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勾画中国经济“新版图”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11月02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  深秋的辽东半岛寒气侵人,但当记者走进位于鸭绿江口西岸的丹东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却扑面而来——运输车辆川流不息,龙门机车高举货柜,万吨巨轮往来穿梭……近年来,丹东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发送量不断创下历史新高。

    “这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带来的历史机遇。”丹东港集团执行总裁张竑江告诉记者,振兴东北战略实施以来,特别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出台后,东北腹地经济迅速崛起,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带动包括丹东港在内的辽宁沿海港口迅猛发展。

    来自辽宁沿海的“经济脉动”传递的是整个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信息。“十一五”以来,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稳步实施,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和区域间协调性日益增强,有力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

    刚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列为重要内容。展望今后五年中国经济“新版图”,“四大板块”总体格局基本稳定,各区域比较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区域间协调性将持续增强。

    区域规划密集出台细化“四大板块”格局

    不久前《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被认为是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的又一着“妙棋”。根据这份文件,国家将在财税、金融、投资等多方面给予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支持,力促中西部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首选地。

    “十一五”以来,中央在区域发展的“棋盘”上频繁落子,加紧布局。

    从东部地区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到中部地区的黄河三角洲、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再到西北、东北地区的关中-天水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我国区域规划和相关指导性意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密集出台。

    “仅去年以来,国务院就先后批准了10多个区域规划,如果在地图上标注出来,基本覆盖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陈秀山说:“这样做相当于进一步细化了业已确定的区域发展‘四大板块’格局。”

    早在本世纪初,中央就开始着手勾画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蓝图,到“十一五”初期基本完成总体战略布局,内地形成了以“四大板块”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即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加快发展。

    “这些战略的实施成效明显。但中国地域范围广大、地理差别明显,为了使这些战略能够更好地落到实处,产生更大的成效,近两三年来,我们陆续制订了一些区域规划和区域性的政策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司长范恒山说。

    一系列区域规划的出台使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更加清晰,“四大板块”找到各自准确定位:东部地区努力在技术、人才、资本、开放程度以及城市化水平等方面继续保持领先水平;中部地区充分发挥地理优势“联东带西”;西部地区把大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到战略高度;东北地区致力于传统产业与技术的升级。

    与此同时,我国区域间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也在进一步提升。

    不久前在福州召开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上,仅集体签约项目就达到100个,投资金额达390.11亿元。泛珠论坛已成为涵盖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横跨闽粤、赣湘桂琼和云贵川三个梯级的区域间交流平台。

    目前,全国已建成数以百计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覆盖范围的区域合作组织,不少国内顶级企业布局不再局限于一个省份,东中西相互促进正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特点和趋势。

    “地区合作进一步深化,统一市场建设继续推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军扩说,“十一五”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内涵得到进一步丰富和深化。

    值得一提的是,“十一五”期间,地方政府对于区域开发战略表现出空前高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方案日前公布。作为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这一规划既体现了鄱阳湖地区的区位特点,又体现了国家的战略需要。“十一五”期间,像这样的区域规划不在少数。

    “这种‘自下而上’的趋势与以往大不相同,堪称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陈秀山说,“各级地方政府已经深刻认识到区域合作的必要性,‘统筹区域发展’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有了实实在在的客观需求。”

    区域协调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

    今年9月召开的第十九届中国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上,国外展位数量首次过百,比上届增加60%。与此同时,来自商务部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1至9月,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度是中国经济“洼地”的西部地区,在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对外经贸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气象。“领跑”中国经济的“接力棒”正自东向西传递着。

    “十一五”期间,我国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传统经济增长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增长正从主要依靠东部地区“单一推动”向各大区域“多级推动”迈进——

    在东部地区,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仍然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区域;

    在中部地区,“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稳步推进,今年上半年,中部六省经济增速稳居“四大板块”之首;

    在西部地区,优势能源资源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成渝、关中―天水、环北部湾经济区正成为西部地区三大“增长极”;

    在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加快推进,逐步走向统一市场的东北板块经济竞争优势明显提升。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外向型经济一度受到严重影响,东部地区许多企业陷入海外订单锐减、开工不足的困境。然而,“东方不亮西方亮”,结合中央扩内需政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始发力,2008年上述地区经济增速全面超过东部地区。

    “‘四轮驱动’,共同发力,多年来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出的‘新引擎’助推中国经济成功渡过难关。这足以证明国家的区域政策有多么重要。”陈秀山说。

    着眼长远,区域协调发展正在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可持续动力。

    今年以来,连接重庆、成都,带动沿线10多个市县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纷纷开工兴建,即将到来的“同城”时代使川渝经济加快交融,两地企业开始共享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巨大商机。

    “两地合作举办的招商会、投资会,现在一年就有三四十次,比5年前增加了好几倍。去年我们商会会员企业在四川的投资就达到近80亿元。”长期奔走川渝之间的重庆四川商会会长张民对此深有感触。

    随着土地、资源、能源日益紧张,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各省份已无法承受各搞一套所带来的高消耗、高成本、高投入。通过发挥地区优势,并在一定区域最大限度集中资源,各地正逐步走上区域共同进步、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

    正如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小广指出的,中国经济正发生一个质的变化,城市化、工业化从小板块向大板块集聚,市场发展产生了统一的需要、产业发展产生了规模集聚的需要、资源组合产生了配置效益的需要。

    区域间经济增速日趋接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也更加均等化。

    国庆节前,内蒙古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兴胜店村村民郭亮兵喜迁新居:“过去我们几代人住的都是土房子,现在政府为我们盖的新砖瓦房够几代人住了。”

    今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全面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城乡低保五保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孤儿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扩大城镇廉租住房保障范围。

    “我们的目标是使这六项指标达到甚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表示,今后,内蒙古将不再追求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全国第一,而是努力使经济增长真正建立在结构优化、效益增加、老百姓得实惠的基础上。

    “十一五”以来,中央更加重视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扶贫开发资金进一步向老少边穷和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倾斜。中西部各地也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的投入力度。

    “从长远战略角度看,这必将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陈秀山说。

    区域发展将成“十二五”中国经济舞台“重头戏”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相关负责人日前齐聚上海,共同研讨今后五年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决定全力组织实施长三角区域规划、务实推进重点专题领域合作、进一步完善区域合作机制。

    “十二五”尚未开局,各地已纷纷着手谋划新时期区域发展之策。

    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指出,在新形势下推动区域经济加快发展,是积极扩大内需、努力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现实要求,是加快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

    刚刚出台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列为重要内容,提出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可以预见,区域发展仍将是“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舞台上的一场“重头戏”。

    今后五年区域发展将呈现怎样格局?全国政协委员缪合林认为,“四大板块”格局不仅不会改变,而且会进一步突出。

    缪合林强调,东部地区要在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上下功夫,中部地区要在建设“三个基地、一项枢纽”上加力度,西部地区要在发挥资源优势和发展特色产业上有强度,东北地区要在老工业基地尤其是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上显成效。

    谈到“十二五”期间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专家认为,尽管地区差距仍然很大,东部地区经济总量仍将占据全国半壁江山,但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良好基础,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将持续增强。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同时强调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

    有专家指出,这是对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部署作出的调整和完善。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为了保增长,一切向东部地区倾斜,让东部地区先发展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输出了大量资源、资金、人力,作出了贡献。”陈秀山认为,现在必须着手在区域效率与公平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发展改革委也表示,缩小地区差别是今后五年的重要工作,涉及人与环境的协调、经济与环境的协调、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有必要落实到一些更有实质意义的指标上,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公共服务均等化等。

    阿拉伯国家联盟前驻华大使穆罕默德·萨特基说,中国未来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贫富差距拉大。他预测,随着中国政府着手调整政策,通过实施区域开发等方式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发展,中国贫富分化的状况可能在今后10年内有改观。

    今年,国务院通过《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国家层面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区域。

    刚刚发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也强调,要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的完整战略格局。

    “今后五年将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实施阶段。”陈秀山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方竹兰认为,“十二五”规划建议更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地方经济要发展就要找到适合本地资源条件、人力条件、资金条件的独特产业。(执笔:张晓松,参与采写:崔文毅、石庆伟、张桂林、王欲鸣、杨维汉)

 
 
 相关链接
· 振兴路上闯关隘—东三省发展规划促区域发展调查
· 吉林形成环长春一小时经济圈助推长吉图区域发展
· 骆惠宁:实现保护生态、区域发展、改善民生共赢
· 新疆通过异地挂职培训少数民族干部带动区域发展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