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备战未来交会对接任务 第一批航天员仍是主力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10月31日 21时47分   来源:新华社

中国航天员备战未来交会对接任务
第一批航天员仍是主力 女航天员通过初选

    新华社甘肃酒泉10月31日电(记者白瑞雪、李惠子、李宣良)神舟八号飞船即将访问太空之际,中国航天员正在做些什么?他们何时再次飞天?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10月31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航天员正在接受交会对接任务训练,第一批航天员仍将是这一阶段交会对接任务的主力,两名女航天员也通过了飞行乘组的初步选拔。

    据陈善广介绍,按照载人航天工程规划,神舟九号飞船可能载人,神舟十号飞船计划载人。航天员正在积极备战未来载人飞行,我国第一批航天员仍是这一阶段交会对接任务的主力,已经执行过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仍有机会再次飞天。

    “男女有很多共性,也存在大量差异。要验证人类是否真正能够在太空生存,必须对男女航天员都进行考察。”关于两名通过初选的女航天员,陈善广表示,中国之所以选拔和培训女航天员,是因为没有女性参与的太空活动是不完整的。同时,女性在飞行团队中可以起到男性无法实现的作用,并且也能满足公众期待。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杨利伟、翟志刚等14人成为中国第一批航天员。第二批航天员于2009年底至2010年初选定,其中包括5名男航天员和两名女航天员。

    陈善广表示,手动交会对接技术是航天员训练的重点。“关于人工和自动交会对接哪种更好,国际上有过争论,最后达成的一致意见是两种方式共同完成交会对接最好。人工控制是自动控制的冗余措施,有人参与的交会对接会更加保险。”

    他介绍说,在人工交会对接中,航天员要根据电视图像、位置距离速度等信息来判定两个航天器的姿态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接任务,对航天员眼手协调性、操作精细性和心理素质要求特别高。因此,要对航天员进行反复的严格的训练,一般要经过数百次到上千次的训练才能满足要求。

    此外,飞行天数的增加和活动空间的增大更容易导致空间运动病的发生,交会对接涉及飞行器环节多、状态复杂,要求航天员具有很强的临机处置能力,能够针对对接、撤退和其他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进行及时处置。

    陈善广透露说,中国航天员中心与欧洲联合进行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在增强航天员心血管功能等方面效果很好。正在俄罗斯开展的“火星500”项目中,中国科学家也进行了“望闻问切”实验。在未来长期飞行中,这套方法有可能与西医的生化指标共同用于航天员健康状况的判别。

背景资料:空间交会对接历史上的几个“首次”

    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 赵薇)

    第一次有人空间交会

    1965年12月15日,美国“双子星座”6号和7号飞船在航天员参与下,实现了世界上第一次有人空间交会。这两艘飞船在不同轨道上并列飞行,两艘飞船的间距保持在1.83至3.05米之间,距离地球达312公里。

    第一次两个航天器之间的交会对接

    1966年3月16日,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斯科特乘坐“双子星座”8号飞船,手动操作交会过程,与无人“阿金纳”目标飞行器对接,实现了两个航天器之间的首次交会对接。

    对接后,飞船猛烈滚动旋转,阿姆斯特朗不得不将飞船与“阿金纳”分开。但飞船仍在滚动,改用手动控制,才使飞船稳定下来。后查明是因人为扳错开关造成姿控系统故障。为确保安全,飞船紧急返回。

    第一次自动交会对接

    1967年10月30日,苏联发射“宇宙”188号无人飞船。飞行49圈时与“宇宙”186号飞船在太空实现自动对接。对接飞行了3.5小时,船上电视摄像机拍摄了对接过程图像。两艘飞船还于10月31日、11月2日各自分离出一个密封回收舱返回地面。“宇宙”186与“宇宙”188完成了苏联的首次自动交会对接。

    第一次两艘载人飞船空间对接

    1969年1月16日,载有航天员沙塔洛夫的“联盟”4号飞船与载有航天员沃雷诺夫、叶利谢耶夫和赫鲁诺夫的“联盟”5号对接成功,第一次实现两艘载人飞船在太空对接,共对接了4小时35分钟。对接后,“联盟”5号的2名航天员经过1小时的舱外活动,转移到“联盟”4号上。

    第一次航天飞机与空间站交会对接

    1995年6月29日,美国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顺利地与太空运行的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对接成功。由于俄罗斯在其“联盟”号飞船与空间站方面已积累了70多次交会对接的实践经验,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使用了俄罗斯研制的对接机构。

中国将实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为建立空间站奠定基础

    新华社甘肃酒泉10月31日电(记者李惠子、白瑞雪、黎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30日说,一旦掌握交会对接技术,中国就具备了建设空间站的基本技术和能力,“这为开展更大规模的航天活动提供了可能性”。

    中国将于11月初发射神舟八号无人飞船并实施中国航天史上首次空间交会对接。周建平在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前夕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交会对接技术的掌握将为中国建设空间站、进行深空探测奠定关键技术基础。

    中国目前已掌握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和空间出舱技术。2008年,一名中国航天员身穿中国自行研制的舱外航天服实施了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神舟八号飞船将与9月底发射的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雏形——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无人交会对接,并在明年与神舟九号和十号飞船进行无人或有人的交会对接试验。

    周建平说,空间科学研究、开发空间资源等活动都是一个长期过程,离不开空间站平台。载人飞船只是天地往返的运输工具,飞行时间短,有效载荷重量小,而空间站规模可以比较大,在轨运行时间长,是保证人类空间活动的最有效的空间设施。

    “交会对接使运输工具和平台得以联接在一起,不仅能把人送进空间站,还可以用于货物补给和空间站建造。”他说,更远的航天活动比如登月、访问火星,使用交会对接技术则可以实现方案优化、提高效率、降低风险和难度。

    然而,交会对接是国际公认的空间技术难题。在近地轨道上高速运动的两个飞行器,要准确测量相互距离和位置,最终严丝合缝地联接在一起,涉及大量极其复杂的技术。国际上的空间交会对接实践已有300多次,大多数都不顺利。

    “航天是高风险的事业。我们必须尽量设想各种意外情况并制定应对措施。”周建平说。

    为使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处于同一个轨道面,保证交会对接的实施,火箭发射入轨的精度要求比过去提高了三到五倍。此外,周建平说,交会过程对测量、控制提出了很高要求,不仅要保证“看得见、找得到”的精度,还要充分利用航天器轨道特点寻找“能量消耗最少、最优化的控制算法”。

    他说,两个航天器靠近后能不能“接得上”,从接触、捕获、缓冲到最终对接上,对接机构是难点。

    “实际上,到这一步,神舟八号的使命才完成了一半,之后的组合体控制、飞船分离和返回同样不容易。”周建平说。

    “第一次空间交会对接,我们就全程直播,这在国际上是没有先例的。全世界将用放大镜来看。虽有风险,但我们坦然面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袁家军说。

    美俄在上世纪60年代就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袁家军说,虽然中国在起跑线上晚了一步,但中国正三步并作两步,展开跨越式发展的竞逐,“力求缩短距离,让中华民族在世界航天领域拥有一片天地。”

 
 
 相关链接
· 天宫一号航天员生命保障系统已启动开始自主运行
· 航天员衣食住行部分产品已跟随“天宫一号”上天
· 天宫一号揭秘:航天员带你走进全新的太空之家
· 中国航天员长驻空间研究项目于近日正式启动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