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文化——“十二五”时期长三角地区转型的新支点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12月28日 18时23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12月28日电(记者 许晓青、张展鹏、冯源)文化,能否成为长三角转型新支点?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长三角面对的一份新问卷。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为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注入了强劲动力。以“文化高地”著称的长三角,已开始走上了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文化核心竞争力的转型新路。

    “动漫长三角”正在崛起

    脍炙人口的“喜羊羊”和“灰太狼”,从小形象到大品牌,成长于长三角;长三角民营企业制作的《梦回金沙城》叩响美国奥斯卡奖大门,实现了最佳动画长片提名“零的突破”;长三角原创动画产量、动漫企业数量、园区数量等名列全国前茅;从制造业成功转型动漫产业的“中南现象”,更是在全国独树一帜……

    开放而深厚的人文艺术传统、内通外联的地理环境优势,动漫产业在长三角的集聚并非一日之功。

    近年来,中国国际动漫节、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等国家级三大动漫节庆与会展纷纷“扎根”长三角。

    “动漫长三角”的崛起,不仅依托传统资源优势,更是探索出了一条“品牌孕育、服务创新、人才集聚”的综合发展之路。

    上海已成为中国动漫品牌走向国际的大码头,东方传媒集团旗下炫动卡通公司多年精心耕耘,扶持“喜羊羊”、“噢咿噢”等动漫形象一路成长,“秦时明月”等动漫大片品牌更是获得国际赞誉。坐拥“中国美术电影摇篮”优势的上海电影集团,多年如一日悉心经营“大耳朵图图”动漫品牌,根植于中华文化传统的《大闹天宫》3D版也即将公映。

    江苏省原创动画年产量已突破5万分钟,在全国首屈一指。省内不仅建有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四个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地方政府还投资数千万元建起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同时,各地还推出“增值服务”,比如无锡加大对原创精品的扶优扶强,苏州在原创作品和投资商、发行商、播出机构及衍生产品开发企业之间提供业务链接,提升产品的商业价值。

    浙江的动漫制作机构几乎全部为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杭州和宁波两地。最新统计显示,仅杭州一地,近年来已快速集聚动漫企业258家、吸引从业人员数万人。仅中南卡通一家,就拥有授权商30余家,年产值超过10亿元。中南集团董事长吴建荣瞄准的是中国动漫加速“走出去”。目前中南的动画产品已进入近70个国家和地区的播映系统,2010年实现外汇收入210万美元。

    文化产业“黄金三角”呼之欲出

    上海、江苏、浙江的文化产业正在加快融合,一个有机的“黄金三角”将呼之欲出。

    文化创意产业已被列为上海“十二五”的战略性支柱产业。2011年,上海黄浦江两岸的“后世博”规划日渐清晰,迪士尼度假区项目已经开工,依托“部市合作”机制,落户上海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国家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国家绿色创意印刷示范园区等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逐步走上建设轨道。国家发改委长三角区域规划综合组成员、区域经济研究专家郁鸿胜认为:长三角必将率先受益于这一系列的辐射效应,整体带动城市群的产业调整和功能升级。

    2011年夏,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的主会场首次设于上海世博会原址,以“影视动漫创投”为主题的分会场直接进驻苏州。而早在2010“世博年”,上海新长宁集团就已敲定注资12亿元,在浙江湖州吴兴区打造了一个以文化创意产业、信息服务业为主的多媒体文化产业园。

    种种迹象表明,长三角在变身文化产业“黄金三角”的过程中,整合优势资源、避免同质化竞争的难题,将被逐步破解。

    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梁勇认为,江苏常州从内部探索出一条错位竞争、优势互补的发展之路,对整个长三角地区具有启迪意义。常州已建有中华恐龙园、淹城春秋乐园、环球动漫嬉戏谷三大主题园区,三大园区从恐龙文化、诸子百家文化到动漫文化,主题和内涵各不相同,但从北到南又串联成片,形成一个具有规模效应的创意带。

    本着取长补短的原则,“十二五”期间江苏几大文化产业带已粗具雏形,其中包括沿沪宁线新兴文化产业带、沿江印刷复制产业带、大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带、沿海海洋文化产业带等。特别是沿沪宁线的苏锡常宁四市,以密集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形成了数字出版、动漫游戏、高科技文化制造业为重点的新兴业态。

    在浙江,继全国著名的“横店模式”“西溪模式”之后,民营影视、动漫等领域的蓝海战略正在向纵深发展。近日香港英皇集团和杭州市余杭区签下协议,英皇影视文化村项目落户余杭,总投资额超过60亿元人民币,计划用5到6年全部建成,每年计划出品电影30部,电视节目5000小时,接待度假游客有望超过50万人次。业内预期,这将成为“十二五”末长三角新的文化增长点。

    此外,在文化金融产品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等专业服务领域,长三角地区的优势互补机能也正凸显出来,助益长三角构筑文化产业的“黄金三角”。

    孕育文化核心竞争力

    长三角的文化核心竞争力从何而来?沪、苏、浙在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过程中,上海提出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目标,弘扬“公正、责任、包容、诚信”的价值取向,江苏、浙江也在“文化强省”的大战略基础上,进一步凝聚当地的“城市精神”,着力提升文化核心竞争力。

    在浙江杭州,“以人为本”四个字在文化建设和发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近年来,杭州把“头脑加电脑”的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蓝海”,人才凝聚与培育已成为杭州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最大法宝,一大批国内外文化名人入驻杭州。

    杭州市市长邵占维说,打造产业中心,既要“遍地开花”,也要“大树参天”。下一步要强化品牌建设,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成为支撑文创产业“十二五”发展的重要内容。

    曾经产生了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精神、“华西精神”等的江苏省,明确提出了“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

    苏南板块“领头羊”昆山市正在建立更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今年10月底,当地发布了江苏第一个县域实现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其中的七大文化建设指标尤其引人注目,包括“每万人文化体育设施面积、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每万人拥有人才数、生活信息化水平、文教娱乐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居民文化素质和文明水准综合评分”。

    “文化作为其中一项重要指标,且被看成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希望,由此贡献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昆山市委书记管爱国说。

    上海在“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基础上,进一步倡导“公正、责任、包容、诚信”的价值取向。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潘世伟说,八个字的价值取向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之魂,今后更将有机融入上海的各项文化工作中,为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文化核心竞争力。

 
 
 相关链接
· 夏宝龙:保障经济转型升级 服务科学发展大局
· 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年务实加快通信业转型发展
· 安徽:"创新驱动"成为支撑经济转型发展重要路径
· 以煤为基 多元发展 山西省转型跨越国企挑大梁
· “蓝黄红黑”撑起山东省转型“四色经济”
· 天津市资金政策双倾斜促科技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