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宁夏引黄灌区农民渴盼加强水利“毛细血管”建设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2月14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银川2月14日专电(记者 张钦、赵倩)农历春节假期尚未结束,宁夏银川、吴忠等引黄灌区的农民已忙着耕地备种。记者基层采访发现,部分农民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充满期待。他们表示,在加强大型水利建设的同时,还应修缮老化失修的“毛细血管”,有效解决农田水利建设的“最后半公里”问题。

    人勤春来早,虽然年味尚未散去,但在广袤的宁夏平原上,一些农民已经开着拖拉机开始耕地,一些农户则举家出动,平整田地。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的一些农村组织农民平地、修渠,一派忙碌景象。

    在银川市永宁县李俊镇许桥村,23岁的张武修正和母亲挥锨平整土地。张武修告诉记者,他家耕地土块较大,拖拉机无法驶入。他和母亲先将土块打碎,随即开始耕地。“过年不敢闲着,我抓紧帮着家里耕地,而后外出打工,家里准备月底开始播种春小麦”。

    张武修的母亲说,今年春耕地的墒情尚好,预计不会因旱难以下种。但她担心,村里水渠历来不畅,今年会造成春季灌溉难。追问原因,她说,村里的水渠都是土渠,很多地方凹凸不平,有的已经塌了,“春灌开始后恐怕水淌不到地里”。

    正在耕地的许桥村村民贺金则告诉记者,他驾驶拖拉机进地都不用沿路而入,直接从淤平的水渠处就可以到达他家的地里。村里的水渠修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部是土渠。近几年,年年修,年年塌,今年情况也不乐观。

    贺金说,前几年镇上的大渠管理不到位,导致村里的农民灌溉难。后来承包到民营企业后,大渠管理跟上了,供水足了,但是村里的小渠却老化失修,灌溉时“水淌不进地里”,降雨时麦地里又容易积水。

    “要是村里的土渠能改造成水泥石板渠就好了。”贺金说。

    记者从自治区水利厅了解到,宁夏农田水利设施主要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遍存在配套不完善、维护更新投入不足、老化失修等问题,全区有200多万亩中低产田,迫切需要改善灌排生产条件。自治区水利部门表示,将从2011年起,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大力推广渠道防渗、水稻控灌、高效补灌等高效节水灌溉。

 
 
 相关链接
· 国家防总要求举水利系统全行业之力夺取夏粮丰收
· 我国首个水利扶贫试点解决114万多人饮水安全问题
· 新华社特约评论员:为水利事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 河南:“十二五”期间水利规划投资将达1497亿元
· 我国未来十年水利投入4万亿 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
· 安徽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投入 夯实现代农业根基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