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领导活动
 
李克强120小时出访盘点:53场活动 见20国领导人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12月01日 09时04分   来源:中新网

李克强120小时出访盘点:53场活动 见20国领导人 

    全程近120小时,参加53场活动,并与20国领导人一一会谈会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此次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十二次会议,并对罗马尼亚展开的访问引发广泛关注,此次“旋风式”访问亦被中外媒体普遍评价为“高效、务实”。

    构成李克强此次“西访”背景的,是此前的一场“东访”:11月21日,第十六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在北京举行,会晤由李克强同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共同主持。26日,在李克强访问罗马尼亚期间,第三届中欧论坛同时在布鲁塞尔召开。范龙佩在论坛上表示:“今天我们和中国不仅仅是贸易伙伴,我们还是分享经验和知识的伙伴,促进全球增长的伙伴,和平与安全的伙伴。”此言不虚。当李克强结束密集的“西访”行程回到北京后,他很快又将迎来“东访”的两位西方贵宾——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和法国总理让-马克·埃罗。

    在28日出席中国-中东欧领导人会晤后,李克强“西访”的第二站是中亚历史名城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从2000多年前的丝绸之路开始,这里就是贯穿东方与西方的重要枢纽。如今,上海合作组织已经在中国向西开放的战略进程中凝聚了一批“好伙伴”。

    盘点李克强此次出访,一条东西大通道已然成形:中国-中亚-中东欧-整个欧洲。如果说乌兹别克斯坦是中国向西的一个“驿站”,那么罗马尼亚则堪称中国进入欧洲的“桥头堡”。中国的经济外交、政治外交、文化外交,都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事实上,已有评论将李克强此次出访的密集行程概括为“架桥”与“筑路”——这既意味着贯穿亚欧大陆联通经贸的努力,也意味着跨越千山万水沟通心灵与文化的追求。

    成果已然显现。中国的装备制造和资金,正是沿着这条通道将输入这些国家。我们将与罗马尼亚在高铁领域展开合作,与塞尔维亚、匈牙利合作建设匈塞铁路,与中东欧许多国家的经贸文化合作也都在紧锣密鼓地磋商中。正如李克强所言:“中国制造已是风靡世界,现在我们要做的是让中国的装备走向世界、誉满世界。我们和中东欧国家恰恰有这种契合性。它们有需求,愿意用我们的装备,从高铁到核电、火电、风电等。这有利于消化我们的过剩产能,有利于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也有利于欧洲发展的平衡。我们是互利双赢。”同样,沿着这条通道,来自“欧洲粮仓”、“中亚棉田”的牛羊肉、奶制品和优质农产品,即将进入中国老百姓的“菜篮子”。

    在这条东西大通道上,不仅物畅其流,传统的友谊、政治的互信,也构成一种流动的韵律。此访期间,李克强在会见他国领导人及发表演讲时,多次提及中国与相关国家之间,文化上的相互欣赏、国民心理上的相互亲近。事实上,我们在这趟访问行程中更多看到的,不再只是客客气气的外交辞令,而是情真意切的妙喻。比如,李克强用“酒”寓意中罗之间的“久”,他说,罗马尼亚谚云“酒越存越香,情越久越深”,而中国也有句古话“酒香不怕巷子深”,双方务实合作的空间广阔,中罗友谊的美酒将飘香欧洲,飘香全世界,历久弥香。又比如,罗马尼亚总理蓬塔论及中东欧需要中国这个世界经济“发动机”时称:“中东欧国家是欧洲最有活力的地区,但我们像一个精力充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我们努力工作但收入很低,我们像一个勤奋的青年,刚从农村来到城市,没有房也没有车,而银行业不会贷款给我们。”

    中国向西开放,是进入全方位开放新阶段的标志之一。由中国领导人首倡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启的陆路交通新格局,将极大地释放一种新的活力。正如李克强对媒体记者总结此次出访成果时所言:“向西开放是我们的一个战略重点,它将有利于优化和解决中国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大家还记得,35年前的改革开放是从中国的东南沿海开始,我们今天仍然有坚定信念,认为我们向西开放对于使中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有着战略意义。”

    当中国的产能恰好弥补了中东欧的需求,谁还能刻板地认为西方只是西方吗?而当向西开放接续改革春天的故事,成为中国破解发展不平衡的战略安排时,又有谁还能固执地坚持东方只是东方?

    当下注定是一个经济、文化等高度互需、彼此交融的时代。中国谋求“向西”发展,西方也同样需要“借助东风”。正如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形象地比喻:“我们坐在欧盟的船上,但需要来自东方的劲风。”他预言,现在的世界经济正“吹着东风”,“要掉转船帆朝向中国和亚洲”。这意味着中国与上述国家彼此间是一种相互信任和相互需要,而不是一厢情愿,更不是威胁他人。也正如李克强此访一再所强调的,中国与他国的合作,一定是“义”和“利”的结合。

    中国总理此番外交旋风,被媒体称作是“这种时代风貌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李克强在结束访问时对随行记者说:“我们是为国家的利益在工作,也是为和其他国家互利双赢在奔忙。”这样的“中国好声音”,中东欧人民能听到,中亚人民能听到,我们自己的人民也能深切地感受到。

    观察人士早已注意到,李克强此访路线与当年的丝绸之路,构成某种充满意味的重叠。正因为有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当中国领导人在上合组织倡议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时,首先获得沿途国家领导人和民众的共同认可和期待。

    璀璨的文明从来就是交融汇聚的产物。今天,铺就新丝路,同样如此。(傅旭)


最新|活动|出访|会议|论述|图片|视频

 
 
 相关链接
· 李克强结束与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等返回北京
· 李克强总理在塔什干分别与上合五国总理举行会谈
· 李克强:六点倡议促上合合作“升级版”
· 李克强高效务实外交刮起一股“中国旋风”
· 李克强总理在塔什干忙碌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