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援建汶川地震灾区三周年纪实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5月10日   来源:新华社

永恒的风景线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援建汶川地震灾区三周年纪实

    新华社成都5月10日电(记者 朱映涛)春回大地。

    曾经的废墟上,一幢幢铭刻着“八一”的建筑拔地而起,子弟兵辛劳的汗水正在培育出希望的花朵。

    从那个灾难突降的5月,到这个生机盎然的5月,从救援到援建,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始终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3年来,人民子弟兵先后承担起援建学校医院、抢运建材物资、抢修交通水利设施、帮助安置受灾群众生活等一系列任务,为灾区的恢复重建作出了积极贡献。

    那一抹抹流动着的迷彩绿,始终是灾区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以“八一”的名义

    “世界上只有回不去的,没有过不去的。”在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的病床上,已经能慢慢坐起来的王兰,用手机发出了一条微博。

    2008年的地震中,王兰颈椎重伤,导致高位截瘫,是成都军区空军某部的官兵将她从龙门山的废墟中救了出来。

    此后的3年里,是子弟兵们无私的关爱伴随王兰走过了每一个白天黑夜。

    震后王兰一家生活较为困难,救出她的空军官兵多次捐款,帮助她渡过难关。2009年5月8日,官兵们打听到,由于多种原因,地震后王兰已经一年都没有与父母相见了。热心的官兵立即行动起来,当天就让王兰一家团聚。

    2010年7月,王兰被送到八一康复中心接受治疗。在成都军区总医院康复专家的帮助下,王兰的部分肢体功能开始慢慢恢复。

    这个让众多地震重伤员重新看到希望的八一康复中心,是以解放军四总部名义援建的项目,由总后勤部全面负责、成都军区具体组织实施。八一康复中心总投资3亿元,占地185亩,设康复床位500张,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规模仅次于北京的中国康复中心,居全国第二。

    2008年6月,中央军委决定参加抗震救灾的军队有关大单位和武警部队,在四川、甘肃、陕西地震灾区分别援建8所学校和1所康复中心。

    海军、空军、二炮、兰州军区、济南军区、成都军区和武警部队闻令而动,迅速启动这一特殊的爱心工程。

    “开工的那些日子里,每天都感觉像打仗一样。”成都军区援建的都江堰八一聚源中学项目部负责人赵新华说。

    八一聚源中学建设之初,周边建设滞后,道路不畅,经常停水停电。为减少干扰,部队官兵干脆在工地自备了发电机,修建了水池,叫响了“停水停电不停工、晴天雨天连轴转、白天黑夜两班倒”的口号。

    建成后的八一聚源中学,每平方米建筑的钢筋含量达到110多公斤,比一般民用建筑高出了一倍多。

    像抗震救灾那样争分夺秒,像建设国防工程一样建设好每一项援建工程,是所有援建部队官兵的共识。

    海军援建的东汽八一中学,是军队在地震灾区援建的8所学校中第一个竣工并交付使用的。学校的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每层都用连廊接通,伤残学生不用上上下下,就可以在这几个建筑之间自如行动。

    这一独出心裁的人性化设计,饱含着援建官兵浓浓的爱。

    2010年3月,军队援建的8所学校全部竣工交付使用。2010年6月9日,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落成移交。经过一年的试运行期后,八一康复中心现已开始大规模接收地震重伤员。

    孩子是灾区的未来。在军委总部统一赋予的任务外,空军先后在汶川、理县、什邡、彭州等地主动援建了6所“蓝天”学校,还在茂县援建了一所蓝天幼儿园。

    彭州市龙门山镇蓝天学校施工期间,正值山区雨季,几乎每天夜里都会有降雨。官兵们加班加点,冒雨奋战。从2009年3月15日开工到竣工,短短157天,完成了正常情况下10个月以上才能完成的工期。

    一名部队建设者说:“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就是对我们最高的奖励。”竣工那天,穿着一身散发出霉味的迷彩服,官兵们笑了。

    只要灾区人民需要

    3年间,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灾区人民需要,那一身身迷彩绿总能及时出现。

    2009年元旦前后,1000多辆载满红砖的军用大卡车昼夜兼程行驶在川渝黔陕四省市的大道上。

    随着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进入高潮,各种建筑材料尤其是红砖需求量极大,大量建筑材料急需从外省市运往灾区。

    由于路途较远,运输成本较高,红砖的到户价格在震后猛涨。

    “群众的需要就是命令!”中央军委一声令下,一支支不久前才从灾区撤离的部队再次紧急出发。

    困了,裹着被子和大衣往车厢里一钻打个盹;饿了,拿块压缩饼干就凉水就是一顿。官兵们所有的辛劳只为一个目标:让灾区人民早日住上新房!

    从2008年12月22日到2009年1月22日,成都军区抽调驻川渝部队的1000多台车辆、3400多名官兵,驰骋在川渝黔陕4省市的92个县(市、区)1000多个装卸点上。累计出动车辆1.7万多台次,行程1200多万公里,突击抢运各种建材13万多吨、红砖5295多万块,迅速平抑了灾区砖价,有力支援了灾区恢复重建工作。

    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是驻灾区部队义不容辞的使命。

    作为一支永不撤离灾区的部队,四川省军区先后抽组52支民兵专业技术分队,逐村逐户帮助20余万群众恢复供水、供气、供电、通信等设施,并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在32个永久安置点协助地方政府圆满完成了1480户灾区群众的异地安置任务。

    由于震后地质条件的变化,2009年3月,汶川县龙溪乡145户、681名羌族群众面临整体搬迁,武警四川总队闻讯主动请缨。

    凡是群众想要的,官兵都想办法搬上车。70多岁的朱顺林老人原本正望着自己的一大坛自酿酒发愁,几名官兵走过来用力将重200多斤的酒坛搬上车,还细心地在车厢底铺上了一层棉垫。

    一天之内,681名群众全部喜迁新居。

    2010年8月13日起,地震灾区连日暴雨,引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再次紧急驰援——

    成都军区在灾情发生后的短短3天内,就出动直升机382架次和近4000人次的地面专业救援力量,解救被困群众2000余人,运送救灾物资近百吨。

    武警四川总队派出2000余名官兵,在映秀、龙池等10多个重灾区连续战斗7天7夜;武警黄金三总队派出7名地质、水文专家,持续对虹口乡白沙河两岸的泥石流安全隐患点进行了调查和预警,成功向地方政府提交了地质灾害分布图,为灾后科学重建提供了重要依据。

    8月22日,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工兵团中士曹建华,在映秀执行抢险任务时,被突发山体滑坡形成的飞石砸成重伤。

    又一次,子弟兵把自己的鲜血洒在了灾区土地上。

    从映秀专程赶来的群众纷纷自发赶到医院,整夜守候在病房前不愿离去。他们说:“战士是为我们受的伤,我们一定要看着他好起来。”

    “抗震救灾的时候,就是我们工兵团在岷江上利用漕渡门桥打通了从都江堰通往映秀的‘水上生命线’,团队还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支援灾区,我们工兵就是应该当先锋、打头阵。”曹建华说。

    为了明天更美好

    为了灾区的明天,子弟兵要人出人、要力出力,大到数千官兵、上千台车辆,小到一个兵、一台车。

    “解放军,帮帮忙,我们人手不够,路上泥土太多,工人和机械无法施工。”2010年初,援建彭州到什邡公路的某施工单位负责人,急匆匆找到了成都军区某器材仓库。

    第二天清晨,上士杨小波驾驶消防车出现在工地上。拉水、清洁、放水……杨小波一个人、一台车,每天从早上7点开始,经常要到第二天凌晨才结束。

    短短一个月间,杨小波出车360余次,拉水1440多吨,清洁路面20余公里,保障了灾区公路的顺利修建。

    无数次默默地付出,成就了灾区的日新月异。

    从抗震救灾结束的那天起,武警水电三总队的官兵们就始终坚持战斗在灾后重建一线,先后参与了震中最大能源基地——映秀电厂所属映秀湾、渔子溪和耿达3座电站、17个大项、80个小项的灾后重建恢复施工建设任务。

    截至2011年4月,三座电站相继并网发电,水电官兵完成施工产值3.5亿元,为灾区恢复重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2009年至今,成都军区某通信团的数百名官兵一直战斗在都江堰至马尔康灾后重建光缆施工的工地上。

    灾区施工条件艰苦,施工沿线两边都是高山,施工过程中常常飞石滚滚。有的战士入伍就到工地,退伍时就在工地上脱下军装。

    “这项工程是军地联合为灾区人民打造的‘信息高速公路’,将惠及阿坝州8000余平方公里的军用民用通信。”团长倪杰说,“我们责无旁贷。”

    3年间,几乎每一支救灾部队的官兵都曾重返灾区,播撒爱与希望的种子——

    兰州军区组建了危房拆除队、规划测量队、科技服务队、水渠水窖修缮队和法律心理文化服务队等数十支专业服务队伍,帮助陇南灾区群众排忧解难。

    海军工程大学与东汽八一中学签署了共建文明学校协议,组建了博士、硕士研究生助教团,帮助东汽八一中学开展教育和学生军训。成都军区将八一聚源中学确定为军区“国防生源基地”。空军帮助蓥华八一学校建立了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展室。济南军区与北川擂鼓中学也明确了挂钩帮带措施。

    成都军区总医院先后走访了灾区的71家医疗机构,同23家医疗机构建立了协作关系。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与北川片口乡、小坝乡卫生院签订了帮建协议,对地方卫生员进行长期的技术指导帮带。452医院与江油市第五人民医院、北川县人民医院、擂鼓镇卫生院签订了帮建协议,免费接收卫生人员到医院进修和学习。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与江油市人民医院、绵竹市人民医院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利用部队丰富的医疗资源免费为灾区医院培养紧缺人才……

    大爱无声。从未在灾区大地上消失过哪怕一刻的迷彩身影,必将成为灾区人民心中永恒的风景线。

 
 
 相关链接
· 银监会:全国银行业支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成效显著
· 从悲壮走向豪迈——献给汶川灾区坚强的父老乡亲
· 汶川特大地震甘肃省灾后恢复重建取得五方面成果
· 目前汶川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已完工占规划项目的95%
· 新闻办介绍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情况
· 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汶川救灾重建三周年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