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大洋队启动普里兹湾海域调查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2月29日 14时52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雪龙”号2月29日电(记者 黄小希)当地时间28日20时30分左右(北京时间28日23时30分左右),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大洋队启动南极普里兹湾海域调查,首先实施的是位于埃默里冰架前缘的12个站位调查。

    据大洋队队长矫玉田介绍,普里兹湾是南极第三大海湾。它地处世界最大的兰伯特冰川所占据的地堑末端的冰川入海处,形成了广阔的埃默里冰架,历来是我国进行南大洋科学考察的重点海域。根据近年的研究推测,普里兹湾可能是南极底层水的生产区之一。南极底层水在调节全球海洋温度,进而影响全球气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埃默里冰架断面调查,正是为了验证该区域南极底层水的实质性存在,了解其与全球洋流乃至气候变化的关系。

    普里兹湾海域调查是我国历次南极海洋科考的重点项目,其中,埃默里冰架前缘断面调查于第19次南极科考时首次开展,至今已开展8次。通过8年调查,我国科考人员已经积累了大量可供研究的基础数据。

    在启动普里兹湾海域调查之前,第28次南极科考大洋队于北京时间1月30日上午完成了在南极半岛海域的多学科大洋综合考察,作业站点达46个。这是我国首次在南极半岛海域进行如此规模的大洋考察,填补了我国在南大洋断面大纵深综合观测的空白。

     2月13日,科考队员将浮出海面的海底地震仪回收至“雪龙”号科考船。第28次南极科考队于中山站时间2月13日7点左右(北京时间10点左右)在南纬69度0.108分、东经76度38.189分位置成功回收此前布放在南极普里兹湾的海底地震仪(OBS)。此次回收的海底地震仪是第28次南极科考队于2011年12月17日在“雪龙“号科考船由中山站前往长城站途中布放的。这是我国首次在南极地区投放海底地震仪。项目现场执行人之一、来自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阚光明表示,这套海底地震仪共记录了近两个月时长的南极大陆及其周边海域的地震情况。数据初步分析表明,仪器在海底工作正常,共采集记录约6.98GB的数据。这些数据将被带回国内进一步分析研究。掌握南极大陆及其周边海域的地震情况,有助于了解南极海域深部地质构造及其演化。新华社发

南极科考队员们庆祝中国南极中山站建站23周年

    新华社南极中山站2月26日电(记者 黄小希)26日,中国南极中山站在漫天飞雪中迎来了自己的第23个“生日”。正在这里执行考察任务的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庆祝中山站的“生日”。

    中山站建成于1989年2月26日,地理坐标为南纬69度22分24秒、东经76度22分40秒。这是继长城站之后,中国建立的第二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建成23年来,中山站站区建筑面积不断扩大,已拥有综合栋、宿舍栋、气象栋、发电栋、车库等建筑,宛若一个“小村庄”。 >>>详细阅读

是探索者,也是寻梦者
--南极微访谈对话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员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记者 黄小希、李响、娄辰、潘旭)2月25日,距北京12553公里。预报中的暴风雪没有如期而至,披着厚厚羽毛的贼鸥在窗外轻盈地掠过,远处千变万化的冰山清晰可见。

    这是南极中山站再普通不过的一天,但因为有了互联网这座“桥梁”,“中国网事”记者从南极连线北京,和亿万网友一起对话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员。人们在重复着一个百年之问:在南极历尽千辛万苦、风餐露宿、无穷的痛苦与烦恼--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 >>>详细阅读

 
 
 相关链接
· 南极科考队员们庆祝中国南极中山站建站23周年
· 南极微访谈对话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员
· “南极微访谈”越洋对话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员
· 第28次南极科考队成功回收海底地震仪
· 南极科考队成功回收海底地震仪 共采集6.98GB数据
· 第28次南极科考队中山站第二阶段卸货工作启动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