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创新,为探月梦插上翅膀—嫦娥三号自主创新纪实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年01月06日 14时55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余晓洁 王舒颖)这是一支严谨求实的队伍;

    这是一支自主创新的队伍;

    这是一支团结协作的队伍。

    他们的名字是中国探月人。他们用热情和智慧攻克了一项项技术难题,谱写了一曲曲创新凯歌,让五星红旗飘扬在月球之上。

    创新,源自走向深空的中国梦

    从人造卫星到载人航天,从探月到迈向深空,中国人用自己的努力探寻宇宙的奥秘。唐代诗人李白曾举杯邀月,发出“嫦娥孤栖与谁邻”的“天问”。1200多年后,中国航天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怀抱“玉兔”翩跹落月,“嫦娥”身上的五星红旗瞬间点亮了寂寥月宫。随后地形地貌相机开机,在布满砾石和尘埃的月面上,为中国自主研制的“玉兔”号月球车留下“倩影”。

    这是中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实施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探测的国家。

    如果说,嫦娥一号、二号卫星绕月飞行揭开了中国探月的序幕,那么嫦娥三号落月,“玉兔”漫步虹湾,则让中国探月攀上新高度。中国人奔月千年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

    中国探月工程在莘莘学子心中点燃科学探索梦想,激励他们认真学习科学知识,将来投身探索月球,探索星空的事业。

    创新,离不开任务的科学规划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国探月工程分“绕、落、回”三期。以落月为主任务探月工程二期2008年立项,成立了由国防科工局牵头的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

    国防科工局局长许达哲表示,探月工程实施以来,工程领导小组从实际出发,科学论证、科学规划、科学组织、科学管理,着力推动工程研发、制造、应用能力的提升。

    “中国探月经历了一个干什么去、为什么去、怎么去、有什么条件去的整套酝酿过程。”探月工程高级顾问栾恩杰院士说。

    航天是高风险行业,航天产品设计与研制往往倾向于使用成熟技术,新型号研制时采用成熟技术和产品比例一般不低于70%。嫦娥三号的全新任务要求科研人员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探测器新研技术、产品比例高达80%。

    嫦娥三号月球软着陆并展开巡视勘察,进一步了解月表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与化学成分,探测地月空间与月表环境,实施月基光学天文观测,全面实现了探月工程二期战略目标,再次验证了航天事业坚持中国道路的正确性。

    创新,关键在核心技术的突破

    “嫦娥”“玉兔”一小步,中国探月一大步。这背后,工程总体与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通力协作,攻克了诸多关键技术。

    为实现嫦娥三号多窗口、宽窄度准时发射,运载火箭研制团队对长三乙火箭展开了提高运载能力、提高可靠性、高精度制导等6大专项技术攻关,确保嫦娥三号准确入轨。

    “嫦娥”落下去、“玉兔”走起来是嫦娥三号任务最大的难点。探测器团队集智攻关,突破了月球无大气条件下的着陆减速、自主导航控制、月面生存、月面自主导航等核心技术。

    “从单机到初样再到正样,迈过了上百个坎。比如探测器减重就是很大挑战。我们通过材料选择、结构优化和设备集成化让‘三姑娘’成功‘瘦身’。”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张熇说。

    为护送嫦娥奔月完全自主研发的佳木斯66米深空站是亚洲口径最大、接收灵敏度最高的天线,被誉为牵引嫦娥三号的“风筝线”。

    探月工程的成功实施,提升了系统集成、测控通信、运载火箭等航天技术的水平。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表示,探月中产生的新技术未来将带动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微机电、遥科学等高新技术的发展。

    创新,靠的是披肝沥胆航天人

    “我们对探月工程很有信心,信心就建立在中国航天这支队伍上。”探月工程高级顾问孙家栋院士说。嫦娥三号成功背后是数以万计默默奉献的科研人员。

    探测器系统“三朵金花”的谭梅、张熇、张玉花,勇担重任,攻坚克难;“燃料加注五壮士”之一的谢兆胜,在一次故障排除中中毒昏迷7天,身体尚未恢复就赶回岗位;“载荷系统夫妻档”杨建峰与阮萍分别担任全景相机的主任设计师与月基光学望远镜副主任设计师,攻坚阶段一连数月埋头工作,上高中的女儿只能天天吃学校的“小饭桌”。

    在库姆塔格沙漠的室外试验场,科研人员整天与黄沙作斗争,白天夜晚温差有40摄氏度;在室内实验室,科研人员一连做了两个月试验,汗水和火山灰和成“泥浆水”沾满全身。

    探月工程磨炼培养了一批批航天人。高素质、有担当的中青年骨干开始“挑大梁”。探测器系统团队平均年龄仅33岁,总设计师孙泽洲是“70后”;载荷系统中谭小敏是“80后”,八个月就完成了测距测速敏感器方案设计和样机研制。

    探索浩瀚宇宙、和平利用太空,是中华民族的不渝追求。中国探月工程正全面转入无人自动采样返回的新阶段。航天人将坚持自主创新之路,续写中国探月新篇章,以“探月梦”托举“中国梦”。

 
 
 相关链接
· 嫦娥三号两器互拍结束
· 嫦娥三号两器互拍结束 两面五星红旗交相辉映
· 北京航天飞控中心执行嫦娥三号任务速写
·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央军委对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的贺电
· 习近平李克强现场观看嫦娥三号两器互拍成像
· 图表:嫦娥三号科学仪器陆续“开工”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