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民生春风润高原——西藏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综述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5月25日   来源:人民日报

    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国家和自治区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千方百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西藏人民上学有“三包”、就业有渠道,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尤其是“十一五”以来,以安居乐业为突破口的新农村建设,如春风化雨,滋润着这块高天厚土。

    50多万学生受惠“三包”政策

    在旧西藏,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教育,文盲率在95%以上,入学率只有2%,且全部是贵族子弟。和平解放后,西藏人民摆脱了文化专制主义的禁锢,受教育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如今,高原大地已形成了涵盖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在内的较为完备的、具有西藏特色和民族特点的教育体系。据统计,1959年至今,国家累计为西藏教育投入近407亿元。

    1984年,国家作出了“在内地创建西藏学校和开办西藏班”的重大决策,决定从1985年开始在北京、上海、天津等16个省市创立内地西藏班(校)。20多年来,全国先后有20个省市的28所学校开办内地西藏班(校)。截至2010年,内地西藏班(校)累计招收初中生3.99万余人,已向西藏输送了中专以上毕业生1.88万余人。

    1985年起,国家对西藏农牧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行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2007年秋季,西藏自治区在对农牧民子女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免费教育。

    从今年1月1日开始,西藏第九次提高教育“三包”标准,并对学生资助政策作了相应调整。除了学前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西藏农牧民子女的补助标准和“三包”标准提高到2000元外,就读高中的农牧民子女此次也被纳入教育“三包”范围。学前教育、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城镇困难家庭子女首次开始享受每年2000元的助学金政策。

    “学校吃穿全包,孩子在学校我们很放心。”跑运输的堆龙德庆县羊达乡通嘎村村民尼玛次仁高兴地说。

    新的西藏教育“三包”政策实施以后,受惠面将从原来的27万名学生扩大到50多万,西藏98%以上的在校生都能享受到这一系列政策。

    农牧区实现免费医疗制度

    和平解放前,西藏唯一的两所医疗机构便是拉萨的“门孜康”和药王山医学利众院。作为一般藏族群众,生病只能听天由命,孕产妇和婴儿的死亡率很高。

    和平解放以来,国家一直对西藏农牧民实行特殊的免费医疗政策,免费医疗补助标准逐年提高。目前,以免费医疗为基础,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家庭账户、大病统筹和医疗救助相结合的农牧区医疗制度全面建立。2010年各级财政对农牧民的免费医疗补助标准达到年人均180元。农牧民在校中小学生、僧尼、农牧民工、城镇居民均享受免费医疗政策。免费医疗最高支付限额达年人均纯收入的6倍。

    为了整体提高农牧区的健康水平,2009年8月,西藏启动了“农牧民健康促进行动”,实施了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农牧区孕产妇住院分娩全部免费。

    到2015年,农牧区医疗保障制度将进一步完善,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实现全区广大农牧民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2010年2月3日上午,拉萨市蔡公堂乡441名60岁以上的老人,提前从政府手中兑现了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的养老金,这是西藏发放的首批新农保基础养老金,也标志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西藏正式启动。

    在发放现场,70岁的蔡村村民巴桑高兴地说:“以前只知道养儿防老,现在政府给我们发养老金,让我们安度晚年,真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西藏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分为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种类型。60岁以上的老人无需个人缴费,每人每月可领取55元的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标准还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相应提高。

    个人账户养老金则是由个人缴费、政府补贴、村集体补贴、其他社会组织资助以及利息等部分组成。参保人员为16岁至59岁的适龄人群,按照承受能力每人每年缴费100至500元,政府每人每年补助30元,村集体自主确定补贴标准。连续缴费15年并年满60岁的参保人员可获得相应的养老金。

    截至2010年11月底,西藏73个县(市、区)已全部纳入新农保试点范围,提前两年实现了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的目标任务。

    安居工程幸福千万农家

    在全国率先免除农业税的西藏农牧民,更多地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温暖。粮食直补、农机购置补贴、良种补贴、化肥补贴、牲畜出栏补贴、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等,让广大农牧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从2006年1月起,西藏全力实施以游牧民定居、扶贫搬迁、农房改造为重点的农牧民安居工程,并实施了农房抗震加固工程、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整治工程,大力推进水、电、讯、路、气、广播电视、邮政和优美环境“八到农家”工程。到2010年底,西藏累计完成投资170亿元,全区住房条件比较差的27.48万户、143万农牧民住上安全适用的房屋,提前一年实现了规划目标。

    山南克松村村民达瓦次仁2009年搬进了政府帮助修建的2层楼新房里。新房占地面积210平方米,共有9个房间。第一次有了单独的卧室、厨房,还有了大大的客厅。好房子还要有好的配套设施。政府又通过农牧民安全饮水工程,把自来水引到了他家院子里。此外,政府还出资为他家修建了沼气池,结束了烧柴烟熏火燎的历史。

    “我们农民的生活,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差。”达瓦次仁开心地说。

    通过60年的努力,西藏广大群众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许多群众从和平解放前无任何住房或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到如今住上宽敞明亮的住房,并实现了人畜分离,用上了电灯、电话,听上了广播,看上了电视。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西藏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4.72平方米。

    千方百计促进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自治区持续加大公共投入,加强就业援助,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城乡劳动者提高整体素质,积极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有效保障了西藏各族劳动者公平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到2010年底,全区城镇从业总人数达到52.7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1%。

    自2006年西藏实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以来,全区共有45797名高校毕业生实现了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87.94%。

    以前打零工的次央,无法照看患病在床的母亲。相关部门了解情况后,将罗布林卡园林保洁的岗位给了她,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在公益性岗位上工作,我不仅照顾到了年迈的母亲,也感受到大家的热心帮助。”工作稳定的次央十分感动。

    截至2011年3月底,西藏通过设立公益性岗位,已帮扶15048名各类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切实解决了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城镇“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有效保障和改善了民生。

    大批民生工程的实施正改善着西藏各族群众的生活。2010年,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5年前的2078元增加到4138.71元,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4980元。(记者 张帆 扎西 刘文波)

 
 
 相关链接
· 西藏“十二五”期间教育工作将紧紧围绕教育民生
·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农牧民民生新变化
· 西藏:和谐春风吹雪域 民生工程惠民政策暖人心
· 温暖“十一五”——盘点西藏十大民生工程亮点
· 西藏“十一五”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 西藏实施一系列民生工程 惠及到区内各族人民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