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2012年经济走势评述:“九连增”后能否再续辉煌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2年12月15日 08时56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2月15日电(新华社记者董峻、于文静、林晖)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农民孙明江,今年又迎来一个丰收年。他家种的50亩玉米,在经历了春旱、夏旱后仍然有个好收成。这奥秘,就在于使用了玉米膜下滴灌技术。老孙说,和漫灌相比,滴灌省水省电、保水保肥,每亩比以前多收入700元。

    今年,像孙明江这样的种粮农民普遍增产增收。回望2012年,“三农”领域亮点颇多,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全国粮食产量达58957万吨,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九年增产。这一数字远远超出《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确定的2020年粮食产量54000万吨的规划目标。这表明,我国粮食生产已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从三大粮食品种看,2012年全国玉米产量20812万吨,增产1534万吨;稻谷产量20429万吨,增产328万吨;小麦产量12058万吨,增产318万吨。玉米产量超过稻谷产量383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品种。

    “新中国成立以来,只有1950年到1958年出现过‘九连增’,但仅增产844.5亿公斤,比这次少744.5亿公斤。”农业部总经济师毕美家说,“再回顾世界粮食发展的历史,排名前6位的主要产粮国,除中国外只有美国在1975年至1979年、印度在1966年至1970年实现过‘五连增’。因此,‘九连增’创下了世界粮食生产的中国纪录。”

    我国粮食“九连增”,是在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灾害多发重发等背景下取得的,更显难能可贵。在这九年间,粮食面积无一年减少,单产除2009年外,其余八年均有提高。呈现了面积、单产同步增加的好局面。九年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作业率双双超过50%,粮食增长的内生性显著增强,长期以来依靠粗放经营、资源扩张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逐步改变。

    这条中国特色的粮食增产之路,包括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农业机械化等方面行之有效的机制,尤其得益于上下联动的重农抓粮机制和不断完善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从2004年起中央连续九年发布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不断加大用于“三农”的支出。今年中央财政在去年“三农”支出首次突破1万亿元的高起点上继续加大扶持力度,预算达12287亿元,同比增长17.9%。

    成就虽辉煌,隐忧也不少。九年来,尽管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但供求缺口仍然在逐年扩大,进口数量逐年增加,进口品种逐年增多。2004年至2012年,中国大豆净进口增加1.6倍,食用油增加近5成。去年以来玉米、小麦和大米也开始净进口。主要农产品供求关系趋紧,需要依靠进口补充实现我国农产品供给平衡,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表示,尽管创造了粮食生产“九连增”的奇迹,但总体来说我国粮食生产基础还不稳固,需要继续加大投入,坚持并强化这些年行之有效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在城镇化进程中更加重视农业现代化,长期稳定地保障我国粮食的有效供给。

    未来的路更加艰难。站在粮食“九连增”的历史新台阶上,如何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继续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叶贞琴认为,党的十八大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目标,首要任务就是粮食安全。今后必须立足我国资源条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保有舍的方针,科学确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保底线、保基本、保重点。

    保底线——确保粮食(含大豆)自给率保持在90%以上。据预测,到2020年粮食需求量将超过7200亿公斤,增加900亿公斤。这就意味着粮食产量每年要增加100多亿公斤。实现这一目标有难度,也有希望。

    保基本——确保稻谷、小麦完全自给。全国60%的人吃大米、40%的人吃面食。目前我国稻谷、小麦产需平衡,但从2011年以来,开始出现净进口,今年继续呈增加态势。保障稻米、小麦的完全自给任务依然艰巨。

    保重点——确保玉米基本自给,力争自给率95%以上。1至10月我国玉米净进口38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6.04倍。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消费水平的提升,玉米用量快速增长。我国玉米单产水平较低,只要依靠科技、大力改善生产条件,确保95%的自给率是可以做到的。

    叶贞琴提出,继续保持粮食发展好势头要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建成新一轮粮食增长主力军。在国家已经明确13个粮食主产省基础上,根据近几年粮食面积、产量、商品量和资源潜力划定一批粮食主产粮市、主产粮县,打造一批能够提供稳定粮源、确保国家产销平衡的“国家队”。在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根据资源条件和潜力,也划定一批粮食主产县市和主产乡镇,使之成为区域平衡的“生力军”,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实行特殊的支持政策,使其成为下一轮粮食增长的中坚力量。

    同时,加强标准农田和现代装备建设,夯实新一轮粮食增长支撑基础。建设一批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重点改造东北黑土带,提升黄淮海盐碱地,改良南方红黄壤农地,打造我国三大粮食生产骨干区域。促进农机、农艺、信息的深度融合,用信息化改造传统农业,用信息化武装现代农机,推动实现农机智能化、农艺精准化。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构建数字化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平台,加强应急防控能力建设,构建区域性、机械化、信息化应急防控体系。

 
 
 相关链接
· 山东粮食总产量首超900亿斤 实现连续10年增产
· 2012年陕西省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1245.1万吨
· 粮食局:主产区秋粮收购超过4200万吨 进展顺利
· 任正晓谈"九连增"后如何保证农民增收、粮食安全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