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给耕地穿件“保墒衣”——甘肃干旱山区春耕见闻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3月09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兰州3月9日电(记者 梁强)“去年铺了7亩,今年10亩地要全都铺上。”正在田里撒肥料的崇尚志对记者说。这位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杨塔乡杨塔村的农民汉子,自打惊蛰节气一过,就忙活在自家这10亩耕地里。

    崇尚志要铺的是地膜,铺膜的方式很简单,就是把耕地地表犁起大小双垄后,撒上肥料,然后用地膜将土地全覆盖,抑制蒸发;到了种植季节,再沿着垄沟在地膜上打眼,种植玉米等作物。这项由甘肃探索总结出的耕作技术叫做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一般是在雨水丰富的秋季或土壤刚刚解冻的初春进行覆膜作业。

    “现在种地收入差不多赶上打工了。”崇尚志的这句话,说出了他今年对种地格外给力的原因。崇尚志家去年种了7亩全膜玉米,每亩地收获了1300斤,而以前这里的耕地根本种不成玉米,只能种些春小麦、豌豆等作物。碰上雨水多些的好年景,小麦也就收获四五百斤,而对十年九旱的永靖县干旱山区来说,大多年份的收成也就是两三百斤。

    这样的收成很难让庄稼人上心,崇尚志前一年就没有种地,忙着打工去了。崇尚志告诉记者,今年一定要把地里的活干好了,再出去打工。

    2010年,甘肃省推广全膜技术种植玉米893万亩,平均亩产达1212公斤,生产的粮食约占甘肃粮食总产量的56.5%,而全膜玉米的种植面积仅为甘肃粮食播种面积的1/4。

    早在5年前就开始种植全膜玉米的永靖县小岭乡旭坪村,村支书马玉文告诉记者,全村1800多亩耕地,已经有1400多亩铺了膜。

    “每年铺膜面积都有增加,玉米产量好,一亩能收1300多斤。现在再也不用割草喂牲口了,你看,剩下的玉米秸秆都用不完。”马玉文指着一户院墙外堆放着不少玉米秸秆的农户,笑呵呵地对记者说。

    以前填不饱肚皮的干旱地,自从给耕地穿上了“保墒衣”,就变成了“大粮仓”。全膜技术一下子激发了庄稼人的干劲,在有200来户的旭坪村,平均每2户就有一台为铺膜打基础的旋耕机。

    据甘肃农业部门技术人员介绍,全膜技术能更好地抑制水分蒸发,将水分的利用率提高到70%-80%;此外这项技术还具有增温增光的效果。全膜玉米每亩还能生产大量秸秆,还为发展养殖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甘肃省今年计划投入2.4亿元,继续推广运用这一技术1000万亩以上,在已推广秋覆膜500多万亩的基础上,今春引导农民覆膜500万亩。

    现如今,走在甘肃中东部干旱山区,一块块铺上地膜的耕田,在春日阳光的照耀下,就像穿上了白丝缎,蓄积着土地和太阳的力量,等待丰收的到来。 

 
 
 相关链接
· 青海东南部农业区黄河谷地干旱
· 山东省为应对特大干旱已投入抗旱资金24.61亿元
· 抗旱壮歌——山东省抗击6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纪实
· 图表:19日“雨水”我国干旱将有所缓和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