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三峡库区最大移民城市重庆万州科学发展之路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12月05日   来源:新华社

失业率大降12个百分点的背后
——三峡库区最大移民城市重庆万州的科学发展之路

    新华社重庆12月5日电(陈二厚、姚润丰、陈正鱼)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重庆市万州区,一个深深打着三峡移民烙印的城市。作为库区最大的移民城市,搬迁移民26.3万人,占三峡移民总数的五分之一。2002年二期移民结束时,万州结存失业人员达7.12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高达20.1%!

    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库区稳定之基。2002年至今,围绕民生这条主线,万州坚持在移民中发展,在发展中移民,以“工业强区”战略实现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就业和民生改善。

    如今的万州,城镇调查失业率已由8年前的20.1%下降到7.8%。

    12个百分点的背后,是一篇破解库区移民从“搬得出”迈向“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大文章。

    特色强工——产业突破推动“库区空虚”蝶变

    万州历史上曾与成都、重庆并称“成渝万”,地处“黄金水道”,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

    但这座历史上有名的商埠城市因为三峡工程发生了改变:175米淹没线将万州城拦腰截断。2002年前后,为迎接库区蓄水,万州作出巨大牺牲,370家企业中九成关停,移民大量失业,库区产业空虚让人忧心忡忡。

    “移民搬迁、城市功能恢复、交通建设、产业发展、移民就业,一大堆难题摆在面前。”回忆那时情景,重庆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吴政隆十分感慨:2002年万州工业只占GDP的23.3%,远低于全国和重庆市。“如果工业上不去,产业支撑严重不足,就业等各种矛盾将更加凸显”。

    破解产业空虚,必须寻求工业突破。2003年6月,万州设立工业园区。为吸引更多外来企业进驻园区,万州除聚集优惠政策,更着力因地制宜,在特色强工上下足功夫。

    江苏大全集团入驻投资的重庆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就是被万州循环产业链吸引过来的,因为生产多晶硅需要氯气、氢气等原料,万州盐气化工园区的企业都能提供。如今,通过采用世界先进生产工艺,大全公司在万州年产多晶硅4000吨,而每吨综合耗电只有同类型企业的一半左右,产品质量和生产工艺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筑巢而引凤,湖北宜化集团、江苏红太阳集团等众多知名企业,也陆续进驻园区。

    战略手笔构建平台,万州工业强势崛起。7年来,从零起步的万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和产出指标年年“翻番”。目前,园区已经形成新材料新能源、盐气化工、电子信息和机械制造以及纺织服装、食品药品五大特色产业。

    园区的成功突破,助力万州连续几年GDP增速位于重庆市第一,地方财政收入、企业经济效益同步快速提升。

    今年6月26日,万州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规划,到2020年,开发区将形成60亿元的财政收入和30万个就业岗位,将成为万州这座重庆第二大城市最大的产业平台。

    刘小玉曾在沿海打工,由于受金融危机冲击工厂停业。她返回万州不久,就应聘到园区企业重庆合智思创IT公司上班,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我就在自己的家门口上班,待遇不错。”刘小玉很是欣喜。

    在万州工业园区,当年4万多名下岗职工,如今已陆续找到新工作。“工业强区”的大平台已成为移民就业的主渠道。

    “舍”“得”之间——让民生阳光照耀在老百姓脸上

    皎洁的月光铺在江面上,璀璨灯火映衬下的江水波光粼粼……随着三峡大坝成功蓄水至175米,长江水已由夏日激荡浑黄渐变为冬日的静谧清澈,欣喜的万州市民来到江边,欣赏长江万州版的“平湖秋月”。

    从江到湖的嬗变,让这座城市有了更宏大的蓝图:打造未来长江上的“维多利亚港湾”,重点规划建设好南北25公里的环湖滨江带。

    “高峡平湖出来以后,万州最美最有特色的就是滨江环湖区,这既是万州最靓的一张名片,又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吴政隆说,政府在最好最贵的环湖滨江带腾出3000亩土地,不搞房地产开发,建设公园、广场,布局文化艺术中心、移民纪念馆、科技馆等公共建筑,为市民打造惬意的滨水生活空间。

    3000亩黄金地段的土地,如果搞房地产开发至少可增加100亿元财政收入。而万州在“舍弃”这份收益的同时,还将投入50亿元打造亲水空间。在一些地方政府大打“土地财政牌”的今天,万州的举动着实让人惊讶。

    “万州的‘舍’是为了老百姓的‘得’。”吴政隆说:“发展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就是要改善民生。民生改善了,老百姓有钱了,能够促进消费,真正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老百姓的生活幸福了,经济社会发展还能从和谐中积蓄新的能量和动力。”

    “舍”“得”之间彰显民生之大。近年来,万州探索建立“民生倒逼机制”,用科学发展解决民生之难。

    近三年,万州的财政支出始终坚持“民生方向”,一半以上财力投向民生,民生投入增速高于GDP和财政收入增速。今年1至10月,用于民生的支出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77.58%。

    只要有民生情怀,“小财政”照样可以构筑起“大民生”。近年来,万州在库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率先”:率先解决了城镇移民家庭“零就业”和农村移民家庭“零转移”问题;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考录取人数连续12年居重庆第一;率先在全市实现镇乡、街道综合文化站全覆盖;实施扶贫项目531个,在全区117个贫困村实现了全覆盖;成功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区。

    民生所系,发展所系。如今,万州又描绘了一幅更加清晰的“民生路线图”,决定用两年半时间办好十件民生大事:让全区32万农户三年增收万元以上;实现乡镇公立医院全覆盖;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全覆盖;发展微型企业3000户以上,带动就业3万人以上;建成80万平方米公租房,解决约1.5万户、4万多人的住房困难问题……

    永恒主题——确保三峡库区一湖清水

    万州跨越式的发展,与库区的环境保护有没有矛盾?

    “当前库区有两大历史任务,一是移民安稳致富;二是库区生态安全,如地质灾害防治,尤其要保护好一湖清水。如果产业不发展,移民安稳致富无从谈起。如果不科学发展,把一湖水污染了,对不起子孙后代!”吴政隆说。

    秉承这一理念,万州毅然实施了“腾笼换鸟”的战略,在淘汰落后产能、关闭污染企业的同时,以新型循环产业链为先导,引进培育发展了一批好项目、大企业。

    随着装机容量2.5万千瓦和2.7万千瓦两个小电站的相继关闭,万州区近年来已先后关闭了“三小”企业10多家,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2%,完成了国家和重庆市提出的节能降耗目标。

    在万州工业园区,所有企业的污水排放只有一个口子,一个通道,那就是政府建设的污水处理厂,污水经统一处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才能排出。

    一个出口,不但杜绝了企业的私排、乱排,更形成强大的“倒逼机制”,迫使企业在环保排污上下足功夫。如今在万州,“守住一湖清水”正逐渐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并成为推动创新的崭新动力。

    这是一张引人注目的环保答卷。2009年,万州工业增加值是2006年的3.1倍,增幅居重庆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8.8%,增幅居重庆第一。同时,单位GDP万元能耗比上年下降6.9%,COD和SO2排放总量比上年下降9.89%和5.81%,顺利完成节能降耗目标。长江万州段水质总体保持在Ⅱ类水平。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不符合库区环保要求的企业,一个都不要;不符合库区环保要求的项目,一个都不上。环保是万州发展的底线和永恒的主题!”吴政隆说。

    现在,万州又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到“绿化长江·重庆行动”之中,到2015年,长江两岸的森林覆盖率将提高到68%,届时高峡平湖“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美丽画卷将更加迷人。

 
 
 相关链接
· 三峡库区建成船舶防污应急体系具备专业防污能力
· 三峡库区举行大规模地质滑坡应急救援演练
· 三峡库区引资1235亿元 对口支援工作力度不减
· 长江海事部门:长江干线三峡库区限制通行船舶高度
· 三峡办在宜昌召开三峡库区移民培训工作座谈会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