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06月22日   来源:新华社

从“领跑中国”走向“配置全球”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纪实

    新华社上海6月22日电(记者 姚玉洁、陆文军、叶锋)近日,国际知名保险巨头史带保险和再保险公司正式获批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大众保险,持有20%的股份。上海金融业又添新鲜血液。

    而此前不久,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宣布,全球航运运价衍生品中央交易系统在上海正式启动,这也是波交所成立200多年来首次在海外启动重大航运交易平台。

    两年多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新的金融和航运产品不断涌现,新的经济形态不断萌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资源配置能力不断提升。国际金融和航运版图上的“上海坐标”逐渐清晰。

    “两个中心”建设快速推进

    “上海证券市场的发展令人惊叹,它将会对其他地区的市场产生积极影响;上海还集聚了很多国际人才,为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提供了保证。”不久前到上海参加陆家嘴论坛的纳斯达克OMX集团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总裁金斯·亨里克森说。

    如今,国际金融和航运版图上的“上海坐标”,已被越来越多的人士作为研究的对象。加拿大《环球时报》国际专栏作家马科斯吉早在2009年即以《告别纽约、奔向浦东》为文,预言上海等亚洲金融中心的崛起;《福布斯》网站特设“陆家嘴早餐”专栏,每天早上向财经人士传递来自中国、来自上海金融市场的最新动态。

    的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近两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去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总市值居全球第六,股票交易额位居全球第三;银行间市场债券托管余额位居全球第五;上海期货交易成交合约数量位居全球第二,成为全球三大有色金属定价中心之一;上海港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6.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906.9万标准箱,在货物吞吐量连续六年保持世界第一的情况下,集装箱吞吐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浦东机场连续三年货邮吞吐量位居全球机场第三,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

    同时,一系列产品创新和制度创新引人注目。股指期货平稳推出,银行间贷款转让市场、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上海清算所等相继挂牌,钢材期货、铅期货,期货保税交割、单机单船融资租赁、新台币双向兑换、境外投资PE试点等瓜熟蒂落……

    在为国际航运经纪行“打工”十多年后,狄庆终于在2010年9月开设了自己的航运经纪公司,创立了中国本土的航运经纪品牌。这一转变的契机源于航运经纪人准入制度在上海取得突破。

    上海市建设交通委副主任沈晓苏说,上海正在探索建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目前已建立了“三港三区”联动发展机制,并将在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方面进一步探索。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表示,“十二五”期间,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的形成机制改革将成为我国金融改革非常重要的内容,各种金融工具和产品的创新必然会应运而生,这将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乃至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程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从“被动参与”到“主动配置”

    4月底,上海金融办与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联袂赴印尼和马来西亚开展人民币结算联合路演,金融机构、企业、当地央行的反应之热烈出乎沪港官员的意料。

    “不到一年前,企业对人民币结算的疑问还局限在贸易结算怎么操作上,现在企业都在关心人民币怎么保值增值,如何回流到大陆金融市场进行投资。这说明东南亚地区人民币已有一定的沉淀量,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度和广度均明显提高。”上海市金融办综合处处长吴俊说,以人民币日渐国际化为标志,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迈上新台阶。

    “在新形势下,我国金融、航运业务的创新、开放、提升,其本质是要顺应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趋势,我国要主动参与这个配置。不管是货物还是资金,原来是别人配置给我们,现在我们要主动参与这种配置,这对我们现有的进出口体制、外汇管理体制、金融体制等都提出了挑战。”上海市金融办主任方星海说,“上海率先面临配置方式改革的问题,必须率先探索,尽早破题,为我国经济转型积累经验。”

    目前上海正在试点的新型国际贸易结算正是这种配置能力的一种体现。以前,我国对外贸易项下每笔交易都要做到货物和资金一一对应,但这对于大型贸易集团而言却存在不小的麻烦——假设上海某公司在美洲承接了一个工程项目,但部分设备要从欧洲进口,也就是说货物要从欧洲到美洲、资金要从上海到欧洲,在我国现行贸易体制下,没有进口单,钱就出不去,也就无法参与全球贸易往来。新型贸易结算就是要把资金流与货物流分离,在特殊监管账户下,只要有合同和发票就可以调动资金。

    “这一创新大大推动了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发展。虽然物流不一定在上海,但信息流和定价权在上海。”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蒋卓庆表示。

    今年1月,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标准造船合同(上海格式)正式发布。这一格式合同充分吸纳了我国通用造船合同和大部分国际造船合同的优点,并考虑了国际船舶市场的周期性变化和国际海事界陆续推出的新规范、新标准,成为首个“中国制造”的国际航运标准。此举扭转了国内造船界长期以来一直沿用西方国家制定的造船格式合同、并被要求必须适用英国法律且在伦敦仲裁的“显失公平”的局面。

    “拥有国际化的标准,意味着更多的话语权,更高的行业地位,对繁荣我国造船业、强化航运软实力意义深远。”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秘书长蔡鸿达说。

    打造最优发展环境

    4月12日,上海市工商局审核通过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吸收合并中美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申请案,企业在全国24个省份的31家分支机构也于同日翻牌。为了保障这一全国首例外资保险公司吸收合并案“无缝衔接”,上海市工商局把所涉及的省市工商部门人员和企业代表全部召集到上海,在同一天完成了核准手续,实现了所有分支机构的同日翻牌。

    “我没有想到,一个城市的监管部门居然会为了一家企业的注册和翻牌这样用心,服务得这样周到。”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贝克俊说。

    打造最优环境,正是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方向。继出台《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后,上海各法院均组建了金融仲裁庭、金融审判庭;市里设立了金融创新奖、金融人才奖,并在税收、信用、监管环境等方面不断改善;航运中心建设软环境也得到全面提升,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航运经纪人俱乐部、上海海事仲裁院、中国国际集装箱班轮运价备案中心、上海船舶保险公估公司等一大批航运服务机构和功能性机构相继成立,“中国船员评估中心”等也在积极推进中……

    塑造有利于创新、开放且充满活力的监管环境和法制环境非一日之功,但坚持就能接近目标。如今,上海的创新力正源源不断地爆发:原油期货、白银期货等新品种正在加紧研究,保险交易所正在酝酿,国际板已“越来越近”,非保税区货物入保税区延展运作模式、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等正在积极探索……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雄说,随着上海建设“两个中心”国家战略的逐步推进,上海将大力推动制度创新和政策突破。今年将以金融、航运、贸易等领域制度创新为重点,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以加大政府自身改革力度为重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继续加快国家战略在上海的实施步伐。

 
 
 相关链接
· 回眸十一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渐入攻坚期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论坛开幕
· 韩正:上海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应站在新起点
· 2009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论坛开幕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由政策层面走上法制轨道
· 上海出台条例 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将有法可依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