旱灾令1000万人面临饥饿威胁。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预计,今年乍得的粮食产量较2008年减少34%,尼日尔减少30%,毛里塔尼亚减少24%。粮食减产、牧场凋敝,加上持续高位的粮食价格,受灾国面临饥饿与死亡……

    这是一个令人尴尬的现实:过去10年,农业技术进步让世界粮食产量呈稳步上升态势,然而因贫困、战争、自然灾害、分配不均、经济危机等诸多因素,本应远去的饥饿现象,仍如一个个丑陋的伤疤,散落于世界各地。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2010年全球饥饿人口为9.25亿,虽比去年峰值10.23亿有所下降,但世界上每7个人中仍有1人在挨饿。

    “事实上,每6秒钟就有一名儿童因食物不足而死亡,饥饿现象仍是世界最大的悲剧和丑事,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现实,”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说。

    联合国2000年提出“千年发展目标”,八项目标之首是在2015年前把全球饥饿人口比例减半,从20%减少至10%,而目前的比例是16%。粮农组织估计,如果世界饥饿人口比例继续以目前速度下降,上述目标大概要到2150年才能实现。

    一个饥饿的世界是危险的世界。粮食安全并不仅仅关乎温饱,“沉默的海啸”一旦暴发,可能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2008年的粮食危机中,从加勒比海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因饥饿发生冲突和骚乱,许多人因此丧生。

    这种无声的危机是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巨大威胁。现在距离2015年还有5年。潘基文说,尽管国际社会在减少饥饿人口方面已取得“真实成就”,但这些成就相当“脆弱”,“时间分分秒秒过去,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行动——“团结起来,战胜饥饿”

    汉斯·维科尔回到乍得加奈姆省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地时,夜已经深了。自今年10月出任乍得萨赫勒地区紧急援助行动协调人以来,他每天披星戴月,往返于各个救助站。

    “我刚从一个食品发放站回来,见到十几个营养不良的孩子。他们很瘦,我们先是给他们吃一种玉米和大豆混合的食品,加维生素,然后慢慢观察,有针对性地补充营养,直到他们恢复健康,”维科尔说。

    现年50岁的维科尔做了20多年援助工作,80%的时间在非洲。“过去这些年,非洲哪里发生了战乱、冲突、饥荒,我就去哪里紧急救助。”

    维科尔估计,萨赫勒地区200万人口中,有一半营养不良。到年底,儿童营养不良比例有望降到15%,但他希望“做得更多、更快一点”。

    在乍得,像维科尔这样的联合国救援人员共有160多人,而对乍得的援助不过是联合国诸多救援行动中平凡一例。作为世界最大的抗饥饿人道主义机构,粮食计划署平均每年在70多个国家为超过9000万人提供帮助,无论何时,都有约30艘轮船、130架飞机和5000辆卡车,为最需要救助的地方运送粮食。

    除提供紧急援助外,联合国下属的农业机构还着眼未来,与各国政府合作开展多种农业项目,“授人以渔”,帮助当地人自力更生。

    在利比里亚,粮农组织的农业专家教人们如何把沼泽变成良田、如何防虫、如何储存粮食。而从前,收获后的粮食往往因任意堆放引发虫害和腐烂而损失过半。

    尼日利亚的“国家粮食安全计划”向农民推广旱地作物栽种新技术。农民从前一年只种一季粮食,如今可种两到三季,收入成倍增长。

    在乌干达,为防止粮食因来不及卖出或无处存放而白白烂掉,粮食计划署给当地农民送来“多功能”粮库:农户既可就地将粮食卖给联合国变现,也可先“寄存”于此,日后待价而沽。而凭联合国出具的收据,农户还可在当地银行申请小额贷款投入再生产。此计划有望在更多非洲国家推广……

    成功案例带来希望的信息。

    只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相互扶助,反饥饿战争可以打赢。迪乌夫说:“我们所需的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坚定的承诺和国际社会强有力的支持。”

    为了让消除饥饿成为一项“全民运动”,迪乌夫于今年5月发起一项“十亿饥饿人口”网上签名活动,呼吁各国政府将消除饥饿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短短数月,签名者已超过100万。

    “团结起来,战胜饥饿”是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为战胜饥饿,千千万万的“维科尔”奋战在地球各个角落。为了“无饥饿世界”的共同愿景,国际社会正在行动。

    成就——“粮食故事里的中国传奇”

    对于饥饿,现年85岁的孙范英曾有刻骨铭心的体会。上世纪60年代初,饥荒肆虐中国大地,她的家乡安徽凤阳县饥民遍布,连树皮都被剥得一干二净。她亲眼目睹一个20来岁、饿得皮包骨头的外地难民,在自家门口坐下恢复体力,却再也没有站起来。面对死亡,她并不觉得恐惧,因为“饿死的人太多了,都麻木了”。

    幸运的是,孙范英靠吃榆树皮活了下来。如今,50年过去了,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10616亿斤,连续6年增产,库存消费比高于18%的安全线。

    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世界粮食故事里的中国传奇,”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主任韦安夏说。

    她说:“中国是我所知唯一在如此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大进步的国家。中国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内基本实现了粮食安全,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与此同时,粮食计划署在中国的使命也悄然发生变化。30年前进驻中国时,它的目标定位是帮助中国实现粮食自给;如今,它的主要任务是携手中国政府共同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

    在世界粮食史上,2005年值得一书:中国政府通过联合国机构,向印度洋海啸受灾国提供500万美元援助,其中包括拨给粮食计划署的100万美元。从此,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国,由粮食受援国正式变成援助国。

    其实,早在接受外援之时,中国就已伸出援手,向发展中国家派出大批农业技术专家,推动当地农业发展。

    1999年,中国和巴基斯坦签订第一个杂交水稻合作项目,经过十多年研究和实践,巴基斯坦杂交水稻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10吨,比使用当地种子的水稻产量高40%。

    上世纪60年代末,刚刚实现温饱的中国帮助刚果(布)在首都西南郊建设贡贝农场,指导当地农民种植稻谷、玉米和黄豆等作物。当地人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因为你们,我们才吃上了蔬菜。”

    在塞内加尔,中国农业专家被称为“神人”。塞内加尔总统瓦德认为,塞要在2015年实现粮食自给目标,中国的援助将发挥重要作用。

    迄今,中国已在发展中国家开展200多个农业合作项目。今后五年,中国对外农业援助力度将更大。不仅如此,中国总理温家宝还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上发出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以实际行动促进全人类的发展与进步。

    中国行动,是国际“反饥饿战斗”中漂亮一役;“中国传奇”将坚定国际社会战胜饥饿的信念。

    “反饥饿战斗”复杂而艰巨。战争、自然灾害、经济危机等都是造成饥饿的重要因素,它们把穷国、富国拉进同一战壕,考验人类智慧,也拷问彼此诚意。

    唯有团结、合作,方能战胜饥饿。  

 
 
 相关链接
· “2009世界粮食日主题宣传活动”在上海举办
· 农业部:湖南采取十项措施促进粮食稳定发展
· 惠农强农政策下的这方水土--我粮食连年丰收背后
· 河南:秋收接近尾声 粮食总产连续第5年超千亿斤
· 科技部等部门召开"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现场观摩会"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