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同心协力抗天灾——来自重庆旱区一线的调查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8月08日 15时29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重庆8月8日电(记者 李松)7月以来,重庆各地降雨持续偏少,最高气温、高温天数均创下1951年以来最高值,一场罕见的伏旱在巴渝大地蔓延,高温已造成200多万亩农田受旱。面对严峻旱情,重庆市把抗旱服务延伸到灾区一线,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打响了一场抗旱“攻坚战”。

    水利设施抗旱效益显现

    记者在重庆旱区采访发现,骨干水源工程、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在这次抗旱中发挥了效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干旱带来的损失。

    渝南的綦江区过去每遇大旱就供水紧张,随着区内骨干型水源工程鱼栏咀水库下闸蓄水,极大改善了抗旱保供水的能力。

    “今年綦江持续酷热超过1个月,但城区供水未出现断供、限供。”綦江区水务局副局长刘佳彬说,鱼栏咀水库目前蓄水量仍保持在2000万立方米以上,完全可以保障綦江城区26万群众饮水安全。

    骨干水源工程在全力保障重庆城乡居民用水的同时,分布广泛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也在发挥着抗旱功效。在长寿区邻封镇上坪村,今年已经历近40天37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持续“烘烤”,村里尚未出现人畜饮水困难和农作物大面积减产。这主要靠的是完善的“小农水”工程。

    6日上午,烈日炙烤着大地,气温已经攀升到40摄氏度以上。上坪村2组村民易伯书熟练地打开封在地里的水阀,接上橡皮水管给果树浇水。易伯书说,多亏“小农水”帮忙,虽然连晴高温持续了一个多月,但浇地的水一直也没有断过,果子长势仍然很好。

    “最近几年,上坪村‘小农水’工程共投入了200多万元,主要用于对山坪塘、灌渠整治改造,提高蓄水、供水能力。”上坪村支部书记雷礼明说,现在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喝上了自来水、平均每2亩地就装上了一个灌溉阀门,抗旱能力大大增强。

    科学抗旱将损失降到最低

    依靠科学抗旱,降低了农作物损失。7日,记者来到涪陵区石沱镇三五村,农民邓兴才和镇农业服务中心农技人员一起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蹲在田坎边学习再生稻防旱防灾技术。邓兴才告诉记者,通过专家指导,我知道了蓄留再生稻的田土,需要注意保湿,防止水分蒸发,才能减轻损失。

    “旱情发生以来,重庆市各级农业部门都派出技术指导小组,制定相应的救灾技术措施,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作出分类救灾技术指导。”重庆市农委副主任张洪松说,农业部门还组织专家编发了水稻、玉米、蔬菜等作物减灾技术规范,专门用于指导灾区恢复生产。

    同心协力抗御旱灾

    面对严重旱情,重庆市上万名党员干部还深入农村旱区一线,同灾区群众一起,同心协力抗御旱灾。

    江津区朱杨镇不少地方出现严重旱情,部分村社人畜断饮。朱杨镇从7月底开始,抽调送水车,为缺水严重的村社运送生活饮用水。

    朱杨镇振兴社区9组地处山区,有40多户村民紧缺饮用水。当送水车到达这里时,乡亲们纷纷迎上来接水。“这段时间用水太困难了,政府给我们送来洁净水,真是帮了大忙了!”71岁的村民伍班富一边接水,一边动情地说道。

    彭水县高谷镇共和村地处武陵山区,村民刘升宜说,现在,共和村小型堰塘基本干涸了,村里不少群众出现了“吃水难”,要取水得去四五公里外的一处山沟里挑水,每趟来回都要两个多小时。

    为解决群众饮水困难,高谷镇组织抗旱服务队,到村里帮助村民打深水井,并购买潜水泵和水管,供村民们免费使用。

    重庆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严永辉介绍,抗旱服务已深入灾区第一线,目前,重庆已累计投入抗旱人数10多万人,投入运水车240多辆,通过合理调配水源、紧急送水等措施,已累计解决了近30万人、11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

 
 
 相关链接
· 桂北部分县炎热干旱少雨 2万多群众遭遇饮水困难
· 周末要闻:国办通知做好当前高温干旱防御应对工作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干旱黄色预警和高温橙色预警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