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齐心共迈富裕路--中国扶贫开发事业将迈上新征程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12月02日 19时19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记者 林晖)在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还有10年之际,一份指引未来10年扶贫开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正式公布,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将迈向新的征程。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贫困人口减半目标提前实现

    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国消除贫困工作成绩卓然,但到1978年,在我国农村广大地区,仍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甚至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未能解决。这样的人口,总共有2.5亿。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土地经营制度的变革和农产品价格逐步放开、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等多项改革,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农民。到1993年,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减少到8000万。

    1994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公布实施。这项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目标、明确对象、明确措施和明确期限的扶贫开发行动纲领,提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用7年左右时间,到2000年底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世纪之交,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布:扶贫攻坚目标基本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

    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中国又公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在这个10年,国家相继取消牧业税、农业税,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逐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一串数字清晰地描绘了扶贫的成就:全国农村扶贫标准从2000年的865元逐步提高到2010年的1274元,以此标准衡量的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从2000年底的9422万人减少到2010年底的2688万人,率先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的目标。

    “中国的行动从未像今天这样,对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进程和可持续发展产生如此重要的影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海伦·克拉克女士感慨,中国政府消除国内贫困的计划,彰显中国的远大志向和实干精神,这种精神“能够帮助我们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并引领我们建设一个没有绝对贫困的世界”。

    提高标准加大投入 着力攻坚连片特困地区

    成就背后,决策者依然保有清醒的头脑。毕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问题摆在了国人面前。

    此次公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正式提出,“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投入力度,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

    “简单地说,这是缩小范围、加大力度。”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贵认为,这意味着扶贫攻坚力度在这些地方将更大,扶贫开发工作也会更加有效。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介绍,国家将加大在连片特困地区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方面的支持力度,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区域性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地区的落后面貌。

    除了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主战场,《纲要》也强调做好“连片特困地区以外重点县和贫困村的扶贫工作”。

    举一纲而万目张。在具体的扶贫策略上,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将发挥更大作用:

    ——专项扶贫。重点是实施整村推进、以工代赈、产业扶贫、就业促进,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要给予重点扶持。

    ——行业扶贫。根据部门职责,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重视能源和生态环境建设,为扶贫对象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社会扶贫。进一步加强定点扶贫工作,推进东西扶贫协作,广泛动员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

    可以预见,随着《纲要》的逐步实施,到2020年,一幅“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美好图景将展现在国人面前。

    巩固温饱缩小差距 “大扶贫”思路求解转型难题

    在改革开放30多年和中国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的扶贫形势和任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过去我国扶贫工作面临的是发展相对滞后形成的普遍性、绝对性贫困,现在面对的是以收入不平等为特点的转型性贫困。”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李小云说。

    汪三贵认为:“中国前30年的减贫成就从根本上说是发展带来的结果,是经济发展惠及到贫困人口。但今后,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将会减弱。”

    在“绝对贫困”逐渐远去的今天,中国“相对贫困”问题日益凸显。新时期扶贫开发面对的挑战不仅是降低绝对贫困人口数量,更重要的是提高贫困地区发展能力、缩小不同收入人群间的发展差距。

    就仿佛摘果子,挂得低的果子容易先摘下,要想摘到更高的果子,需要在思路和手段上有所突破。

    《纲要》提出,新时期扶贫开发要“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强调统筹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目的就是要缩小发展差距,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所有人,尤其是低收入人群。”汪三贵说。

    新时期扶贫开发,还将“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行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对此,李小云认为,单靠扶贫开发不能解决低收入人群在转型过程中由于权利缺失造成的福利损失,只有建立社会安全保障网,才能有效避免返贫现象发生。

    从“解决温饱”到“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从基本的生存问题到“两不愁三保障”,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相关链接
· 新疆投资129亿元对17个边境重点县进行扶贫开发
· 教育部召开会议 学习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
· 论学习《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印发|解读
·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 解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