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四川开展感恩奋进教育:怀感恩之心 立奋进之志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5月30日 07时02分   来源:人民日报

    “北川人民感恩党,再造家园指方向,三年重建创奇迹,禹里羌乡美名扬……”

    5月10日下午,北川县羌族文化传承人母广元等人,将280字的诗歌《北川人民感恩党》交到通口镇党委书记赵蓉手中,嘱托她一定要带到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上,“它表达了北川人民的心声,有了美好家园,不能忘了恩人。”

    在“5·12”特大地震中受灾极重的北川,是一个“爱心托起新生”的地方。感恩,这个延续至今的高频热词,已成这片热土上最动人的情感标志。

    回首艰辛来路,放眼巴蜀大地,“感恩”二字,同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进程如影相随,已深深融入灾区乃至全川人民的血液中,成为四川新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质。

    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党政军民的大力支持下,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相伴相生的,是四川人精神的成长和品格的再造,我们不仅重建了一个物质家园,更是重建了一个意义深远的精神家园。

    感恩奋进,正是这精神家园里一道闪亮的光环。

    用爱心托起的地方,感恩的情怀在流淌

    回望北川,4年前的5月13日早晨,就在地震发生后十余小时,3岁男孩郎铮被解放军官兵从废墟里救出。躺在木板担架上,小郎铮用他稚嫩的右手向抬着他的解放军叔叔庄重敬礼。

    一天之后,青川县的公路旁,面对驰援而来的人们,马鹿乡小学生徐广和他的伙伴们举起简陋的纸板,以朴素的文字表达着由衷的情感:“你们辛苦了”,“谢谢”!

    看似寻常的两个镜头,却在人们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那是感恩的力量,因真挚而动人。

    几乎就在特大地震发生的同时,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支援和帮助,面对刻骨铭心的人间大爱,感恩的情怀在灾区人民心中萌芽、生长、流淌!

    以诗言之,以歌咏之。

    在绵竹市遵道镇棚花村,有一个地震后农民自发组建的感恩艺术团——大宝艺术团。灾后不久,团长魏斌便组织部分农村文艺人才,在板房区为群众演出,随后还奔赴全国巡演60多场。

    “是谁为我们建起一栋栋漂亮的楼房?是谁为我们架起一座座坚实的桥梁?是谁为我们修起一条条笔直的大道?又是谁远离亲人,奋战800多个日夜,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下一座座大爱的丰碑?”在江油市,人们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抒发对援建大军的崇敬和感恩。

    “樱桃甜豆腐香安居乐业奔小康,家园美情谊深饮水思源感党恩”,挂在汶川县绵虒镇三官庙村村口的这副对联,抒发着村民们对灾后新生的感恩。震后在村里带头创业的熊作贵说:“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哪有灾区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生不是从天降,饮水更需思源头。

    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人民、感恩子弟兵,一场规模空前的感恩教育活动在四川灾区乃至全省各地深入展开。

    2009年5月,成都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抗震救灾感恩专题教育活动,通过感恩主题座谈会、主题班会、主题板报、主题征文、主题演讲等活动,进行感恩教育大讨论。

    翌年7月,四川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在灾区中小学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通知》,全面部署感恩教育活动。

    用歌声升华感恩的情怀,用音乐凝聚奋进的力量。

    绵阳市组织10支文艺队伍,深入基层传唱感恩歌曲;以“颂歌献给党·感恩奋进”为主题,广元市组织开展了灾区百万群众歌咏活动。

    今年1月,“同步推进精神家园重建,深入开展感恩教育,引导和激励灾区群众自力更生、坚强奋进”写入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

    广元市灾后感恩教育起步早、系统化,已成文化风尚。市委书记罗强说,倡树感恩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感恩文化,可以消弭隔阂、催生诚信、增进共识,激发潜能、营造和谐、维护稳定。

    建设“三基地一窗口”,感恩的平台在延伸

    感恩,不仅是语言的表达、情感的流露,更是一种发自内心、诉诸行动的责任。

    知恩、铭恩、报恩,巴蜀大地,更多的感恩在行动。

    青海玉树地震和甘肃舟曲泥石流发生后,第一支赶赴灾区的外省公安特警队伍来自成都,第一支跨省异地救援的民兵队伍来自青川。

    2011年初春,得知山东部分地区出现大旱,四川迅速调配77台(套)大型钻探设备、8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千里驰援,为山东兄弟打出一口口“感恩井”。

    从灾难中走出的四川人更懂得知恩图报,更渴望帮助他人。

    江油市从2011年起每年安排100万元,同时发动社会各界开展爱心捐赠,建立“江油市感恩河南慈善基金”,资助对口援建单位河南省因灾致贫返贫群众。

    都江堰市八一聚源中学的“腾校”故事,则在青海玉树传为美谈。2010年7月,玉树州民族中学的1600多名学生在八一聚源中学复课。为了让来自玉树地震灾区的同学们有最好的学习环境,八一聚源中学师生一个月内两次搬迁,在25公里外的一处校区落脚。等玉树州民族中学新校园建成,他们才会重返自己的校园。

    感恩在延伸、在拓展。在新阶段,如何深入倡导感恩,使人们更多地受到感恩文化的熏陶?

    “三基地一窗口”建设在更大范围内成为感恩教育的广阔平台。

    四川充分利用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宝贵资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基地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窗口的建设,进一步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

    全省“三基地一窗口”建设从点到面逐步展开,已初步构建起以北川地震纪念馆、映秀震中纪念地、汉旺东汽地震工业遗址纪念地、深溪沟地震遗址纪念地和大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主题展为龙头、58个村镇陈列室为支点、13条参观线路为纽带的网点体系。

    来自四川达州的小学教师张颖说:“地震灾区的所见所闻,让我们的心灵受到洗礼。我要让同学们知道,美好的今天来之不易,感恩生活,珍惜每一天!”

    2011年11月下旬,绵阳市委书记吴靖平在北川地震纪念馆调研时表示,加快建设全市人民共有精神家园,必须深入推进感恩教育,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感恩党、感恩援建、感恩社会,让感恩理念广为传诵、深入人心,形成富有绵阳特色的感恩文化。

    今年5月16日,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培育感恩奋进文化,充分发挥地震灾区“三基地一窗口”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激励作用。

    以奋进书写新篇章,感恩的力量在传递

    北川县正在开展“感恩奋进,实干兴县”主题教育活动。副县长周福兰说:“激发广大干群把感恩之情转化为推动北川跨越发展的内生动力,自力更生、坚强奋进,把北川建设好就是最大的感恩。”

    绵阳市开展“加快绵阳发展是最大的感恩”主题活动,围绕“加快绵阳科学发展新跨越、我们能做什么”展开大讨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处处争奉献、关键抓落实,在绵阳蔚然成风。

    最大的感恩是建设美好家园,最大的感恩是加快发展振兴。

    震后第八天,灾后第一批产品起运出厂;震后1个月,大部分关键设备恢复运转,总体产能恢复到震前50%以上;震后半年,圆满完成全年生产任务,工业总产值创新高——这是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大灾之后创造的奇迹。

    当“东汽精神”传遍神州,前行中的东汽人更多想到的也是“感恩”。汶川地震两周年之际,公司党委书记何显富在《建设美好新东汽——感恩回报的行动体现》文中说,把企业经营好、发展好,是感恩祖国、回报社会的最好体现。

    “感恩教育已内化为一种灵魂与情怀,具有显著的内生性、自觉性、持续性和主动性,对灾后恢复重建起到了凝聚人心、整合力量、激励斗志、坚定信念的特殊作用。”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教授认为,全省广泛开展的感恩教育已经形成一种感恩文化,在物质与精神层面、理念与作风层面、制度与行为层面都产生了深刻而持续的影响。

    铭记恩情,坚强自立,感恩奋进的四川人从悲壮走向豪迈,再还人间一个锦绣巴蜀。

    震后第四个春天里再访灾区,到处是浴火重生的勃勃生机。

    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

    3年多来,四川上下全面实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如期实现“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目标。

    恢复重建任务全面完成的2011年,四川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4年翻一番;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5.8%、20.5%,增速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今年第一季度,四川经济又传捷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速和消费增速3项指标居全国第一。

    在感恩中奋进,在奋进中感恩,一个更加坚强、更加开放、更加美丽的四川正阔步前行。 

 
 
 相关链接
· 感恩母亲河 植树美化家园
· 感恩母亲
· 办好“十件实事”驻军部队感恩回馈吉林人民
· 新学期第一天 放飞感恩气球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