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中国政府网
 

    2003年,中国本着“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与周边国家发展友好,拓展互利合作,增强睦邻互信,深化经济交融,周边外交取得丰硕成果。

 

    一、党和国家领导人利用多种场合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的新时期睦邻外交政策

 

    6月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蒙古期间,发表了题为《携手共建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演讲,指出: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同亚洲各国建立和发展相互理解、信任和合作的友好关系。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始终不渝地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同周边国家平等相待、和谐共处,风雨同舟、携手进步。

 

    9月1日,在菲律宾举行的亚洲议会和平协会第四届年会开幕式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吴邦国就如何确保亚洲持久和平发表了演讲。指出:确保和平,需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谋求各国的共同发展与繁荣,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不断维护和加强联合国的重要作用。

 

    10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在东盟商业与投资峰会上发表题为《中国的发展和亚洲的振兴》演讲,强调:积极促进亚洲的发展振兴与和平稳定,是中国的既定国策;“睦邻”、“安邻”、“富邻”是中国实现自身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睦邻”,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亲仁善邻、以和为贵的哲学思想,在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的原则下,共筑本地区稳定、和谐的国家关系结构;“安邻”,就是积极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合作增进信任,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为亚洲的发展营造和平安定的地区环境;“富邻”,就是加强与邻国的互利合作,深化区域和次区域合作,积极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与亚洲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睦邻、安邻、富邻”思想的提出,是对“与邻为善、以邻为伴”重要方针的具体阐述,也是对近年中国周边外交实践的概括和总结。

 

    11月2日,在博鳌亚洲论坛第二届年会开幕式上,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题为《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实现共赢》的演讲,将中国亚洲政策目标概括为“和平、安全、合作、繁荣”8个字。他指出,为了促进合作发展,实现亚洲共赢,中国将与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努力营造大小国家和平共处的地区政治环境;与各国深化合作,共同发展,努力营造亚洲国家普遍繁荣的地区发展环境;与各国增进互信,密切配合,努力营造持久稳定的地区安全环境;与各国相互学习,加强交流,努力营造更加多姿多彩的地区人文环境。

 

    二、中国与周边国家通力合作抗击非典型性肺炎,努力化挑战为机遇,维护了本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003年春天,非典疫情席卷中国及周边一些国家。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害,中国与邻国积极开展防疫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4月29日,正当疫情处于高峰时期,温家宝总理应邀赴泰国曼谷出席了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特别会议。温家宝总理本着坦诚、负责、信任、合作的精神,详细通报了中国的疫情发展情况和防治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强调了中国政府与东盟各国共同抗击非典的积极意愿,并提出五点建议:建立中国与东盟非典疫情、治疗和科研信息通报网络;联合举办一次防治非典高级国际研讨会;尽快建立10+1卫生合作机制;协调出入境管理措施;努力减低疫情负面影响。温家宝总理还宣布中国政府出资1000万元人民币,设立中国-东盟合作抗击非典专项基金。

 

    东盟各国领导人对中国表现出高度理解、同情和支持。菲律宾总统阿罗约说,“在困难的时候东盟一定要和中国站在一起,用一个声音说话”。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泰国总理塔信强调,东盟与中国决不能相互抱怨,而应相互支持。各国领导人完全赞同中方提出的合作主张,泰、柬领导人当即承诺出资参加非典合作基金。这次特别峰会开创了中国与邻国互利合作的新模式,增进了中国与邻国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会议达成的共识得到认真落实。

 

    三、中国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与周边国家共同努力,维护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

 

    2003年,朝鲜半岛核问题的发展受到国际社会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如果激化,将给地区形势造成严重冲击。面对复杂局势,中国以维护半岛和平与稳定为根本出发点,提出了鲜明主张:第一,必须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第二,反对半岛出现任何核武器,支持实现半岛无核化;第三,应解决朝鲜在安全等方面的合理关切。

 

    4月23-25日,在中国的倡议下,中美朝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举行了三方会谈。朝方提出了以最终拆除核设施、解决导弹问题为目标的一揽子解决方案。美方表示愿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强调持久的多边框架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途径。这次会谈是朝鲜半岛核问题突出以来,朝美的首次正式接触,在一定程度上滞缓了朝美矛盾的激化,开启了对话和平解决半岛核问题的进程。

 

    三方会谈后,为继续北京会谈进程,防止核问题形势恶化,中国开展了积极的斡旋外交。6月1日,中美两国元首在法国埃维昂会晤时,就继续北京会谈进程达成共识。7月,中国政府先后派出代表赴美、俄磋商,并派特使在朝、美之间进行穿梭访问。

 

    在中国的大力推动和国际社会的积极支持下,8月27-29日,由中、朝、美、韩、日、俄参加的第一次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各方达成六点共识,朝着和平解决半岛核问题迈出了重要一步。各方都愿致力于通过对话以和平方式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维护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开创半岛的持久和平;各方都主张半岛应无核化,同时认识到需要考虑和解决朝鲜在安全等方面的合理关切;各方原则上赞同按照分阶段、同步或并行实施的方式,探讨并确定公正合理的总体解决方案;各方同意在和谈进程中不采取可能使局势升级或激化的言行;各方都主张保持对话、建立信任、减少分歧、扩大共识;各方同意继续六方会谈进程,并尽快通过外交渠道确定下一轮会谈的时间和地点。

 

    为推动和平解决核问题,中国政府付出了艰苦努力,发挥了独特作用,展现出灵活务实的外交风格和维护和平的坚定意志,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四、中国与周边国家高层往来更加频繁,政治关系取得新发展,各领域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

 

    2003年,胡锦涛主席、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贾庆林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出访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泰国、印尼、菲律宾、韩国、日本、朝鲜、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尼泊尔、巴基斯坦等邻国,并利用上海合作组织、APEC、10+3、圣彼得堡300周年庆典等多边场合与周边各国领导人进行双边会晤。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泰国、越南、缅甸、老挝、东帝汶、韩国等国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分别访华。通过面对面的接触,中国与邻国加深了相互了解与信任,领导人之间的友谊更加深厚。

 

    中国与印度关系步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6月,瓦杰帕伊总理成功访华,两国领导人签署《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确认“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尊重和照顾彼此关切以及平等的基础上,发展两国长期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印方在《宣言》中明确承认,“西藏自治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的一部分”。双方决定任命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从两国关系大局的政治角度出发,探讨解决边界问题的框架。两国还签署了科技、海洋、司法、教育、文化、能源、签证、边贸等领域的10个合作文件。

 

    中日关系保持发展势头。2003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5周年,5月31日,胡锦涛主席在出席俄罗斯圣彼得堡建市30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举行首次会晤。胡锦涛主席强调,发展新世纪中日关系,必须牢记中日友好的历史和经验教训,珍惜来之不易的中日友好成果,既要不断扩大双方利益的汇合点,又要重视并妥善处理好对方的关切。8月,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福田康夫专程来华出席《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5周年纪念活动。9月,吴邦国委员长对日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并出席在东京举行的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5周年招待会。10月,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分别在泰国曼谷APEC和印尼巴厘岛“10+3”领导人会议期间与小泉首相举行会晤。同时,两国贸易额再创新高,达1335.8亿美元,人员往来达306万人次,友好城市累计达223对。另一方面,受日本领导人第三次参拜靖国神社影响,中日政治关系仍面临困难。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走向巩固、深入、务实。5月26日-3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发表了《中俄联合声明》。胡锦涛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了题为《世代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繁荣》的演讲。胡锦涛主席表示,俄罗斯是中国的最大邻国,又是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方愿同俄方一道,遵循《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及双方10多年来签署的一系列重要文件精神,发挥好业已形成的高层交往和政府合作等机制的作用,使中俄关系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发展势头。9月24日-25日,俄罗斯政府总理卡西亚诺夫来华进行正式访问,两国总理举行了第八次定期会晤。双方签署了《中俄总理第八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第七次会议纪要》及其他合作文件。温家宝总理就加强中俄经贸合作提出三点建议:扩大双边投资合作,推动能源、机电等产业的合作;改善贸易结构,实现贸易合作的多样化;加强中方与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经贸合作,促进两国毗邻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中国与朝鲜的传统友好合作进一步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中朝2003年副部级以上互访团组近50个。10月,吴邦国委员长率中国国家代表团对朝鲜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全面阐述了“继承传统、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加强合作”16字方针,体现了中国在新形势下发展中朝关系的积极愿望。

 

    中国与韩国的交流与合作继续深化。7月,韩国总统卢武铉对中国进行了成功的国事访问,双方宣布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确定了双边贸易额5年内达到1000亿美元的目标,开辟了一些新的合作领域。2003年,两国人员往来达到约250.4万人次,韩国在华留学生超过3.6万人。

 

    中国与蒙古关系进一步提升。6月,胡锦涛主席对蒙古进行了国事访问,双方发表了联合声明,重申相互尊重各自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各自对本国发展道路的选择,协商合作处理两国间出现的任何问题,并商定建立和发展中蒙睦邻互信伙伴关系。

 

    中国与东盟合作更加坚实。2003年10月7日-8日,温家宝总理赴印尼巴厘岛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与东盟十国领导人会晤。双方签署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揭开了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的新篇章。中国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TAC ),成为第一个加入该条约的域外大国。

 

    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继续向前发展,政治互信进一步加深。11月穆沙拉夫总统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两国元首签署了《中巴关于双边合作发展方向的联合宣言》。

 

    中国同中亚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继续顺利发展。6月,胡锦涛主席对哈萨克斯坦进行首次国事访问。双方重申将保持经常性高层政治对话,巩固政治互信,加强经贸合作。双方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联合声明》。3月,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莫诺夫从日本回国途中经停北京,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与其会见。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分别在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晤期间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领导人举行双边会晤。

 

    五、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市场交融日益加深,对亚洲经济的贡献力显著增强

 

    2003年,中国与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总额同比增长36.5%,达到4955亿美元。其中,中国与日本、韩国、东盟、印度的贸易额分别达到1335亿、632亿、782亿、75.95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31.1%、43.4%、42.8%和53.6%。中国成为日本第二、韩国第二、东盟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同中亚国家的贸易总额从1992年的4.6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40亿美元。

 

    这一年,中国从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进口继续快速增长,幅度高达42.4%,总额为2729.3亿美元,占全年外贸进口总额的66.1%。其中,从日本、韩国、东盟、印度的进口分别增长38.7%、51%、51.7%和87%。中国超过美国成为韩国第一大出口市场,继续是日本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各国舆论公认,一个潜力巨大的中国大市场,是拉动亚洲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因素。

 

    中国政府积极鼓励企业前往周边邻国投资,并通过金融手段推动大项目合作。2003年,中国向蒙古、缅甸、菲律宾、巴基斯坦分别提供3亿、2亿、4亿和5亿美元优惠贷款。越南生权铜矿、缅甸耶涯水电站、柬埔寨7号公路、巴基斯坦瓜达尔港、阿富汗喀布尔共和国医院、菲律宾北部铁路建设等一批大型合作项目取得积极进展,与印尼、文莱、东帝汶等国的能源合作也全面展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谈判取得实质进展,双方签署了《关于修改〈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议定书》,商定自2004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自贸区框架下的“早期收获”计划,中泰两国还从2003年10月起实现了蔬菜、水果贸易零关税。

 

    六、中国积极参与和推动周边各种区域合作机制,支持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和多边安全对话合作

 

    中国继续参与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各项活动,为促进该组织发展,深化各成员国友好合作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5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第三次会晤在莫斯科举行,签署和批准了《上海合作组织预算编制和执行协定》、《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执行委员会细则》和规范组织机制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文件。9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二次会晤在北京举行,主要就加强组织机制化建设和深化经济等各领域务实合作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是东亚合作的主渠道。10月,温家宝总理出席了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七次10+3领导人会议,阐述了中方对深化10+3合作的具体主张。温家宝总理强调,10+3合作应遵循平等协商、互利共赢、循序渐进、开放包容的原则,建议从研究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推进财金合作、加强政治和安全对话以及拓展文教卫生科技合作及青年交流等四方面入手,逐步向东亚合作过渡。这些建议和设想,得到各国领导人的积极呼应。

 

    本次会议期间,中日韩三国领导人签署了《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这是三国领导人发表的第一份三方合作文件,确定了三国合作的框架、原则和方向。为落实宣言,三国领导人商定成立“三方委员会”,具体协调和规划三方合作。

 

    亚洲合作对话(ACD)是2002年建立的面向全亚洲的官方合作与对话机制。6月,李肇星外长出席了在泰国清迈举行的第二次ACD外长会议,强调亚洲合作对话应坚持以促进相互了解与信任为出发点,以经济合作为重点,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同时注意与其他区域合作机制的协调。会议决定,第三次ACD外长会议将于2004年6月在中国举行。

 

    博鳌亚洲论坛是定址中国海南的非官方国际会议组织,为有关各方提供了一个共商亚洲发展大计的场所,旨在推动亚洲与其他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合作。11月2-3日,博鳌亚洲论坛第二届年会在海南成功举行,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界人士围绕“亚洲寻求共赢:合作促进发展”的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中国积极参与东盟地区论坛,全面阐述中国对地区安全形势的看法,与论坛各方的互信增加,积极支持论坛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开展对话,并承办了2003/2004年度ARF首次建立信任措施会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