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我国高度重视"太空环保"三管齐下应对"空间碎片"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11月30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11月30日电(记者张建松)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航天大国,我国高度重视“太空环保”,目前已逐渐形成监测预警、航天器防护和空间环境保护三大工程体系应对“空间碎片”问题,有效减缓了“太空垃圾”的产生,得到国际社会好评。

    “空间碎片”是指人类在航天活动中产生的太空废弃物,也称“太空垃圾”。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空间碎片行动计划”首席专家李明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宇航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上介绍,近年来,茫茫太空中日夜不停地绕着地球飞行的空间碎片数量快速增长,目前在轨可观测到的空间碎片有1万多个。2000公里以下的近地轨道、2万公里高度的中轨道和3.6万公里高度的地球同步轨道是空间碎片的密集区域。空间碎片严重威胁人类航天安全,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为加强“太空环保”,我国于2000年启动了“空间碎片行动计划”,以加强空间碎片研究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空间碎片专项研究工作。目前,我国空间碎片撞击风险评估研究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自主开发的空间碎片防护设计系统不仅具有风险评估的功能,而且在防护结构优化方面居于领先,并逐渐拓展至布局优化领域,已用于我国载人航天器防护结构设计。

    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我国建立了空间碎片监测网,形成了对空间碎片的常规预警机制。2007年10月,成功为“嫦娥一号”安全飞行提供了空间碎片碰撞预警服务,累计跟踪观测了1551个碎片;2008年3月,成功为“神舟七号”安全飞行提供了空间碎片碰撞预警服务,完成了相关碎片筛选、监测与轨道测定。此外,我国的遥感二号、风云三号、环境一号等10多颗卫星在发射前,也针对发射窗口进行了空间碎片的碰撞风险评估。

    火箭末级在轨爆炸解体产生的碎块,是空间碎片的主要来源之一。我国从长征四号乙火箭开始,成功研制出火箭末级剩余推进剂“钝化”系统,可以在星箭分离后把储箱里的推进剂排光或耗尽,把气瓶里的气体放光或耗尽。这样,火箭末级就不会发生爆炸,有效减缓了空间碎片的产生。

    为了有效实现地球静止轨道空间碎片减缓,我国还对鑫诺二号卫星和寿命末期的风云二号B、风云二号A卫星进行了离轨处置,开创了我国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任务后离轨处置操作的先河,得到国际“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各成员国的高度评价。

    “目前,人类正在将越来越多的航天器送入太空,空间环境日益拥挤和恶化,空间碎片减缓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国许多航天工作者一直都在为对付太空垃圾而孜孜不倦地工作。”李明说,“从今年1月1日起,国防科工局发布的《空间碎片减缓与防护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对空间碎片减缓与防护管理开始纳入法制管理渠道,也标志着我国作为负责任的航天大国对国际社会作出了庄重的承诺”。

我国航天测控技术未来20年重点发展6大关键技术

    新华社北京9月14日电(田兆运、林利栓)记者14日从在京举行的中国宇航学会飞行器测控专业委员会成立30周年暨第25届测控学术年会上获悉,我国将在未来20年里重点发展天基测控、高速数据传输以及高精度测量技术等6大关键测控技术。

    ——坚持天地一体化,天、地基共同发展的思路,重点发展天基测控能力,降低地基导航成本,将地基导航的重点转移到高轨与深空任务中;研究试验空间互联网技术,为构建天地互联的综合信息传输网络,为长期有人在轨活动和载人深空探测做好技术储备。  >>>详细阅读

我国建成天地一体航天测控网 实现该技术新跨越

    10日,记者从总装某总体研究所获悉,经过50年发展,我国航天测控技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构建起一个天地一体、功能多样航天测控网,不仅能满足载人航天测控任务需要,还能同时为20多颗卫星提供测控支持,实现我国航天测控技术新跨越。

    航天测控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航天水平的重要标志。1970年,我国建成低轨卫星观测网,为“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发挥重要作用。50年来,我国已建成13个地面测控站、4艘远洋测量船、1个天基测控系统,有了我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先进、可靠性最高的航天测控网。 >>>详细阅读

 
 
 相关链接
· 我国2020年前后将建成规模较大国家级太空实验室
· 太空家园馆:宇宙中的"神秘魔方"深受孩子们青睐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