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山东、江西、陕西:“大墙”内外“无缝对接”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2月26日   来源:新华社

山东、江西、陕西:“大墙”内外“无缝对接”
助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 

    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记者赵仁伟、胡锦武、梁娟)今年春节前夕,山东济宁曲阜市南辛镇60多岁的刘汉臣刑满释放,由于家中没有直系亲属,当地司法局工作人员把他用车从监狱接回,并帮助联系到他的侄子来接。老人激动地说:“我本来两眼一抹黑,出狱后不知道去哪里,没想到政府能帮我找到亲人,心里真是热乎乎的。”

    刘汉臣的经历得益于济宁市司法局实施的刑释解教人员教育改造与安置帮教无缝对接工程。济宁市司法局基层工作科科长程卫华介绍,今年1月,济宁监狱300多名罪犯刑满释放,济宁市司法局提前行动,组织这些刑释人员户籍所在地司法所工作人员来到监狱,与监狱进行档案材料、帮扶协议的对接,对回归社会有困难的人员在第一时间给予帮扶。程卫华说,这一做法使基层司法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接触到了帮教对象,及时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避免了以往在释放后再去调查对接、不利查找的弊端。

    近年来,这种监所内外紧密对接帮扶刑释解教人员的做法在山东、江西、陕西等地得到大范围推广,为帮助刑释解教人员顺利回归社会、降低重新违法犯罪率发挥了积极作用。陕西省各级安帮机构通过超前帮教,“一帮一”、“多帮一”、分类管理、因人施教等形式,做到了对帮教对象住址清楚、从业清楚、犯罪性质清楚、释放时间清楚、家庭状况清楚、经济状况清楚、思想动态清楚等“七个清楚”,将安置帮教落到实处。陕西省司法厅基层处处长苏特星介绍,三年来,陕西省刑释解教人员达18100多人,重新犯罪率平均为2.3%,低于全国水平。

    为了破解信息联通难题,江西在全国首创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数据库,将服刑、在教人员从入监所教育改造,到刑释解教后的相关信息,全部录入数据库。目前,进入数据库管理的人员达17.2万人。同时,江西还建立了数据库信息专网,架起了信息联通平台,实现纵向连接省、市、县司法行政机关,并正在向乡镇、街道司法所延伸,横向覆盖全省14个监狱、7个劳教所,外部与公安、工商等部门的信息系统联通共享。通过信息专网和数据库平台,对信息联通情况实行全过程动态跟踪,实现了出监所评估、衔接管理、安置帮教等工作的“无缝对接”。据统计,江西近五年内回归社会的5.8万余名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率达98.7%,就业率为92.44%,重新违法犯罪率为1.67%。

    “帮助刑释解教人员掌握实用技能是他们实现就业、顺利回归社会的有力保证。”山东省司法厅基层处处长吴明义介绍,全省监狱、劳教所大力推行职业技能培训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创新培训方式,优化培训项目,通过开展“订单式”培训、举办用工招聘会等方式,不断提高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竞争力和求职成功率。

    据介绍,近5年来,山东省共有7万余名服刑在教人员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1万多人与社会企业签订了用工协议。此外,采取公益岗位安置、扶持从事个体经营、落实责任田等多种形式,帮助7.3万余名刑释解教人员实现就业,安置率达到已衔接人员的87%。

    山东、陕西、江西各地各级安帮机构不断创新帮教手段,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增强融入社会的信心。在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川口镇,12名刑释解教人员连续5年没有重新犯罪,这缘于创新了“五个一”和“五心”工作法的川口司法所。所长刘锐介绍说,司法所对帮教对象有人接、有人教、有人管、有活干、有信心,让他们拥有一本法律书籍,一个帮教人,一项实用技术,一份工作,一份基本生活保障,以用心衔接、耐心帮教、诚心扶持、细心交谈、真心相对的“五心”教育引导被帮教对象树立生活信心,努力适应社会,重新做人。目前,这一做法已经在延安市推广。

 
 
 相关链接
· 山东将加快抗旱应急工程建设 确保城乡居民饮水
· 山东积极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 取得初显成效
· 山东:科技馆免费 小观众激增
· 两艘大功率应急抢险拖轮在烟台列编
· 山东推广抗旱新举措
· 山东省为应对特大干旱已投入抗旱资金24.61亿元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