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云南旱区宣威板桥镇:从“救命水”到“增产水”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3月24日 11时28分   来源:新华社

从“救命水”到“增产水”
——云南旱区宣威板桥镇春耕生产见闻 

    新华社昆明3月24日电 (新华社记者侯文坤)“四个多月没下过一滴雨,今年的春旱是躲不掉了,但只要有水我们就不怕。”站在地头的村民樊锦告诉记者,连续几年的干旱后,村里修了大量的蓄水、浇灌工程,今年的玉米增收应该不成问题。

    樊锦是宣威市板桥镇下村的村民,因为干旱,他家的8亩玉米地在头些年一度减产,甚至绝收。板桥镇是宣威市的旱粮生产基地,当地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靠种地,这些年的干旱一直是村民心头的一件大事。

    板桥镇党委副书记李俊告诉记者,2009年以来,板桥镇政府下大力气完成了3850件人饮工程,包括羊过水水库、东屯水库、铜厂水库、歌乐水库、王之山水库等6个水源点的建设。在陆续完善这些设施后,蓄水、补水、引水和灌溉才算有了长效的保障。截至目前,库塘的蓄水总量已有81.2万方,镇上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已经达到8.7万亩,农业灌溉率在75%以上了。

    “水有了保证,根据作物的需要,我们农技工作人员会统一组织村民及时浇灌,摆脱了以往干旱时,水只救得了‘命’,救不了‘产’的窘况。”板桥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刘昆宏说,通过这些年铺设网管,引水到田,及时“解渴”,去年底,该镇的玉米亩产已经回到了740公斤左右的水平。

    记者走过几片田地看到,交错的引水渠里,水量比较充足,灌桩设施也很密集,不少村民正在地里忙活着,大片土地已经完成了春播。

    水利工程是几年以来板桥镇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积极应对干旱的一个缩影。刘昆宏说,除了兴修水利设施外,为了方便统一用水,统一浇灌,合理分配水资源,这些年该镇还逐步平整土地,将低洼地、坡地和中低产田统一规划成了连片种植的农田,推广应用高抗耐密高产品种、地膜覆盖、间套种、集雨种植等技术措施,用水规划更加科学。

    “玉米能及时喝上水,今年每亩应该能收到800公斤。”刘昆宏向记者说道。  

 
 
 相关链接
· “滇越铁路”昆明论坛举行 罗正富出席并致词
· 云南西双版纳边防支队破获一起特大贩运毒品案
· 云南在共产党员中开展“为民务实抗旱先锋行动”
· 云南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系列宣传活动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