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第27次南极科考关注“科学圣殿”的环境保护研究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11月05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11月5日电(记者 张建松)在我国即将开展的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活动中,南极环境保护研究得到科学家们重点关注,在长城站的度夏考察计划中,有关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课题几乎占了“半壁江山”。

    作为地球上最大、也是最后一片人迹罕至的荒芜大陆,南极以其无与伦比的自然风貌和不可替代的科学研究价值,被誉为科学研究的“圣殿”。

    自从200多年前南极大陆被发现以来,人类的各种活动对南极环境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影响。长城站所在的南极乔治王岛地区具有极为丰富的科学研究资源,同时也是人类活动频繁地区。南极科学研究委员会(SCAR)在南极所设立的37个特别科学兴趣区中,有6处集中在乔治王岛。在第27次南极考察中,来自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同济大学、厦门大学的考察队员将以长城站为基地,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及研究。

    科考队员将在长城站附近的长城湾和阿德雷湾,采集10个生态环境监测站位的温盐剖面数据以及海水样品、营养盐样品,同时对长城站附近的海水、饮用水、污水、湖泊淡水、土壤、沉积物、地衣、苔藓等进行采样,深入分析这一地区的常规环境参数和环境污染现状。

    极地不仅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的敏感区和驱动区。对极地海洋环境的监测与研究,对于揭示极地海洋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在第27次南极考察中,来自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的两名考察队员将以我国南极长城站近海作为试验区,进行极地近岸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的回收和再布放,建立一套海洋环境监测系统。

    南极大陆虽然远离人类生产活动区,属于地球较为洁净的地区,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证实,南极地区也存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如二恶英、多氯联苯、多溴联苯醚等。由于南极温度低,又受极夜影响,这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更加缓慢,对南极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和潜在危害。

    在第27次南极考察中,来自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考察队员将以长城站为基地,开展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食物链中的传递规律和生物富集机制的研究,探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规律以及对极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随着我国南极昆仑站的建立,南极内陆环境保护研究也提上了科学家的日程,“冰穹A近现代冰雪化学和生态指示计研究”已被列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点资助项目。在第27次南极考察中,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极地环境研究室的考察队员将监测和采集中山站至昆仑站沿途一千多公里、不同海拔的冰雪、近雪面大气化学、气溶胶、雪冰和微生物等样品,以选择冰雪大气中的生态指示计,探索从南极无冰区至内陆冰盖生态环境的化学变化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相关链接
· 国家测绘局向南极科考队员致慰问电:祝春节愉快
· 我南极科考队乘坐的"雪龙"考察船顺利穿越西风带
· 我南极科考准备工作就绪 "雪龙"号将于11日启航
· 我国第26次南极科考准备就绪 飞机装备大幅提升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