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扶贫挺进大别山 湖北省罗田县发展山区特色产业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7月15日 07时18分   来源:人民日报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半个多世纪前,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打响了解放战争的关键战役。

    这是一片希望的山野——这些年,中央一系列扶贫政策落户大别山区,打响了新时期扶贫开发攻坚战。

    在大别山区的43个县中,湖北罗田是典型的扶贫开发重点县:地处大别山腹地,人均耕地只有0.72亩,贫困程度深;又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产业发展受限。

    罗田的扶贫开发,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沿武英高速入湖北罗田县境,满山的绿色尽收眼底:郁郁葱葱的板栗树,枝繁叶茂的甜柿树,望不到边的松林……同行的县扶贫办姚科长介绍,罗田“八山一水一分田”,开发好山上的“绿色银行”,是山区脱贫的希望。

    科技入户,“风景树”变“发财树”

    从318国道拐进凤山镇的崎岖山路,丰衣坳村就坐落在青山环抱中。放眼望去,山坡上、山坳里,房前屋后,处处种满了板栗树。在浓密的叶子当中,一棵棵包着栗子的小刺球探出头来——“板栗专业村”名不虚传。

    说起板栗,丰衣坳村村委会副主任程仲林一肚子感慨:“满山是板栗,技术在隔壁,种了七八年,就是不结栗”,过去管理粗放,板栗亩产不过百斤,是中看不中用的“风景树”。

    单产过低,是罗田板栗发展的一道“坎”。上世纪80年代,全县板栗空苞率高达51%。“罗田的林地面积225万亩,可以说是希望在山,出路在山。”县委书记肖燕梅说,这些年,中央扶贫力度不断加大,罗田迎来难得的机遇。县里也勒紧腰带,拿出1000多万元科研经费,请省内外专家联合攻关,推出了23项丰产应用技术。

    新技术推广并不容易。专家、技术员进村入户,给村民白天搞讲座,晚上拉家常。5株、10株……用上“增雌丰产”技术的板栗树产量翻了番,农民见到实效,思想开始转弯,“高改低”、“密改稀”,一项项新技术走进大山。

    农民张利华是丰衣坳村的板栗大户,春嫁接、夏喷硼、秋施肥、冬修剪,一年到头忙不停,他承包的300多亩板栗园一年稳赚10多万元。“科技让咱翻了身。一亩间伐栗树20多株,树少了,产量高了,亩产从100斤提高到四五百斤。”

    板栗树变成丰衣坳村的“发财树”。程仲林说,村里家家种板栗,村民人均收入从2000年的2300元,增加到去年的4800多元,其中板栗收入占到40%。

    在罗田,像丰衣坳村这样的板栗专业村已发展到78个,建成500亩以上的板栗基地750个,板栗年收入过万元的农户5000多户。罗田成为“全国板栗生产第一县”。

    产业带动,农民“抱团”避风险

    中午烈日当头,凤山镇碾石河村山坳里,60多岁的村民胡长根还在地里忙活。

    老胡说,种金银花是2010年的事。在这以前,他家的30亩山地一直荒着。“谁不想致富,可就是不敢投入呀,赔了怎么办?”

    2010年,老胡和185户农民一起成立了罗田三省林业养殖合作社。政府给补贴、教技术,企业签订单、包销路,打消了农民的顾虑。两年多时间,合作社金银花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1600多亩。

    今年春天,胡长根先种下的1.5亩金银花卖了一茬,赚了4000多元。“往后还想多种些,一年四季收几茬,那真是农民的‘绿色银行’。”胡长根说。

    产业扶贫,离不开“龙头”带动。在罗田,光板栗加工企业就有200余家。在湖北华丽食品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一个板栗开发出板栗茸、蜜饯、速冻板栗仁等10多种产品。公司发展部经理方东林说:“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模式,辐射基地15万亩,直接带动农户8400户,带动基地农户年增收3800万元。”

    农户加入产业链条,离市场更近了。骆驼坳镇赵家垸村村委会主任汪友贵说:“市场要什么,农民种什么。经过品种改良,村里早熟、中熟、晚熟的板栗重新布局,年年不愁销路。”

    强龙头、扶合作、壮产业,中央、地方政策形成合力,带动农户抱团发展。截至目前,全县有17家企业进入省市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仅板栗产业年产值超过10亿元。2011年,龙头企业辐射贫困村193个,新建特色产业基地2.9万亩,带动农户3.65万户。

    一张蓝图,山上再造一个新罗田

    集老区、库区、深山区于一体,罗田扶贫开发任务仍然艰巨。按照国家新标准,全县还有22.3万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1/3。

    肖燕梅坦言,在扶贫开发上,罗田也出现过“跟风跑”现象,特别是在产业扶贫上,曾把发展马头羊、苎麻等作为重点产业,但都因“水土不服”等原因,成效甚微。

    因山而穷的罗田人重新审视:罗田是全国闻名的“板栗之乡”、“蚕桑之乡”、“茯苓之乡”、“甜柿之乡”,是国内唯一拥有5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县;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68.5%……

    换个思路看,山区也有优势。罗田新阶段扶贫开发思路更清晰: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立足山区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带动扶贫开发,“在山上再造一个罗田”。

    创新机制,合力攻坚。罗田抓住“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大别山试验区”等政策机遇,将农业、国土、扶贫、水利等专项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入;通过以奖代补、资金互助、信用担保等形式,鼓励各种力量参与扶贫。

    大山深处的农民尝到绿色甜头。九资河镇圣人堂村175户村民中,有150户开办了农家旅馆,2011年全村旅游收入达280万元。自从大别山旅游开发起来以后,村里外出打工的人回家了,土房子变成了小洋楼。春江宾馆老板胡治江说:“这里种水稻、种蔬菜,不打农药,养猪、养鸡,不喂饲料,游客来吃饭,冲的就是绿色食品。”去年,九资河镇接待国内外游客20多万人次,旅游从业人员3000余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元,旅游业成为当地的“龙头产业”。

    罗田的特色产业开始起步,这一抹抹“绿色”,孕育着山区发展的希望。红色大别山,正迈向富裕大别山。(记者 潘 岗 赵永平 曲哲涵)

 
 
 相关链接
· 栗战书:壮大特色产业带和城市群推动黔中快速崛起
· 孙春兰:做优做美生态环境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 强镇富镇特色产业富民 黑龙江百镇建设各展所长
· 马飚在百色考察调研: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赶超跨越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