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世博人”眼中的“财富”—专访上海世博局局长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10月30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10月30日电(记者谭浩 许晓青 张晓松)经过8年筹备,184天不间断的运行,上海世博会将于10月31日晚间落下帷幕。作为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的“掌门人”,局长洪浩的心情既激动、自豪,也充满了留恋与不舍。记者专访了这名“世博人”,请他畅谈在世博收官之际的个人感想。

    世博会留下的物质和精神遗产将深深影响我们的未来

    记者:单日最高客流逾103万人,累计参观者超过7000万人次,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这一个个世博会历史新高意味着什么?

    洪浩:作为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博会,上海世博会在组织者、参展方和参观者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协作下,总体运行平稳有序,单日最高客流超过103万人,累计参观者突破7000万人次,双双创出世博会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参观者收获了良好的观博体验,参展方达到了预期参展目的。

    事实上,世博会184天,平均每天将近40万人进出世博园,高峰客流60万-80万人,极端客流超过100万人。实践证明,我们不仅经受了大客流的考验,世博园区周边以及整个城市的交通也基本保持了通畅,办博对市民的正常工作、生活的影响也尽量降低。

    这一盛会即将落幕,来自世界各国的参展方将陆续返程,相信这段充满激情的岁月,对每个世博人都是一段难忘的经历,我们都充满了留恋与不舍。我们相信,世博会留下的丰富的物质和精神遗产将深深影响我们的未来,世博会留下的美好记忆,将珍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上海的“世博经验”将对我们有更多启发和借鉴意义

    记者:从十年前的申办,再到今天的成功举办,回首上海世博会的梦想、申请和举办历程,“世博经验”将对我们有怎样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洪浩:世博会从最初申办,到现在即将顺利闭幕,时间跨度长达10年。回顾这段历程,我对办世博的“经验”有三点感受和体会。

    一是靠恒心和毅力。十年申博、办博历程,是一场漫长的接力赛,其间无论遭遇多少艰难曲折,世博人都满怀梦想,凭借一颗恒心和坚定的毅力,攻坚克难,最终实现了办博的成功。

    二是靠服务意识。举办世博会这样的超大型活动,组织者、参展方和参观者这三大力量决定了其成败。作为组织者,一定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尽心服务参展方和参观者,一方面切实解决参展方的问题和需求,为他们的参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要用心完善参观设施和服务举措,为广大参观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尽力使他们拥有良好的观博体验。这些是世博会成功的重要因素。

    三是靠实事求是的态度。相信大家都不会忘记俞正声同志在世博开园100天之际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形容:试运行第一天,漏洞百出、狼狈不堪。因为我们是第一次办博,也从未有过组织如此长周期、超大人流活动的经验,对于试运行暴露出的问题,我们本着正视问题、直面困难的实事求是态度,不埋怨、不急躁、不掩盖、不掩饰、不回避。大家齐心协力动脑筋、想办法,群策群力。后来,世博园秩序一天比一天好,参展方和参观者的反映也逐渐趋好。

    我说的这“三靠”仅仅是个人想法。或许有人会认为,世博会是举全国之力,集全国乃至世界智慧来办一件事,这样的模式难以复制。但我认为,举办世博会的经验也有普遍性,有许多可以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去,对我们都会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上海世博会带来了众多隐性财富

    记者:对于上海世博会来说,数字已经见证了“看得见”的成功,那么它还带来哪些隐性财富呢?

    洪浩:除了上海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之外,上海世博会给上海的发展留下了宝贵财富。

    首先,进一步提升了上海的自主创新能力。围绕世博筹办工作,上海各行业各领域积极参与,全力以赴,这个过程是提高上海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大好机会。科技创新成果被广泛应用到世博场馆建设和世博筹办各个领域,借助世博会的推动力,全社会逐步形成崇尚自主创新的氛围,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形成了一批丰富的成果。

    其次,促进上海市民先进理念的养成,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综合素质。通过参观世博会,市民进一步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吸收和学习世界先进的文化和发展理念。通过办博,绿色世博、科技世博的理念深入人心,也极大地提升了上海市民的生态意识、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再次,培养出高水平、高境界的志愿服务队伍。上海世博会为期半年,国内外游客超过7000万人次,我们有近8万名园区志愿者和上百万名城市志愿者参与服务,给世博参观者留下了美好印象。通过此次世博志愿服务练兵,进一步促进了上海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在广大市民当中普及志愿知识、培养志愿意识和志愿服务技能。推广“无私奉献、志愿服务”的精神,使上海的志愿服务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世博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我认为,一是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二是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三是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四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五是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等等。这些宝贵的精神遗产,将对上海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上海世博会促进“中国看世界,世界看中国”

    记者:世博会对于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有哪些意义?您如何评价上海世博会?

    洪浩:举办上海世博会,我们的目的之一就是“中国看世界,世界看中国”,这是一个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过程,世界各国通过参展世博会,全面展示各自的国家形象,从而让中国人民更多地了解他们。中国也通过举办世博会,进一步张开双臂,拥抱世界,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认知和理解,消除误会,在更广泛的领域形成更多共识,达成更多合作。作为东道主国,中国尽最大努力为参展方提供完善的服务,为他们的精彩展示创造条件。同时,中国也通过这个机会,与世界多元文化近距离对话,进一步学习和提升自己。

    对于上海世博会的评价,我们一直坚持一个观点:组织者说了不算,评价的话语权应该交给国际展览局、世博会参展方和广大参观者。在10月1日,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先生在出席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日活动时曾这样评价:上海世博会不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纪录,也为世博事业树立了一个又一个新标杆,在世界各国人民之间架起友谊的桥梁,给全人类留下了宝贵财富。

    上海世博会不仅仅是在世博会历史上创造了参展方最多,园区规模最大,累计参观者最多等纪录,更重要的是上海世博会推出了两大创新——城市最佳实践区和网上世博会项目,丰富了新时代世博会的举办模式,即将于2012年举办的韩国丽水世博会和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都可能延续这样的项目,这将直接推动世界博览会事业的发展。

 
 
 相关链接
· 综合消息:海外政要称赞上海世博会成就卓著
· 为未来,一起来!——上海世博会青年高峰论坛侧记
· 一些国家的政府官员和友好人士盛赞上海世博会
· 人民日报评论:上海世博会将会留下什么遗产
· 为未来,一起来!——世博会青年高峰论坛举行
·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出席上海世博会立陶宛日活动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