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述评:中国改革力牵动世界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9月12日 12时25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9月12日电(记者傅云威 刘丽娜)短短一个多星期,关于中国经济的新举措、新表述接连涌现。打造“三大新的经济支撑带”、向民间资本开放新领域、明确“上下限”、中国经济奇迹“第二季”、创新宏观管理方式……从南宁,到北京,再到大连,循着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行程,中国新一轮改革路线图渐次明朗,让世界感受到中国改革的力度与温度。

    “深化改革仍是持久动力”,“加快开放是助推器”,李克强总理于夏季达沃斯论坛召开前夕在英国《金融时报》的撰文受到广泛关注。“中国经济的走向关键取决于中国政府的改革力。”《日本经济新闻》11日如此评论。

    在不少海外人士看来,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历史性的升级。澳大利亚经济学家郭生祥说,中国政府近期密集释放战略性决策,无论在变革程度、开放规模上,还是在战略布局、国际影响上,都堪与三十多年前的改革开放相提并论。

    新一轮改革开放既体现为产业调整升级、多领域市场化改革、扶持民间资本、简政放权等方面的结构性、制度性质变;也体现为构建上海自贸区、打造东北、中西部、西南中南腹地经济支撑带以及推进城镇化的空间、地理延展。两者协同效应值得期待。

    细心的观察者乐于发掘新、老改革者间的渊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穆尔塔扎·赛义德指出,中国的新政策与邓小平时代的改革开放在市场化方向和递进式策略上具有颇多相似之处。

    继承并不意味着简单重复过往。中国政府最新的政策和构想极大丰富拓展了改革开放的内涵和外延,使之呈现全新气象,显示新一届中国决策者决心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新跨越。

    美国普渡大学经济教授王红说,中国政府提出要在金融、石油、铁路等重要领域扩大向民间资本开放,这是一个关键举措,如果落实,显然有利于更有效率地开发中国内陆地区。她指出,目前,中国政府坦诚指出民营资本面临诸多“门禁”,这说明决策层更加重视民营资本,将会给它更大发展空间。

    在美国传统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史剑道看来,新的经济支撑带同样能够为最新政策提供绝佳的舞台。他指出,中国政府正试图赋予市场力量更大空间,相关政策的效果可以在新一轮内陆开发中得到检验。

    美国商会会长托马斯·多诺霍预言,人们会看到,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将是质变和量增同时进行、沿海地区和内陆彼此互动的生动过程,预计这会给外界带来大量新的商机。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市场化改革、内生增长等变革有望促使新一轮开放开发更加均衡、环保和健康;而后者则会为改革措施提供足够大的施展舞台,为经济持续增长预留回旋余地。

    在展望美好前景的同时,也应认识到,较之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长期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带来了众多不均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这决定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背景更复杂,难度也更大。

    纽约大学斯特恩学院副教授约瑟夫·福迪指出,中国政府在促进金融、石油、电力等领域向民资开放过程中,需警惕改革行动表面化风险,必须重视改革的实效。

    史剑道认为,美国“西进运动”中,政府仅发挥辅助性作用,更多是让私人企业参与其中,建议中国政府从中汲取经验,更多让利于民,使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有能力与国有企业同台竞争,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

    在回应外界关切时,李克强总理在大连告诉出席达沃斯年会的企业界人士,最新改革政策“虽然会触动一些既得利益,但是,我讲过我们会用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改革,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本社驻华盛顿记者樊宇、驻芝加哥记者闫亮、驻纽约记者刘凡参与采访)

 
 
 相关链接
· 述评:有支强大的校园“安全部队”没被唤醒
· 述评:技能人才缺乏短板困扰产业转型升级
· 南旱北涝述评:严重洪灾暴露防洪软肋值得深思
· 三管齐下统施策——中国经济系列述评之四
· 突破藩篱促改革——中国经济系列述评之三
· 直面阵痛促转型——中国经济系列述评之二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