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领导活动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2月13日   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二、认真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开创高等教育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不懈努力

  刚刚闭幕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推进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央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和胡锦涛总书记及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不仅为处于关键时期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对处于关键时期的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次全国科技大会的核心是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自主创新关键在人才,培养人才关键在教育。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新的挑战。高等学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双重使命。我们要紧紧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个核心,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高等教育工作新局面。

  第一,走中国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路。建成若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世纪之交中央的一项重要决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目标,也是实施科技规划纲要的重要措施。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信心,坚持不懈地为此而努力,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中,探索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路。

  一要继续深入实施“211”工程和“985”工程。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搭建创新平台、加强队伍建设和加大经费投入等措施,尽快使一批重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使一批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充分发挥其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在知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并带动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要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要认真贯彻落实《规划纲要》,以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承担和参与实施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培养和汇聚高水平人才,形成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的有效机制。

  三要坚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并重的方针。要充分发挥高校学科综合的优势,大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和集成,积极推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相互渗透,解决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填补我国在战略前沿领域的学科空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

  四要不断提高国际合作交流水平。要进一步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或学术机构的合作交流,积极扩大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规模,开展多种形式的高水平科研合作。要积极参与国际科技计划和国际学术组织,广泛而有效地利用全球教育科技资源,参与或牵头组织国际和区域性科学工程。还要积极做好引进海外智力工作,尤其是要做好吸引优秀海外留学人员工作。

  第二,创新教育观念和模式,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人才。培养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各类人才,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支撑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也是高等学校的光荣历史使命。要花大力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即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必须通过改革,使我们的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手段和模式等适应时代进步、科技创新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一要抓紧培养各类紧缺专门人才。要紧密结合现代化建设需要,密切关注国家的战略重点,调整教育结构,培养各类紧缺专门人才,满足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要大力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组织实施好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为各行各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培养高技能人才。

  二要大力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科研项目尤其是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作用,积极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参与科技创新,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与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培养研究生。拓宽研究生培养路子,注重在具有科研实力和先进生产能力的企业中培养研究生,鼓励毕业生到企业生产科研第一线去工作。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索,尽快形成与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相符合的研究生培养新体制和新机制,大力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三要继续扩大派出留学生规模,提高派出效益。当务之急,是要根据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和企业重大技术创新的需要,更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组织地派出研究生,加速培养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急需的关键人才和团队。

  四要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努力吸引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师和学科带头人,继续推进名师上讲台工作。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要继续组织实施好各类人才计划,重点支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和学术群体,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人才梯队。要加大对青年教师培养的支持力度,坚持事业发展与人才发展紧密结合,严格要求,在教学科研创新实践中锻炼培养青年骨干教师。

  第三,坚持产学研结合,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要认真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要充分发挥高校基础研究主力军的作用,瞄准信息、生命、空间、海洋、纳米、新材料等战略领域,引导教师将自由探索和国家需求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原始创新,多出成果,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二要充分发挥高校多学科综合优势,积极参与跨系统、跨产业的合作,大力开展集成创新,力争攻克一批重大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要充分发挥高校拥有丰富科技信息和人才的优势,积极参与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清洁高效发电技术装备、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设备、大型精密高速数控设备、集成电路关键设备等领域,推进重大技术装备的国产化。

  四要根据国家的总体安排和部署,积极参加国家重大专项工作。要树立全局意识,服从和服务于重大专项实施的需要。

  这里,我要重点强调,今后高校的科技工作要大力增强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的能力,支持各个层次的科技创新,坚持产学研有机结合。只有这样,高校科技工作才能充满生机活力,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第四,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中的指导地位,发展和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

  一要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各项工作,把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贯穿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中去。要着力建设具有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抓紧编写好高质量的大学生思想理论课的新教材,抓好教师培训工作,以保证今明两年在高校中推广使用新教材。编写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基础理论教材和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史学、新闻学、文学等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教材。

  二要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密集,以及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优势,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要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把基础理论研究与现实问题研究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认真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三要把多出成果与多出人才结合起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要按照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培养工程,造就一支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理论研究和教学骨干队伍,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素质、有志于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后备人才。

  第五,探索建立充满创新活力的管理制度。现在,高等教育外部各项改革已经取得突破性重大进展,今后,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建立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上,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一要巩固和发展管理体制改革成果。要继续巩固成果,推进合并学校深度融合,包括内部体制、学科和专业融合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交叉学科发展,催生新的科研成果。还要巩固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成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要进一步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要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择优聘任、合同管理”的原则,积极推行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流动机制,真正把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真正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局面。要在教师中大力倡导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甘于奉献的精神。对中青年骨干要在政治上多关心帮助,工作上多支持严要求,待遇上适当倾斜,充分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和活力。

  三要加强创新文化建设。高等学校历来就有革故鼎新、敢为人先的传统,要弘扬这一传统,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大力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鼓励自由探索,为教师创造宽松和谐的学术环境和工作氛围,鼓励和支持他们敢于创新、勇攀高峰。

  四要依法治校,强化管理,规范办学,加强自律,从严治教。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这里我要重点强调加强学校的财务管理问题。

  近年来,高校的经费来源渠道多样化,除国家投入外,还有学费收入、科研经费、社会服务和各种经营性收入等,管理不严就容易出现问题。因此,一定要严格财务管理,防范风险,确保资金安全。一要明确责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和完善财经制度和财务公开制度。二要进一步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保证切实管好、用好资金。建立高校大额资金流动监控系统,控制贷款规模,防范风险。三要进一步加强招标、投标管理和设备物资采购管理,堵塞漏洞。四要坚决依法查处各种贪污、受贿、索贿、挪用、私分公款公产和其他违法乱纪行为。五要坚决治理招生乱收费,规范高校收费行为,防止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在高教领域蔓延。

  此外,还要大力加强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校园管理、安全管理等各项工作。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