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浙江倾力筑起覆盖城乡防灾、减灾、抗灾"安全网"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12月14日   来源:人民日报

    历史罕见的早春汛、中心风力17级的强台风、一次又一次的强降雨……的确,今年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年份。

    然而,浙江大地,千里海塘安然无恙,沿岸人民生活平静如常。

    不独今年,去年、前年……连续多年,浙江没有发生一起水库垮坝、堤防决堤事件。

    浙江,能创造这一惊人奇迹,缘于历届党委、政府倾力筑起了覆盖城乡的防灾、减灾、抗灾“安全网”;缘于全省干群用全新的防台御洪理念,谱写出一曲又一曲的新时代御灾壮歌。

    极端气候现象增多,江堤海塘不胜负荷

    浙江,背倚大陆、雄踞东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这个面积不大的省,海岸线和海岛岸线却超过6500公里。绵延漫长的海岸线以及起伏较大的地形地貌,为台风肆意登陆和对流雨形成提供了天然的温床,著名的鱼米之乡似乎随时都会转为自然灾害之乡。

    时常到访的梅雨和台风更是加剧了这种转化的可能。浙江山区大多土层瘠薄,兼旬梅雨会使土层松软坍塌,由此常常引发山洪和泥石流。而台风登陆,沿平缓的海岸线一路袭来,风过处,往往陵岸崩坼、楫摧樯倾。

    尤其是近些年,随着极端气候现象增多,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与强度明显上升,台风影响浙江的次数增多、强度增强,短时暴雨降水量屡创历史新高。

    而浙江人盘桓的余地已越来越小,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和财富日益集中。浙江已淹不起、涝不起……

    另一个让人忧心的现实是:许多防台御洪工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工程年代久远,设计标准低,部分山塘水库、江堤海塘危如累卵,越来越不胜负荷。

    据浙江水利部门统计,全省有近千座病险水库需要除险加固,其中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不能正常运行的三类坝水库有415座,直接影响到下游6个县级城市、700个乡镇街道、2400多个村庄和近1000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1400公里海塘经过多年运行,出现沉降变形;山区小流域防御短时暴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的能力偏低,近两万座1万至10万方的小山塘犹如一盆盆满水,颤悠悠地悬在浙江人头顶。

    试想,若水盆倾覆,那会是什么后果?

    1994年17号台风在瑞安登陆,冲毁海塘500余公里,死亡1216人;

    1997年11号台风在温岭登陆,毁损海塘近800公里,死亡236人……

    宁可少建几幢楼、晚修几条路,也要筑牢“生命线”

    惨痛的教训,为防汛防台敲响了警钟,也使浙江人痛下决心:宁肯少建几幢楼,晚修几条路,也要加紧建设防台御潮“生命线”。

    1997年11号台风后,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投入50多亿元,建设标准海塘1400公里。1999年,浙江再次投入110亿元,建设标准江堤1200公里。此后,历届党委、政府均把建设海塘、江堤视为重要使命,全省6000余公里的海岸线上,防台御洪的“安全网”在不断延伸。

    与此同时,浙江启动120多个重要城镇的高标准城市防洪工程;对存在病险问题的1021座水库实施“千库保安”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也拉开帷幕……

    2008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又作出一项重大决定——全面推行“强塘固房”工程。

    按照规划,3年内,浙江将在全国率先完成三类坝水库和重点小型二类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大幅提高全省水库安全度;做好海塘、江堤加固维修和配套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海塘、江堤防台御潮能力;为避免因灾倒房而造成群死群伤,将深入推进农村困难家庭的危旧房改造,引导和推动新建农房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农房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这环环相扣的工程将带来什么样的效果?可恢复水库、山塘调蓄能力33亿立方米,新增兴利库容约8亿立方米,增加日供水能力200万吨,改善灌溉面积500万亩。全省近4000万的人口因此受益。

    这一工程,将浙江的“生命线”建设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如果说之前的“千里标准海塘建设”和“千库保安”两大决策是浙江大灾之后的“奋起”,那么“强塘固房”的提出,则是完善防灾减灾体系,确保经济社会平稳持续发展的科学决策的进一步延续。

    12月的江南,已是寒气袭人。然而,记者在浙江省兰溪市塔山农防加固工程工地上看到的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正在大堤上运送石料的农民张小科见记者采访,主动凑过来说:“这项工程太得民心了。大堤修得坚固、结实,把洪水灾害挡在家园之外。”

    兰溪市委书记宋志恒介绍,这项工程总投资9.65亿元,是兰溪水利史上规模最大、百姓受益面最广的项目。工程完成后,防洪能力将从目前的五至十年一遇提高到二十年一遇,9.7万多人口和8.1万多亩农田将得到有效保护。

    不怕“十防九空”,宁听群众一时骂声,不听群众事后哭声

    在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浙江不断完善防台御洪机制。

    如果说,工程措施是防台御洪的硬件,那么,防范机制则是软件。浙江双管齐下,力求“两手都要硬”。

    时任浙江省委主要负责同志明确要求:不怕“兴师动众”、不怕“十防九空”, 宁听群众一时骂声,不听群众事后哭声。

    台风、洪水变幻莫测,预警是关键。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浙江首先从完善“预警体系”上下功夫:台风登陆前,省委、省政府都及时召集防汛、气象、水利、海洋、国土等部门领导和专家进行会商,分析台风移动路径、风情、雨情、潮情,针对台风影响的时间范围、可能带来的危害和防御能力,提出应对思路,明确防御重点,确定工作措施。

    与此同时,一些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也被广泛运用到“预警体系”之中。

    走进象山县新桥镇东溪村,村委会办公大楼内的视频系统很是醒目。大屏幕上不时显示着村里几个重要地段的天气实况,并将视频数据实时传输到县、市三防指挥中心,全面实现了防汛减灾指挥省、市、县、镇、村五级远程视频会商。

    目前,象山县274个村都装上了这样的气象预警显示系统,并与各村的广播喇叭相连接。一旦村里小流域水位达到警戒水位,立即自动报警,并通过电视、广播、手摇报警器等,确保农民在第一时间收到预警信息。

    浙江省水利厅厅长陈川介绍,目前,浙江已实现了防台御洪监测预警全覆盖——各地均装备了多普勒天气雷达、天气状况视频监视系统,可准确预测台风移动路径、登陆时间地点和风雨影响程度;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和洪水预报调度系统也配置到城乡的各个角落,洪水预报和强降雨预警准确率达95%以上。全省还启用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对1771个地质灾害点实行巡查监测,对上千座水库实施驻库安全监管,提高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水平。

    陈川自豪地说,有了这些“千里眼”、“顺风耳”,就可以根据台风发展趋势、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及时调整防御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果断采取应急防范措施,提前实施危险区域人员紧急转移,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全省上下齐心协力,“五级梯次”协同作战

    预警重在防范。那么,一旦台风、洪水袭来,又该怎么办?

    浙江还有一套完备的预案体系。

    “台风警报发布之时,便是预案体系启动之时。”指着电脑上的模拟图形,浙江省水利厅办公室主任俞锡根给记者上了堂“预案体系”课:当台风警报发布后,省防汛指挥部办公室立即发出通知,有关责任人迅速进岗到位,有关部门将紧急落实防汛物资、抢险队伍、应急通讯、供电等各项防御措施,对水库、河网进行预泄预排,做好人员转移准备。

    而当台风生成登陆后,省委书记、省长及各级党政领导都会亲自坐镇防汛指挥部,各地紧急封堵海塘旱闸等通道,封停内河(湖)船只航行,暂停各类建筑工地施工,关闭机场、高速公路、渡口和旅游景区……与此同时,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滚动播报台风动向,宣传防台抗台知识;各级各类抢险组织和救灾人员严阵以待,随时处置危急事项;发布人员梯次转移命令,按受影响区域和时间等确定人员转移范围和时间,分批转移危险区域人员。

    “当然,无论是预警体系,还是预案体系,最终还要靠强有力的组织去保障。”俞锡根说,浙江探索出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部门分工配合、上下分级管理”的组织指挥体系。全省实行省、市、县、乡镇、村五级梯次指挥。为及时处置突发事件、提高应急指挥效率,还设立了水上、地质灾害、城市防台防洪等指挥分部,分别组织指挥特殊区域的防台抗灾工作。

    “每当台风来临,如同进入战时状态一般,全省上下齐心协力,‘五级梯次’协同作战。”具有丰富防台经验的长兴县委书记刘国富讲起来绘声绘色。

    实行层级负责,确保了防台御洪日常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开展,使全省基层组织基本达到“乡自为战、村自为战”的能力水平,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这一点,建德市李家镇三溪村的几户村民感受最深。今年6月18日,李家镇突降暴雨,短短三四个小时内降雨量达127毫米。凌晨4点多,该镇防汛指挥部与三溪村干部分成4个组到各处巡查,发现吴时复等3户群众屋后有山体滑坡迹象,便迅速组织18名群众撤离。最后一名群众刚转移出来,泥石流就从房后窗户直冲进屋了。大家刚喘了口气,村民陈怡富的儿子又吵吵着回家拿些衣服,被村干部坚决制止,强制转移,5分钟不到,泥石流就将他家的4间泥房冲毁了3间……

    一个个奇迹在浙江大地上诞生

    工程措施、防范机制双管齐下,一个个奇迹在浙江大地上诞生。

    2005年7月至10月,“海棠”、“麦莎”、“泰利”、“卡努”、“龙王”5次强台风轮番蹂躏浙江大地,次数之多,风力之强,雨量之大,影响范围之广,历史罕见。

    台风裹挟着暴雨带来强降水,使江河湖库水位暴涨。全省29个水文站出现超危急水位。告急!乐清、平阳埭头、仙居下回头和青田白岩水文站超历史最高水位;告急!温州市3日平均面雨量427毫米,超历史最高纪录;告急!宁波柴桥、舟山金塘24小时降雨达589毫米和455毫米,接近百年一遇……

    告急!告急!告急!国人焦虑的目光投向浙江。

    然而,浙江没有辜负人们的期望:数千里海塘在一拨接一拨的台风面前,岿然不动;水库库区,群死群伤事件没有发生;所有城区和平原地带,没有形成内涝……

    2007年的超强台风“韦帕”、2009年的超强台风“莫拉克”……尽管一拨拨台风气势汹汹直扑浙江,但在坚固的堤防和严阵以待的浙江人民面前,都抖不起威风,只好夹起尾巴悄然遁去。

    今年,更是一个多灾的年份:前5个月,浙江省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约四成,防汛压力陡增;之后,又遭受今年全球最强台风“鲇鱼”等多次台风的影响,但浙江的水库和重要堤坝,依然是“风雨不动安如山”……

    “鲇鱼”过后不久,记者随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在浙江沿海考察,但见千里海塘巍然屹立。离海塘不远处,耕牛在田埂上悠闲地啃着青草,一座座农家小楼掩映于绿树丛中;而远处浩瀚的海面上,渔船点点,水鸟翱翔。好一派海晏河清的景象!

    赵洪祝告诉记者,由于历届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近年来,在历次洪涝、台风等特大自然灾害中,浙江没有发生一座水库垮坝、重要堤防决堤事件。“十一五”期间,水利工程直接减灾效益达92亿元,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浙江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对于已经取得的这些成绩,这位务实的书记并不满足,他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强塘固房’工程实施力度,到2020年,浙江将在全国率先建成布局合理、标准适宜、体系完备、功能完善、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防灾减灾工程体系。防御洪涝台能力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记者 王慧敏)

 
 
 相关链接
· 黄华华到广东省气象局调研要求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 防灾减灾意识在四川地震灾区已经深入人心
· 国土资源部:"十一五"群专结合防灾减灾成果丰硕
· 展望“十二五”:我国加快构建防灾减灾安全屏障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