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道德凝聚力量--十六大以来我国道德建设述评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11月01日 07时41分   来源:人民日报

“最美”温暖人心 道德凝聚力量
——十六大以来我国道德建设述评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一步一个脚印,强力推进,道德建设楷模辈出,群星璀璨,作为正能量,高尚道德已经成为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大支撑。

    拨动人们心弦的美好颂歌

    2011年10月,当“小悦悦”这个名字出现时,中国人的神经如同被电击一般,愤怒、耻辱、焦躁、困惑、叹息,人们不停发问:我们的道德担当究竟怎么了?如此逼问尽管令人痛苦,但在丑陋现象引起公愤的同时,不难发现,聚焦这些现象,鞭挞这些现象,正表明了社会对高尚道德的热切期待,对民族优秀传统的重新认同。每次社会不良现象的大讨论都是对公民伦理道德的一次考验,而考验的结果让人欣慰——呼唤良知的声音在讨论中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其实,只要我们细心发掘,每年每月,有多少英雄模范,有多少平凡好人,正在神州大地不断出现。今年5、6月,张丽莉、吴斌、高铁成、彭伟平、周玉兰、张文华,他们的事迹如同一曲曲最美的颂歌,在亿万人的耳畔回荡;而7月,周江疆、邓锦杰,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又传遍大江南北。无论何等身份,不管经历怎样的不同,在他们身上凝聚着当代中国的道德精髓,让伦理道德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最美”追求。

    “最美妈妈”、“最美爷爷”、“最美奶奶”、“最美护士”、“最美教师”、“最美司机”,这一个个“最美”来自民间,传播于网络,最后汇聚成全国上下的主旋律。从“最美”被亿万人传颂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这是大众心底的共鸣,是人们积蓄已久的精神呼唤。在经济高速增长、物质不断丰富的同时,国家的精神文明、公民的道德修养,日益受到社会各阶层的高度关注。追求高尚道德,是改革开放后的历史发展必然,是经济快速增长后的时代需要,是新世纪对中国的急切召唤。

    在汽车行驶中,司机吴斌被一块迎面飞来的数斤重的铁片砸中。生命中最艰难的1分16秒里,他强忍疼痛将大客车缓缓减速、停车,拉好手刹、打起双闪灯、开启车门,疏散旅客。在为吴师傅送行的那天,杭州城沉浸在悲痛之中,“一座城送别一个人”,人人都被他的精神所感染,为失去这样一位好司机而落泪。

    大灾大难是道德的试金石

    这十年是自然灾害频发、破坏力巨大的十年,但在大灾大难面前,守望相助、众志成城,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当非典肆虐,白衣天使舍生忘死冲在最前;当汶川和玉树遭遇地震,全国各地人人奉献爱心;当舟曲爆发泥石流,运送捐献物资的车辆一眼望不到边;当今年北京出现特大暴雨,素不相识的男女开着私家车,打着双闪灯奔向机场,去接那些无法回家的旅客……

    大灾大难正是检验公民道德的试金石,《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发布十年以来,我国道德建设成就显著,有力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十年间,志愿者队伍在中国大地迅速崛起,如今已经遍及全国各个行业。他们活跃在各大国际盛会,奋战在每次救援的最前列,而在街头巷尾、日常生活的关键时刻也离不开他们的身影,北京如今9个人中就有一位注册志愿者,各省市自治区都拥有一支庞大的志愿者队伍。热情、有礼、周到、微笑,是中国志愿者的写照。

    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在一个个国际盛会中,中国人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和志愿服务赢得了世界。《华盛顿邮报》报道说,北京的热情和友好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

    一批又一批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在创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在持续,这一项项影响深远的举措,让精神文明的火炬照亮基层,照亮社区,照亮了每一个群体的心灵。

    仅仅十年,无论是遵法守规意识的增强,还是公共秩序的改善,无论是敬业精神的广泛认同,还是文明礼仪的大面积推广,无论是“谢谢、对不起、不好意思”使用率的迅速提高,还是道德底线的突破被坚决遏制,这些都让人感到,中国的道德建设积蓄着强大力量。

    今天,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5.1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38.3%。在国内事件和国际事件中,中国网民的讨论激情空前高涨,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道德的规范化,每次讨论都可以呈现出理性的光芒,盲从、宣泄、简单化逐渐让位,为中国人的自信自强带来了厚实的文明基础。

    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自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十六届五中全会,一直到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不断指引着社会前行的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在我国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准则和规范。

    2007年以来,三届全国道德模范的评选表彰,集中展示了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激发了人民群众投身道德建设的热情。在三届评选活动中,全国累计有2.87亿人次参与评选投票,共推荐候选人11.28万名,其中90%以上是普通工人、农民、社区居民、学生和军人。主办部门通过广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等活动吸引群众参与,而且开通报纸、网络、热线电话、电子邮箱等多种渠道,方便了群众的推荐、投票和监督,扩大了活动的覆盖面和群众的参与度。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让一批批品行高尚的普通中国人变得格外耀眼,各省市地区的道德模范也在推选中被不断传播,还有效促使各地各行业不断推举本地本单位的道德建设优秀人物。由著名艺术家演说道德模范的基层巡演和“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的现场交流活动,让道德追求更具活力,使道德模范可亲、可信、可学。仅2010年,共有300多个城市(区)和行业系统举办了11600多场巡讲,2400多位各地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参加,听众超过840万人,录制播出的系列广播剧《中国好人》在全国各地的电台、网络展播,形成热播效应,感染了千万群众。而坚持多年的公民道德宣传日、公民道德论坛,使公民的义务、公民的责任,深入人心。

    从全国到各地的道德模范评选,生动地展现出平凡生活中的善行义举。每次这样的评选,都会赢得各界群众和网民的激情回应、热情传播;在评选的同时,一大批民间选出的“最美”典型也交相呼应,对那些民间发现推举的模范人物,各级党政部门总是迅速表彰,热情激励。产生“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的杭州市,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多年来一直是全市社会发展的亮点。通过“杭州十大平民英雄”的评选,通过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公民爱心日”等活动,推动了全市公民道德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更需要关怀未成年人的成长,更需要关心大学生的思想建设。党中央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从治理网络内容、整顿校园环境到加强少儿文艺创作、推动全社会的更多关怀,有力促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共中央2004年5月在北京召开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2005年1月,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这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扬善必须惩恶。对无良企业、腐败官员、各类败德现象的惩罚、谴责、制约,如果缺乏相应的机制、法规与环境,模范的作用就会降低,正风正气就难以长久。十年来,反腐败坚决有力,打击侵权、造假、欺诈持续不断,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格外强劲,相关的司法体制和法规建设也在日趋完善,而社会舆论更是对败德现象高度警觉。十年来,从中央到地方还制定出一套逐渐完善的奖励英模、保护好人的政策,善行义举受嘉奖正在成为社会常态,好人有好报已经是大众的共识。

    让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当代雷锋”郭明义,和雷锋一样都是普通人,过的是平凡的生活。人们热爱他,拥戴他,千万粉丝关注他,因为他普通,因为他平凡,可亲又可学。翻开中国版图,雷锋传人已经遍布各地,雷锋小组、雷锋志愿者、雷锋服务公司、雷锋团,由老百姓、普通党员组成的一支支队伍,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困难就在哪里行动。

    道德建设最需要畅行在大众之中,最需要体现在凡人小事里,即便是出手救人,也是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反应。十年,中国的道德模范已经变得平民化,中国的善行义举已经日益大众化,中国对高尚品格的传播和颂扬已经从媒体延伸到千千万万双网民之手。这种转变,标志着道德的自觉。

    十年来,中国道德建设不再是宣传“高大全”,而是积累于平凡的生活里、普通人的脚步中,质朴真诚的言行内,显示于各行各业。身在百业中的老百姓,生活于各个地方的普通人,人生平平凡凡、普普通通,他们的道德水平,不在于惊天动地,也不是豪言壮语,而是日常生活里能否自然而然地显现出起码的公民素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是当代中国社会最关注的话题,标志着道德建设的走向和特点,而“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是全国道德模范评选的五大类别,真切表达出今天的道德更需要什么。

    十年,道德的力量正被亿万人认同;十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成就显著而具成效!

    短评

    道德建设支撑社会进步

    时代进步离不开道德建设,和谐社会更需要高尚精神支撑。

    党的十六大以来,道德建设在强力推进。十年来,精神文明建设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和政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中华民族有着崇德向善的悠久传统,对高尚道德的强烈呼唤始终伴随着社会前进的脚步。近年来,每当道德问题呈现在人们眼前时,网民的激烈讨论、舆论的热情关注、社会的积极呼应,真切反映出道德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重量。

    没有高尚的道德就没有优质的经济,没有道德的追求就不会有先进的文化,而缺少了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和孝老爱亲,社会就会沉沦,民族也不可能进步,这是全社会的坚定共识。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遵守道德规范既是觉悟、也是义务,只有人人修身自律,才可能积小善而成大德,道德建设的最终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相关链接
· 十年以来重大战略:依法治国 公平发展的中国抉择
· 民主与民生—党的十六大以来经验与启示述评之四
· 转型与坚守—党的十六大以来经验与启示述评之三
· 人民群众权益得到维护--十六大以来信访工作综述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