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领导活动
 
刘延东:让农村孩子接受更好的义务教育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6月18日 09时05分   来源:求是

让农村孩子接受更好的义务教育

刘延东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两个百年”、“两个全面”的奋斗目标,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把教育列为人民期盼“七个更”之首,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编织一张包括义务教育在内的覆盖全民、保障基本民生的安全网,这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实现现代化,基础在教育、重点在农村。从一定意义上说,农村教育是兴国之基、惠民之要,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乎社会公平正义。九年义务教育是人生连续受教育时间最长的阶段,是打牢人生基础的关键阶段,对人的发展和未来幸福具有决定性影响。在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占全国85%以上,农村学生占全国70%以上,覆盖了同龄学生的大多数。因此,办好农村教育,直接关系2020年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农村义务教育还是城乡统筹发展的连接点,只有为数以亿计的农村孩子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才能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才能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之后到河北阜平考察时讲,“下一代要过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义务教育一定要搞好,让孩子们受到好的教育”。可以说,农村义务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近年来,国家为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办了一系列大事实事好事,既加大投入、加强建设,又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在推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上都迈出了重要步伐。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大幅提高。中央和地方投入3000多亿元实施的校舍安全工程,让学校成为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营养改善计划从最贫困地区起步,已经惠及3000多万学生。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等提高了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绩效工资、周转房建设、职称评定改革等措施改善了农村教师待遇。农村义务教育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呈现出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2011年,我国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下简称“普九”),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普九”完成后,义务教育发展向何处去?十八大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所有孩子不仅“有学上”,而且“上好学”。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央的要求,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任务,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承载着群众对公平教育和优质教育的双重期盼,比实现“普九”更为复杂、难度更大。推进均衡发展首先要从最广大的农村开始,这是因为历史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城乡差距,使农村成为我国社会事业和教育发展最薄弱的地方。因此,一个地方教育办得好不好,首先要看义务教育抓得怎么样;义务教育好不好,首先要看农村义务教育办得怎么样。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重视下,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实现4%,总量达到2万多亿元,占财政支出的20%,各级党委政府、各级财政部门为此作出了很大努力,成果来之不易。当前,在经济下行、财政增收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中央仍把教育投入作为刚性支出,提出继续增加但要用好的要求,体现了中央对教育的特殊重视,社会对此也高度关注。各级党委政府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对农村义务教育倾注更多的精力,投入更大的财力,把钱用在刀刃上,向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做到雪中送炭,织好网、补短板、兜住底、促公正。本届政府任期内,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改善、教育质量提升、城乡差距缩小,让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为亿万农村孩子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坚持不懈巩固提高“普九”水平

    “普九”是新中国的一项世纪工程,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目前,我国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85%,初中毛入学率达到102.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2%,小学和初中的辍学率一直低于国家控制线(小学1%、初中3%)。但也要看到,我国义务教育城乡差距还比较大,贫困、边远、民族地区差距更大,部分地区“普九”水平低、不稳定,巩固提高的任务相当艰巨,决不能因为全面完成了“普九”任务,就有松口气的思想。

    义务教育是宪法和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所有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提供义务教育是政府法定职责,让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是家长法定义务。当前,一些地方辍学现象仍然存在。过去学生辍学主要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现在情况更为复杂。少数家长觉得读书无用,让孩子辍学务工;个别地区学生因上学路远不便而辍学;有的学生因厌学而辍学;有的家庭监护责任不到位,造成一些留守儿童逃学离校。这些现象都须引起高度重视。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到93%,2020年提高到95%。这是硬指标、硬约束,必须确保。一是政府责任不能减。控辍保学实行属地化管理,要纳入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政绩考核指标。学生在什么地方辍学,所在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就有责任促其返学。二是学校工作要做实做细。加强管理,改进教学,以父母之心育人,帮助孩子成长成才。对学习困难、厌学逃学的学生,要注重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三是全社会要形成合力。对没有尽到责任的家长,要督促改正。对非法使用童工,出现一起查处一起。对流浪儿童,要动员社会力量,多措并举,坚决减少以至消除儿童流浪现象。

    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特别需要关注两个群体,就是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因与父母长期分离,关爱不足,容易导致心理、情感、行为、学习等方面的问题。流动儿童也面临入学和融入城市问题。要通过大力改善受教育条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体贴。寄宿制学校要优先接纳留守儿童,城市公办学校要为流动儿童提供更多入学机会,同时构建社会关爱服务机制,加强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要让学校成为留守儿童温暖的家,城市成为流动儿童成长的乐土,老师成为最亲近的人,让孩子们学习有劲头、生活更快乐。

    结合贯彻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教育部要研究制定开展“普九”成果“回头看”活动。这项活动要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合起来,与教育督导结合起来,与发挥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结合起来。通过“回头看”活动,摸清底数,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巩固“普九”成果,推进义务教育水平有新的提高。

    第二,科学合理布局农村学校

    近十年来,为适应农村人口流动和学生分布的变化,各地对农村学校进行了布局调整,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效益和质量。但一些地方也存在盲目撤并、过急过快的情况,部分学生上学路程变远,安全隐患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加重。针对这些问题,国务院办公厅2012年专门印发文件规范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盲目撤并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各地要进一步把文件精神落实好,创造条件让农村学生安全便捷上学读书。

    一是严格规范布局调整程序。各地要抓紧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教育部要加强对各地的指导,尽快完成规划备案工作。完成备案之前,暂停农村中小学校撤并。确需撤并的学校必须严格履行程序,听取各方面意见,充分论证,逐级上报至省级政府审批,坚决制止强行撤并。

    二是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教育部要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尽快研究制定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标准和措施,配足宿舍、食堂、厕所、洗浴等必需设施,配齐管理服务人员,力争本届政府任内基本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数量不足、必需设施不完备问题。

    三是办好必要的村小学和教学点。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改善村小学和教学点办学条件,实施好“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优先向村小学和教学点输送优质资源。要培养更多一专多能的教师,解决好村小学和教学点开课不齐不足的问题。对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师,绩效工资要予以倾斜。还可以采取走教、志愿者支教等多种方式改善师资条件。

    四是安全教育和防范工作时刻不能放松。在学校日常管理中,要做好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应急演练,提高学生防范人身伤害的能力。不少农村学生上下学路途远、时间长,政府要统筹发展农村公共交通,根据当地实际,多种形式逐步提供校车服务。教育、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为有通勤需要的学生打造一条“绿色通道”。

    第三,因地制宜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

    学校标准化建设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要继续以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为抓手,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消除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逐步让农村孩子也能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基本教学环境和生活条件。

    学校标准化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标准化的教学设施。对每所学校的校舍、师资、实验设施、教学仪器、图书资料、音体美器材等,要按国家基本标准进行配备。标准化建设是保基本,并不是要和城市最好的条件去比,更不能追求豪华。二是保障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条件。宿舍、食堂、盥洗、厕所等满足学习生活的基本需求,形成适宜学生健康成长、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三是科学有序的管理制度。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在学生、教师、财物等方面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服务的科学化水平。教育部要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需要强调的是,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标准化建设一定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防止盲目攀比。

    第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根本在于遵循教育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做到育人为本、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是要鼓励实践、激发创新,改变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状况;就是要尊重个性、因材施教,不放弃每一个孩子,让学生健康活泼、全面发展。在农村学校推进素质教育,要结合实际,扬长避短,探索多样模式,走出一条符合农村孩子成长特点的质量提升、内涵发展的新路。

    一是大力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已在教育系统率先开展,要结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把“中国梦”教育引向深入,引导孩子们把个人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树立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思想。农村学校更应从自身特点出发,让孩子们从家乡的变化中、从党和政府对农村孩子的关怀中,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深入理解“中国道路”。要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述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孩子们自觉传承“中国精神”。要激励孩子把理想抱负化为实际行动,励志图强、艰苦奋斗、成才报国,共同凝聚“中国力量”。让每个孩子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二是按照能力为重的要求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义务教育阶段是人的品格、个性和创造力形成的最重要阶段。国家规定的课程要确保开足开好,不能降标准、打折扣。在此基础上,突出教学方法创新,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保护好培养好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各地要根据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建立一批有特色的社会实践基地,开发富有乡村特色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延伸学习的“第二课堂”。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农村孩子到博物馆、艺术馆、科技馆开拓视野,与城市孩子结对交流,在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上得到更多的锻炼。

    三是加强农村学校的体育和艺术教育。要强化学生的体育、科学、艺术教育,提高科学素质,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现在,青少年体质下滑的问题依然严峻,体育仍是学校教育的一块短板。实现“健康中国”必须从孩子抓起。要开展符合农村特点的体育活动,把体育课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跑起来。教育部门与卫生部门要加强协作,在农村中小学开展定期体检,建立学生健康与体能监测档案。艺术教育薄弱的问题在农村学校还比较普遍,要统筹区域内乡土文化、民间艺术、民族文化遗产等资源,鼓励教师走教和兼职,探索简便实用的艺术教育模式,培养学生艺术爱好和艺术素养。要加强体育、艺术类教师的培养培训,调动社会支教的积极性,动员退休教师、大学生志愿者、民族民间艺人等到农村学校支教,多种形式扩大农村体育、艺术教育资源。

    第五,把营养改善计划这项民心工程办好

    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是中央教育惠民的一项重大决策,启动一年多来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国家试点已覆盖699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个团场)、近10万所学校,惠及2300万学生,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550亿元。同时,还有15个省份481个县开展了地方试点,覆盖3万多所学校,惠及800多万学生。统算起来,全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县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超过四分之一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享受营养补助政策。如此大规模对学生营养进行科学干预,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世界银行、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和儿童发展伙伴组织联合考察后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中国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学习与借鉴。

    营养改善计划从最贫困地区起步,是一件好事。好就好在计划内容好、起点选择好,抓在了关键处,抓住了薄弱点。但这也是一件难事,难就难在试点集中在困难地区,699个县都在中西部,有368个民族县、431个国家级贫困县、54个边境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难就难在基础薄弱,不少学校交通闭塞,食品采购困难,供餐条件简陋。难还难在好事如何可持续,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将来还要扩大覆盖面,必须持之以恒,越办越好。

    孩子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孩子吃好了,政府才能安心,社会才能放心。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是下了决心的,要帮就先帮最困难的群体,要做就先做最紧迫的事情,再难也要办好。现在少数地方在实施中出现一些问题,如简单化操作、供餐模式单一、地方资金不配套、管理跟不上、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等,这些问题虽是局部性的,但决不能掉以轻心。各地各部门要精细化管理,把好事办好。一要确保营养改善。创新思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选择供餐模式,确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逐步以食堂供餐替代校外供餐。食堂建设要与学校标准化建设结合起来,实用即可。二要保障食品安全。营养改善计划环节多、链条长,从农田到餐桌,监管难度大,各方面一定要慎之又慎,层层把关,坚决防止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要追究责任。三要强化资金安全。资金要严格落实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要做“加法”不能做“减法”,原先地方政府实施的政策性补助要衔接好,应由家长合理负担的部分不能撤出,避免挤出效应。四要坚持阳光操作。透明公开是计划实施的硬要求,要纳入当地政务公开范畴,便于群众知晓和社会监督,促进营养改善计划廉洁运行。要加快建立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全国联网,保证每一个该享受补助的学生不被遗漏,每一笔补助资金不被冒领。

    中央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实施这个计划只是起步。希望各地就义务教育学生的营养改善开展试点,逐步扩大范围,中央财政通过对农村、贫困地区安排奖补资金予以鼓励。要从各地实际出发,研究制定成本在政府、家庭、社会之间怎么分摊。教育部、财政部要会同有关省市,提出本届政府任内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的具体工作方案。营养干预应逐步做到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全覆盖,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科学干预。如城市要针对营养过剩、小胖子多等问题,科学设计营养干预办法,使营养摄入与身体成长相协调。

    第六,让农村优秀教师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关键在教师。近几年,国家加大力度,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长期从教。但城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差距依然较大,优秀教师“稳”和“留”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村学校。2012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部等五部委也专门针对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出台了文件,关键在于落到实处。

    一要提高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坚持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让更多的优秀教师扎根在农村。在工资待遇上,对农村教师要给予必要倾斜,把“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要求落实到位,并逐步提高。在职务职称上,对长期在村小学和教学点任教的教师,给予特殊的制度安排,使他们有更多机会晋升高级职称。在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和周转房上,要再做几件实事,为农村教师解决后顾之忧。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设立专项资金,对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和教学点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教育部、财政部要抓紧拿出落实方案,争取从2013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

    二要健全多渠道的师资补充机制。国家的免费师范生计划、国培计划、特岗计划要继续扩大规模,并支持鼓励地方实施相应项目,中央财政予以奖补。特岗计划服务期满后愿意留下的教师,要保证入编入岗。城乡教师校长轮岗交流要形成制度、扩大范围,城市名校要与薄弱学校结对子,鼓励建立学校联盟,探索集团化办学,提倡对口帮扶,实施学区化管理。

    三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农村教师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不足,教学方法相对落后,科学、综合实践、信息技术、音体美等学科教师紧缺,是制约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教师培训要注重实效性和针对性,加强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和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技能。2015年之前,所有农村教师要轮训一遍,让他们有机会开阔视野、更新教育理念。

    对一些地方存在的代课教师问题,2011年教育部等四部委下发了相关文件,但各地落实进度还不平衡,少数地方问题比较突出,群体性上访事件时有发生。教育部等相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各地要按照文件要求,把这件事妥善处理好。

    办好农村义务教育,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真正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牢固树立“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投入教育就是投资未来”的思想。办好农村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一项极为重要的职责,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加强的内容。要按照中央转变职能、转变作风的要求,健全政府统筹、齐抓共管的机制,教育、财政、发展改革、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履职尽责、密切配合,及时研究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督导是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的两大支撑保障。信息化对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要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企业加强合作,结合“三网融合”的进程,加快农村学校信息化步伐,建成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和教育管理平台,实现“校校通、班班通”,使边远地区师生能够零距离使用优质教育资源,同时也使边远地区的教师通过观摩优质课程资料,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2012年,国务院颁布了《教育督导条例》,成立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各地要落实《教育督导条例》,健全督导机构,加强督学队伍建设。要将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教育督导工作的优先和重点领域,及时督导重大问题,加强动态监测,建立问责机制,并纳入政府绩效考评体系,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

    办好农村义务教育,影响深远,责任重如泰山。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积极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亿万农村孩子的人生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最新|活动|出访|会议|论述|图片

 
 
 相关链接
· 刘延东:攻克医改重点难点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 刘延东: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 让成果更多惠及群众
· 刘延东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
·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