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上海世博会将拉上华丽帷幕:精神财富从世博延伸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10月25日   来源:人民日报

    再过7天,上海世博会将拉上它华丽的帷幕。人们依依难舍,近来世博园迎来持续大客流。同时,一个醒目的问号,正从世博园出发,追寻着答案:如何用更深入的方式向世博会说“再见”,如何传承上海世博倡导的发展理念,让它成为未来发展的助推器,如何让世博精神财富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

    “后世博时代”来临
    ——有形的上海世博会即将结束,无形的“上海世博”却刚刚破题

    “上海确实天蓝了,空气好了,水也比过去清了。世博会后能不能持续?”

    “上海的垃圾分类,政府怎么考虑?”  

    9月中旬,上海人大常委会就建立“世博后城市管理畅销机制”进行专题询问,政府多个部门负责人现场接受质询——这是自今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举行专题询问后,全国第一个由省级人大常委会开展的专题询问。  

    “这也是我们目前最关心的问题。有形的上海世博会即将结束,理念上的上海世博会大幕却刚刚开启。”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部部长季路德说,“世博会展示的先进发展理念,在办博期间积累的城市管理的有效经验能否得到有效地吸收,政府和民众都在关注和思考。”  

    各种关于“后世博时代”的讨论,正热切展开。  

    10月8日,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雄做客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市民与社会》“市长热线”,畅谈后世博建设,引来诸多市民参与。“世博会走远,但精神不能丢”;“世博会已近尾声,很留恋,希望世博会的管理经验、所体现的高度责任心和市民良好综合素质,都能延续下去,使上海更美好,人更可爱”;“‘小白菜’、‘小蓝莓’和平安志愿者发挥很大作用,以后能否用中老年市民替代大学生,让城市服务站点继续发挥作用”……  

    “后世博时代”一词正炙手可热。10月19日在复旦大学召开的“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上,12所中国著名高校的“掌门人”谈的最多的,也是“后世博时代”的大学作为。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说,世博除了留下完善的交通和各类建筑,还有许多精神遗产,而中国一流大学需要文化自觉与文化担当,为世博精神传承做贡献。

    世博理念引领未来
    ——上海世博会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阶段性总结

    10月18日上午,上海世博会南非馆在园区众多展馆中率先举行闭馆仪式。不过,“这只是一个仪式,南非馆将继续开放,直至世博会结束。”仪式上,南非内政部长恩科萨扎娜·德拉米尼·祖马称,上海世博会为南非提供了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舞台,这是南非参展上海世博会的最大收获之一。  

    “上海世博会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阶段性总结。”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钱智认为,上海世博会核心理念是“和谐”,还包含了“低碳”、“创新”、“包容”、“共生”等四大理念,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引领着我们的未来。  

    相对于“包容”、“共生”,“低碳”和“创新”理念已更多被付诸实践。  

    9月底,上海市发改委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初稿),提出重点发展五大主导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以及新材料产业。  

    这可以看成是上海未来5年的低碳发展线路图,所列产业大多与世博会技术展示有高度承接关系,堪称上海对世博会“低碳”理念的一份现实解读。

    “创业者让生活更美好”是上海世博会民企馆的主题,这也成为民企30年发展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民企馆组委会同“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简称YBC)联合主办了“我的创业梦想”活动,选出16个最具潜力的创业梦想作为“创业种子”,提交YBC,由YBC为创业青年提供“一对一”的导师辅导以及“无利息、无抵押、免担保”的资金及咨询支持。  

    “我们正一步步脚踏实地。”上海财经大学世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说。最近,由他主编的《上海世博会各国科技展示及其应用前景》一书新鲜出炉。这本书上的技术也许并非都能转化为现实成果,但是,它让人看到一个社会的自觉与努力。

    办博精神成发动机
    ——上海世博会是“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精神的最佳实践区

    在上海,除了世博会本身留下的精神遗产,办博过程积累的经验,同样在社会激荡起阵阵涟漪。  

    10月16日那场意外的超大客流考验,让所有人都成了赶考者。当日,103余万参观者进园参观,世博园区启动大客流应对预案,总体运行平稳有序。超大客流出乎意外,但是,更让主办方意外的是,参观者井然有序、快乐观博的心态。  

    任德呈是上海市民巡访团团长,自6月11日起几乎每天都要进园巡访。交上十份“文明观博测评报告”后,巡访团欣喜地发现,游客文明观博“指数”日益攀升,排队参观已成共识;展馆内,动手的少了,欣赏的多了;车站旁,文明礼让成为常态……

    参观者的变化与观博环境的改善、组织方的努力不无关系。

    针对观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世博主办方和参展方想方设法改进服务:为应对大客流,改装硬围栏,增设直饮水点、休息座椅和厕位等;为应对高温,增设遮阳伞、遮阳棚、电风扇、喷雾设施等降温装置,为游客送冰、送水降温解渴;为改善排队环境,在通道边安装长条木质长椅供等候游客歇脚……人性化的服务与管理,引导参观者逐步养成文明习惯。

    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接受采访时表示,“办世博会最重要的一个作风就是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办一天世博改进一天工作,一直改进到10月31日晚上11点半”,要“正视问题,不埋怨、不急躁、不掩盖、不掩饰、不回避”。

    “实事求是,以人为本”,这就是办博精神的灵魂。它贯穿上海世博会的申办、筹备、组织运营全过程,激励着世博会组办者创新、务实、合作、拼搏与奉献。

    上海世博会展区总代表、指导委员会主席塚本弘在评价上海世博会时说,“我非常钦佩上海世博会的管理与运营以及持续快速改进精神。可以说,在长达6个月的时间里,园区的管理每天都在改善,正是参展方及组织方的共同合作、互相协调,才使得世博会的管理工作得以稳步提高。”

    上海世博会是“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精神的最佳实践区,也是精神播种机,“实事求是,以人为本”正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写进城市的发展目标和管理之中,成为社会发展的推进器。

    更高的城市文明,令城市焕发出无穷魅力。“不能‘惟GDP论’,上海更应该注重软实力和以人为本,这是世博留给上海的精神财富,引导我们走向美好的城市生活。”上海市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主任孙正心说。

    年轻一代薪火相传
    ——上海世博会最大的精神财富是培育了国民的公德意识、开放意识、责任意识

    上海世博园,那些青葱而立的“小白菜”是最让人难忘的风景。从申博成功那一刻起,志愿者们伴随上海世博会走过8年历程。世博会开幕以来,8万名园区志愿者、10万名城市志愿服务站志愿者,以及遍布上海大街小巷的197万城市文明志愿者,用自己的爱心和奉献,织就绚丽的城市风景线。 

    作为最早进驻园区的一批志愿者,上海大学的顾倩倩和伙伴们,一个多月,夜以继日,抢在试运行前,完成了一份70多页的主题馆志愿者运行方案;来自上海海关学院的志愿者周安华,志愿服务期间腰间囊瘤恶化,医生建议尽快手术,但她执拗地要求把手术时间安排到志愿服务期满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志愿者刘喆斌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改造便携式数码扩音器,让“小蜜蜂”给游客播报丰富的游园信息……  

    “年轻一代的成长让人感叹。上海世博会最大的精神财富是什么,是开启了国人心智,建立自信,培养责任意识。教育了年轻一代人如何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上海世博会创意总监、上海交通大学全球传播研究院副院长王昊青说。  

    通过世博,许多年轻人感受了中华智慧,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荣耀。上海立信学院对外汉语专业2010级新生王策被中国馆的展示深深震撼,“《清明上河图》太棒了!现代科技与古代文化结合在一起,令人震撼。人们步履安详、生活从容的画面,让我心里升腾起对中华文明的敬仰和感动。”  

    “青年志愿者为世博会做出贡献,也得到成长,后世博阶段,蔚然成风的志愿服务将转向常态化。”共青团上海市委书记潘敏说。上海将设立青年志愿服务专项基金,做大做强青年志愿服务的组织机构。“志愿者不仅是一种身份标签,更是植根于心灵深处的一种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信仰力量。”而人们所期望的是,这些力量能够帮助年轻一代建立起公民意识、责任意识,将世博会的理念与精神薪火相传。  

    与漫长而久远的“后世博时代”相比,184天“世博时刻”如惊鸿一瞥,但它注定将给中国留下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关链接
· 截至24日10时上海世博会参观者突破7000万人次
· 金秋十月:上海世博会创造历史 即将画上句号
· 上海世博会香港活动周开幕典礼在世博园举行
· 中国国家领导人和联合国秘书长出席世博高峰论坛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