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图片新闻
 
汶川地震五周年:那些人 那五年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5月11日 19时08分   来源:新华社

擦不去的伤疤

    震后不久,四川省绵竹市九龙镇新龙村杨云琪全家站在自家房子的废墟上。儿子杨云琪脸上的伤口刚刚结痂(2008年5月27日摄)。采访节点:2008年、2011年、2013年家庭成员:杨正华、李兴萍、杨云琪家庭现状:全家去年还清了盖房的贷款,家里的6亩地承包出去3亩多,养了一头母猪。 2013年4月18日中午,当记者在位于绵竹市区的紫岩雨润中学见到刚放学的杨云琪时,这个14岁的少年和两年前比起来并没有太大变化,汶川地震给他脸上留下的伤疤似乎已无法去除。在2008年的那场大地震中,正在绵竹市九龙镇中心小学读书的杨云琪,被埋进了教学楼的废墟中,他靠自己扒出小洞而获救。地震两天后,父母才在位于成都市新都区的医院里找到他。地震中,他两个最好的朋友都遇难了。后来,家人发现孩子只要看到电视上有关地震的镜头,就吓得浑身发抖,最严重的时候还发生过呕吐。杨云琪的父亲杨正华说,由于孩子受到惊吓,性格比以前内向了许多,再加上同村中没有和他一起上学的同年龄段的孩子,所以他经常一个人在家中,看电视也只看喜剧片。不过,这次让我们稍感欣慰的是,已经读初中的小云琪比以前坚强了许多。他现在在学校里有不少喜欢的体育运动,踢足球、打乒乓球都是他的最爱。学习十分努力的云琪有自己的理想,那就是上大学,毕业后努力工作,买个大房子和父母住在一起。新华社发(张晓理 摄)

    震后五年,杨云琪被砸伤的小脸颊留下了永久的伤疤(2013年4月18日摄)。新华社发(张晓理 摄)

废墟中的“明星”

    2011年5月7日是卞刚芬父亲的生日,他们全家团聚在父母暂住的板房庆贺寿辰。因当地政府将地震遗址规划发展旅游业,卞刚芬父母这样的老龄失地农民每月可领取700元左右的生活费。采访节点:2008年、2011年、2013年家庭成员:卞刚芬(36岁)一家三口家庭现状:几经辗转,一家人仍然住在临时过渡房里,住进新房成为了他们全家的心愿。2013年4月30日,在位于四川省什邡市师古镇的一间教室改成的住房里,记者见到了卞刚芬一家。原本一间空旷的教室,被竖立的水泥墙隔成了两间,拥挤的空间里,电脑、电视、柜子和床,无论怎么摆看起来都不那么协调,但这已经比卞刚芬之前住的板房好了一些。5年前的卞刚芬,曾经一度成为“明星”。她当时是四川蓥峰实业有限公司茶楼里的临时工,因在废墟里埋了124小时被消防队员成功营救,被众多媒体争相报道,成为村里家喻户晓的人物。之后,曾经救援过她的消防官兵来看望她时,卞刚芬因为说要“请大家喝茅台”而上了《人民日报》。后来,茅台集团的领导提着一箱茅台找到她,她又带着茅台进行了“感恩之旅”。卞刚芬还在2009年四川卫视举办的《5·12中国精神》抗震救灾周年晚会上,上台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见到了成龙、刘德华等很多“大腕”。因此,“她一定接受了很多捐款”、“她肯定很有钱”等各种揣测纷拥而至。事实上,卞刚芬和丈夫都是什邡市蓥华镇仁和村人,俩人都在镇里上班。和仁和村大多数家庭一样,他们这些年一直都在为能有个稳定的住所而忙碌着。新华社发(张晓理 摄)

    地震五周年,卞刚芬一家居住在位于什邡市师古镇的一所学校改成的过渡房内(2013年4月30日摄)。新华社发(张晓理 摄)

我们的孩子

    震后五年,戴进明一家三口和戴进明的母亲(左一)在自家房前合影。两年前领养了哥哥家的孩子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2013年4月30日摄)。采访节点:2008年、2009年、2011年、2013年家庭成员:戴进明(46岁)、张兰(46岁)、戴鑫鹏(2岁) 家庭现状:地震中失去18岁儿子的夫妻俩,两年前领养了哥哥家的孩子。 2008年5月12日,戴进明、张兰夫妇18岁的儿子戴世发在什邡市洛水镇中学三楼上课,地震让他永远留在了18岁,也留给不惑之年的父母巨大的悲痛。强震让戴进明夫妇失去了独子,又使种有木耳的生菌袋棚架坍塌,夫妻俩背上了债务。这些年来,夫妻俩一直在努力想再要一个孩子,可一直没有成功。2013年4月30日,记者再次来到什邡市湔氐镇下院新村戴进明家时,却发现家里多了一个小家伙。这个马上就要两岁的孩子叫戴鑫鹏,是夫妻俩的“小心肝儿”。原来两年前,戴进明哥哥家又生了一个孩子,就过继给了戴进明夫妇。小家伙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增添了无穷的欢乐,也带给了他们无尽的希望。新华社发(张晓理 摄)

    震后不久,四川省什邡市湔氐镇下院新村,戴进明夫妇二人和戴进明母亲(中)在自家房屋的废墟上留影,地震中戴进明夫妇失去了18岁的儿子(2008年5月22日摄)。新华社发(张晓理 摄)

1   2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链接
· 图表:汶川地震五年恢复重建成就
· 托起梦想的翅膀——写在汶川特大地震五周年之际
· 汶川地震宝宝小弘扬“探亲”记
· 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面向公众开放
· 汶川组织200多人的救援、医疗队伍赶赴芦山灾区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