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机声隆隆田野欢歌-农业机械化助力粮食生产八连增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12月26日 08时38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 林晖、程群)黑龙江省克山县双河乡广袤的马铃薯地里,一排收获机隆隆驶过。走近一看,沟垄上堆满了一颗颗拳头般大小的马铃薯,带着新鲜的泥土气息。

    这是记者日前在黑龙江采访时看到的农业机械化收割的场景。今年我国粮食生产获得历史性的“八连增”,成绩背后,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记者从农业部农机化司了解到,我国主要农作物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由2003年的32.5%发展到2011年的54.5%,增长了22个百分点,特别是在粮食生产中劳动强度较大的环节,机械化取得重大突破。其中,小麦机收率由2003年的73%增加到2011年的88%;水稻机械化种植和收获水平分别由2003年的6%、23.4%增加到2010年的25%、67.5%;玉米机收水平分别由2003年的1.9%增加到2011年的33%。

    水稻机插秧效率是人工插秧的20倍,1台水稻联合收割机可替代200多人的工作量,1台玉米收获机能替代70至80个劳动力……在每年的春耕、“三夏”“三秋”等主要农时,各地发挥农机优势,大力推广收获、整地、播种“一条龙”作业,抢天夺时,跨区作业,全力以赴加快作业进度。仅2011年“三夏”期间,全国共组织跨区作业队8000多个,投入联合收割机总量最高达到50万台,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河北等五大主产省的小麦机收水平都超过96%,为夏粮丰收做出了突出贡献,为秋粮生产奠定了基础。

    发展农业机械化,也是减少土地撂荒,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重要举措。随着粮食生产环节机械替代劳动力步伐显著加快,以河南省为例,在2000多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情况下,粮食生产能力不仅没有萎缩,并且稳定在1000亿斤的水平。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5亿亩以上,并持续增加到16.5亿亩。

    与此同时,在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素质下降的情况下,农机可实现更高水平的精耕细作,提高土地的单位面积产量。据了解,在同等生产条件下,水稻、小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可实现节种增产减损的综合增产能力分别为53公斤/亩、37公斤/亩、72公斤/亩。8年来,各级农机部门大力推广节水灌溉、精量播种、化肥深施、高效植保、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等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提高水、种、肥、药的利用率,改善了耕地的质量。2011年,我国农田机械深松面积1.6亿亩,精少量播种5.3亿亩,机械深施化肥面积4.89亿亩,机械节水灌溉面积1.76亿亩,有效挖掘了粮食增产潜力。

    机声隆隆,田野欢歌。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力,在促进我国粮食“八连增”及农业稳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装备支撑作用。

 
 
 相关链接
· 青海省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有力支撑农村经济发展
· 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
· 我国将出台规划促农业机械化发展 提供科技支撑
· 甘肃实施农业机械化装备提升工程 实施"四个计划"
· 《北京市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3月1日起正式施行
· 黑龙江推进农业机械化 实现秋整地面积6000万亩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