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不变的乡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最大外迁移民点见闻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09月14日 16时25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武汉9月14日电(记者 黄艳)“九七年我当村民代表来看点时就说过,这个地方会比老家发展好!”今年47岁的艾召华一边照看着自己的2700多只鸭子,一边向记者讲着移民后的生活。

    艾召华的新家在湖北省团风县黄湖移民新区,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最大的移民安置区,总计有874户、3723人。记者看到,新区里一排排别墅模样的楼房,矗立在广袤的田野间,颇有几分现代气息。

    “老家山高路窄,地少坡多,偏僻穷困,住几间破瓦房,只能出去打工。”艾召华说。

    他的老家在300多公里外的郧县安阳镇龙门唐村2组,属于丹江口库区,需要外迁移民。2010年5月,他一家三口搬到了移民安置点。

    两室一厅的新房,4亩多水浇地,而且离县城只有几公里,还有公交车到家门口。左臂残缺的艾召华种地不方便,如今能在平原地区有几亩水浇地,他觉得心里很踏实。

    去年艾召华加入了团风镇新福港养鸭协会,今年就成了移民中有名的养鸭专业户。他在老家从来没搞过养殖,团风县畜牧局、移民局和镇上的领导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不仅定期组织培训,还随时给予指导。

    今年8月,艾召华又卖了一批鸭子,有2500只,共计46000元。他饲养的鸭子是一种“野鸭”,一般饲养周期只有45天到50天。

    艾召华告诉记者,他一年能养11批鸭子,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是在老家时的好几倍。

    生活发生大变样的移民,在新区处处可见。轩德红移民前一直在深圳一家超市打工,搬到黄湖移民新区后,她在村干部的鼓励下开了家百货超市。

    “一般每天的营业额有1600元到1700元,逢年过节能卖到3000多元。”轩德红说,“过去在外打工,一年夫妻俩也就挣两三万元,还要远离老人小孩。现在好啊,守在家门口一年就能整个四五万元。”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窝”。丹江口库区外迁的移民也一样,更好的生活掩不住他们对于故土的思念。艾召华说:“这里好,这里新,但是想起老家还是觉得很亲切。”

    虽然搬不来丹江老家的房屋田地,但湖北移民部门尽量把移民的故乡情感符号搬迁过来。

    黄湖移民新区有两个村,一个安阳村、一个郧阳村,这是根据移民们在老家郧县的安阳镇和郧阳镇起的名字。

    社区里,把一栋栋别墅小楼划分开的街道,也按照原先两个镇的村名来命名。另外,村组的编制也不变,原来是几组过来还是几组,这样邻里关系也基本没变。

    在老家,赵元喜家和艾召华家房挨房,如今两家是门对门。“串门喝酒啥都不误。”艾召华说,“有时候,闭着眼睛,听着周围的声音,还以为在老家呢!”

    团风县团风镇党委副书记杨辉胜告诉记者说,移民搬迁要体现人性化,搬人搬财产,还要搬乡亲、搬乡音、搬村名、搬风俗文化、搬干部,让移民减少陌生感,缓解移民对故土的难舍情绪,让他们更好地认同和接受新环境。

 
 
 相关链接
· 湖北省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南水北调丹江口水源地
· 江苏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上半年加快 投资13.2亿元
· 蒋旭光出席南水北调新乡市配套工程开工动员大会
· 山东省将实施“退耕还湿”构筑南水北调生态屏障
· 北京南水北调工程获北京农商银行100亿贷款授信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