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卫生部、权威专家回应网传“阴性艾滋病”疑云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4月07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4月6日电(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周婷玉、周宁、李亚红)近日,一些网络论坛出现所谓“阴性艾滋病”的网帖,发帖者称感染不明病毒后出现类似艾滋病的症状,但血液检测HIV却呈阴性。这一时引发广大网民热议和媒体关注。

    “‘阴性艾滋病’说从何而来?”“‘阴滋病’病毒究竟是否存在?”“病友到底是否患病?”……针对网民的疑问,“中国网事”记者采访了个别病友、相关专家以及卫生部。

    疑问一:“阴性艾滋病”说从何而来?

    [网事聚焦]最近,一些网民在QQ群及各大网络论坛发帖称,他们出现淋巴肿胀、皮下出血、关节离奇作响及疼痛、舌苔生绒毛、迅速消瘦、全身乏力、盗汗等类似艾滋病的症状,但医院检查显示未感染艾滋病或性病。一些网民怀疑这是“阴性艾滋病”,更有网民称该病毒可通过唾液传播。

    [病友自述]病友林军(化名)6日接受“中国网事”记者采访说,他现有关节响、全身乏力等症状。近两年来,他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多家大医院看过,虽排除感染艾滋病,但因无明确诊断,故未“对症”治疗。于是,他和“病友”就通过QQ群、论坛、微博等方式交流病情,并呼吁社会和政府重视这种“神秘病毒”。

    “‘阴滋病’是有关媒体的误导,我们是不明病原体感染者。一些媒体(报道)我感觉有点过头,会引起社会不必要的恐慌。”林军说,刚开始病友们没有医学常识,因为症状高度类似艾滋病,再联系自己的不安全行为,于是就“恐艾”。但经多次检测后已不再担心艾滋病,而是怀疑感染了“不明病原体”。

    [权威回应]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说,2009年7月以来疾控中心开始接触这些病友,他们大多怀疑自己感染新的检测不出的HIV。

    根据疾控中心的调查,在网络上经常参与相关讨论交流的“自述疑似艾滋病感染人群”有1000余人,因匿名原因,这些人的基本情况不甚清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此成立了“自述疑似艾滋病”课题研究组,2010年1月,组织全国59名病友到北京地坛医院进行临床体检。有42例自诉在出现症状前有过高危性行为,6例有过与艾滋病感染者一起吃饭或有过手术史等经历。但检查结果显示:HIV抗体检测均为阴性,CD4细胞基本正常。考虑到调查对象自述症状与XMRV(异嗜性鼠白血病病毒相关病毒)导致的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症状相似,对59人又检测了XMRV病毒,结果均为阴性。

    北京地坛医院作出综合诊断:“该组人群多数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少数生化检查异常者,亦与其主诉的临床症状不相符合。从躯体症状和神经症性症状两个角度进行评估,考虑主要为精神因素所致。”

    一些受访专家认为,一些人在有过高危行为后,对艾滋病有一种强烈恐惧,并伴随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从而导致艾滋病恐惧症,俗称“恐艾症”。一些病友反复去做艾滋病抗体检测,对阴性结果又持怀疑态度,有的做过5次以上,多的做过二三十次。

    卫生部表示,该人群散在分布,多的省10多例,少的几例,没有呈现聚集性,也没发现调查对象之间存在共同的体征和互相传染的情况。

    疑问二:“阴滋病”病毒是否存在?

    [网事聚焦]“阴滋病”消息一出,立即在各网站和微博广泛转载,引发网民热议:“Viank”等网民担心这种“病”除可经性接触或血液传染外,还像SARS般经飞沫传播。不少网民发问“阴滋病病毒是否真的存在?”希望卫生部门能给出一个准确说法。

    [病友自述]林军自己将所述疾病称为“一种能渗透到白细胞分子细胞里的病原体”,网络上一些病友则将其描述为“一种无法检测的、可以唾液传播的、攻击人类免疫系统的、类HIV病毒”。但至今没有一家医院给病友下过这样的结论。

    [权威回应]曾光告诉“中国网事”记者,美国相关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可以查验1.5万种病毒,还可以进行未知病毒检测。因为部分病友不信任国内的检测,2011年1月,中国疾控中心又把59例样本送到美国的实验室进行检测,截至3月30日已做1/3样本,均未发现新病毒。

    曾为59名病友进行临床检查的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中心主任李兴旺说:“每一种病毒,都有一个攻击目标,损害心肝肾脾胃。从检测结果看,这些自称患‘阴性艾滋病’的病友,心肝脾肾肺都没有异常。”

    针对一些个人微博提及“患这种病2年内就会死亡”的问题,李兴旺指出,有的病友从怀疑自己得病到现在已有13年。

    一同参与对59名病友临床检查的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李太生说,可以肯定这不是艾滋病。“只要是传染性疾病,早期或是发病期,都会有体征表现,一些人自称有低热、乏力、体重下降、口腔溃疡、腹泻、淋巴肿大等特征,但经过检查,很少能真正称为医学体征。”

    针对网民“是否存在新的艾滋病病毒”的疑问,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梁连春表示,检测未发现艾滋病病毒的变异。

    卫生部介绍,2011年2月下旬,在疾控中心调查的基础上,卫生部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和广东6省市再次进行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初步结论是:排除艾滋病感染,没有证据表明该人群所述疾病具有传染性和聚集性,没有临床、实验室和流行病学证据支持这种人群所述疾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

    疑问三:病友到底是否患病?

    [网事聚焦]不少网友发帖质疑,如果不是艾滋病,也没有“阴滋病”,那么病友身体上的那些症状如何解释?会不会感染别的病原体?这是目前病友们最大的困惑。

    [检测结果]包括林军在内的59例“自述疑似艾滋病”感染者曾于去年1月在北京地坛医院进行了临床体检。体检结果显示,59例体检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非特异性临床症状,如低热、乏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并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但艾滋病相关检查无1例阳性。

    卫生部再次组织的调查表明,未发现调查对象有与感染相关的器质性病变,主诉症状与临床体征不相符合。大部分调查对象及密切接触者均能正常工作和学习,一年内仅2人因扁桃体疾病住院,未出现因其他严重疾病而住院或死亡的情况。

    [权威回应]李兴旺指出,他参与调查的病友初步诊断认为是精神因素导致的疾病,由于长期的紧张造成免疫力降低,因此可能出现一些生理反应。

    “中国网事”记者6日致电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助手黄医生了解到,他们已接诊个别病友,少数病友身体客观上有一些症状,但没有主观上认为的那么重。至于是否存在致病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的检测研究。

    但曾光指出,不管是精神因素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病友们有客观的痛苦,他们还是病人,对他们应该给予帮助和关心。

    中国疾控中心除自筹经费资助病友来京检查外,还积极与病友沟通,减轻病友心理重负。曾光曾先后致病友5封信,并通过网络发布,让他们正确认识传染病;从2009年10月至今,已多次接待病友来访,倾听病友的诉求。为与病友交流,回答病友关注的问题,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分会还专门开通了网站。

    曾光说,在他们的干预下,已有5位病友主动回信告知自身症状已消失,其中有2位是曾接受检测的59名病友中的成员。

    卫生部提醒,公众要相信医学科学结论,如出现症状建议到正规医院就诊。

 
 
 相关链接
· 我国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成果显著
· 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
· 图表:国务院对艾滋病防治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 扶贫办主任调研河南上蔡县扶贫开发与艾滋病防治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