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概况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2月10日   来源:湖北日报

2005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1月24日在湖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省长罗清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是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抢抓机遇,顽强拼搏,求是创新,扎实工作,全省改革开放迈出了新的步伐,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加快、结构改善、效益提高、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超额完成。

  (一)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努力缓解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充分运用中央关于加强农业特别是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由于“政策好、粮价高、人努力、天帮忙”,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多年少有的好形势。主要农产品全面丰收,农业增加值增长6.5%;粮食播种面积达到5569万亩,比上年扩大210万亩;粮食总产210亿公斤,比上年增加18亿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30元,增长13%。

  ———严格土地管理,保护土地资源。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从5月份起暂停对各类占用土地项目的审批;全面清理开发(园)区,撤销开发(园)区126家,核减开发区规划面积1267平方公里,清退耕地36.68万亩;积极推进土地开发整理,新开垦土地近40万亩;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全面推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完善了土地收购储备制度。

  ———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积极推进投资结构调整。依法清理在建和拟建项目,共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666个,停建、缓建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137个,遏制了部分行业过度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抓住国家宏观调控带来的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大力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现代制造业,加大农业、水利、能源、交通、环保和社会事业投资力度,支持有市场、有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的企业发展,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全省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分别增长45.8%和57.9%,成为去年投资较快增长的主要力量。

  ———加强金融监管,服务经济发展。积极支持金融部门严格按产业政策和信贷条件发放贷款,在信贷投向上支持农村经济、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加1047亿元和519亿元。证券市场融资111.39亿元。银企合作进一步加强,省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729亿元的开发性融资协议,一批项目正在实施。

  ———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努力保障煤电等生产资料供应和维护价格基本稳定。加强煤电油运尤其是煤、电的组织协调,在煤炭自给率只有5%的情况下,基本保证了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需要。加强对重要生产资料、食品、医药服务等价格监管与调控,严格控制出台政府提价项目。通过分时电价优惠和控制流通环节进销差率,组织了部分较低价格化肥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

  (二)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以降低农业税率和取消农业特产税为契机,整体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以及粮食流通体制、国有农场管理体制、农村卫生体制、血防体制、动物疫病防治体制等多项改革,积极化解村级债务,农民人均负担由上年77元降至42元。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确定了28家省属企业经营性资产由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基本建立;推进企业改革重组,已有15家大型国有企业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50家国有骨干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面达到92%,县市中小企业以民营为主的格局基本形成;筹集5.5亿元资金支持省属企业改革脱困,蒲纺、荆襄、大冶有色、汽车集团等重点企业改革脱困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省直29个部门实行了比较规范的部门预算,省直所有一级部门和265个预算单位已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范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深入推进。

  ———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全省上下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开放的重中之重,把发达国家及发达地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通过到欧洲、日韩及香港和沪浙等地举行一系列重大招商活动,签订了一大批引资合约,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全年吸收外商投资23.56亿美元,增长20%。外贸出口33.84亿美元,增长27.4%。外经工作取得新进展,以海员外派为突破口,扩大了劳务输出的总体规模。

  ———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实施“三个三工程”为抓手,以八个行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列入“三个三工程”的100家大企业和100家中小企业发展加快,100个重点工业项目已有50个建成投产或基本建成,汽车、钢铁、石化、电子信息、烟草、纺织、食品、建材等行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果。农业结构调整方面,筹集9000万元资金,支持建设了一批新的农业“板块”,新增优质农产品基地200万亩、名特优水产品基地100万亩、畜禽小区100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50个;狠抓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发展,促成了完达山、蒙牛、双汇等一批国内知名龙头企业落户湖北;各类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500万户,占农户总数的一半。区域结构调整方面,坚持一手抓县域经济发展,一手抓武汉城市圈建设。通过大力推进“一主三化”、简政放权、财力下移等有效措施,全省出现了一批增长势头好、发展后劲足的县市。推进武汉城市圈内各市之间的交通对接、产业对接、市场对接,武汉与8城市对接的7条高速出口公路进入建设或开工准备,圈内城市间已签订合作项目30多个。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初步核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6320亿元,比上年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664.73亿元,增长22.8%,是近几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实现利税573亿元,增长2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49.4,比上年提高17.5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56.38亿元,增长25.1%,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2073亿元,增长32.6%,扭转了连续几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局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7.5亿元,增长13.1%,其中农村市场增长11%,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03.68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3.5%,其中工商税收205.6亿元,增长2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23元,增长9.6%。

  (三)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全面推进社会进步

  ———积极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多渠道增加社会事业投入,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义务教育收费实行“一费制”,增加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加快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新增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火炬计划产业化基地、2个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全年登记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750项,申请专利7800件,技术合同成交额47亿元。加强城乡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夺取了阻击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阶段性胜利。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高度重视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人口继续保持低增长率,成功举办国际人口与发展论坛;加强对土地、水、森林、矿产等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加大,三峡库区及影响区18个水污染防治项目等按计划基本建成。民族、宗教、对台、外事、侨务、参事、文史、人防、防灾减灾、档案、方志、保密、信访、老龄、助残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健全民主制度,推进政务、村务、厂务公开,有效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和对政府实行民主监督。加强决策法制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重大事项提请人大审议,重大决策加强同政协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协商,听取人民团体、咨询机构的意见,提高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制定并实施《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若干意见》。积极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活动,支持部队建设,做好军转干部、复员退伍军人接收安置和优抚工作,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和黑恶势力;重视人民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信访接待工作,解决了一批久拖未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案件,维护了社会稳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下降。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狠抓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等项工作,廉政建设取得新成绩。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公民道德教育,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公民素质不断提高。制定实施《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建设,社会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繁荣活跃,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精神产品。

  (四)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再就业。坚持抓发展促就业,通过财政扶持、贷款支持、税费减免等措施推动创业,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绩。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比上年增加15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43万人,比上年增加2.3万人;帮助困难群体再就业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了国有企业退休职工退休费和城镇“低保”补助水平。严格按规定将社会保障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和“低保”对象低保金按时足额发放。依法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新增扩面124万人。

  ———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组织开展了清理拖欠进城务工人员工资、督促企业用工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禁止使用童工等多项劳动保障执法检查,为17万进城务工人员追回、补发工资2.08亿元,依法追缴社会保险费9080万元。严肃查处了征用土地中侵害农民利益、城镇拆迁中侵害居民利益、企业改制重组和破产中侵害职工利益等突出问题,依法依规查处教育、医疗乱收费等行为。

  ———年初承诺的八件实事全面完成。一是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年初目标15万人。二是开工建设县际及通乡公路5164公里,完成路基2838公里、路面3126公里,超额完成年初目标。三是对30万农村特困人口实施了救助,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人数达13.1万人。四是解决了贫困地区24万多人的饮水困难,超过年初目标4万多人;完成了1万多户、4万多人的搬迁式扶贫建房任务。五是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由上年240万人增加到467万多人,按计划完成了血吸虫疫区灭螺及免费为4600多名危重血吸虫病人进行救治的任务,投入1300万元资金用于艾滋病防治。六是13个市级紧急救援中心、市级传染病医院(病区)、82个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级传染病区建设项目完成进度计划。七是筹措资金1.83亿元,解决了91万名贫困中小学生的入学问题。筹措资金3.1亿元,资助13.5万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八是筹措资金2.18亿元,完成了农村中小学126万多平方米的D级危房改造任务,超过年初计划。

  各位代表!去年我省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全省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鄂部队、武警部队,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等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湖北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海内外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回顾过去一年,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还有不少薄弱环节,经济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困难。主要是: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农业基础脆弱,稳产保收能力较低,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基础不稳固;县域经济还比较薄弱,民营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发展不够,整体竞争力不强;物价上涨较快,尤其是一些重要原材料、能源和食品类价格涨幅过大,对企业生产经营和低收入居民带来较大影响;煤电油运紧张,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问题突出;就业再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部分下岗职工、城镇低收入居民和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政府自身建设尤其是行政能力建设、勤政廉政建设,以及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等等。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实现省委提出“三年有明显变化”目标的重要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五次、七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机遇,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力度,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吸收外商投资增长12%,外贸出口增长1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低于4%,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在6‰以内。

  确定上述目标,充分考虑了各方面的条件和要求。一是宏观经济环境比较有利。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将持续增长,贸易扩大,投资活跃,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扩大开放;从国内看,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等薄弱环节的扶持,有利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特别是国家加大对中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以及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二是省内具备加快发展的支撑条件。近几年全省着眼于“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着力培育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着力培养干部清廉务实作风,这将为今年经济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三是全省上下有着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和内在要求,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都很高。顺利实现并力争超额实现上述目标,有利于“十五”计划的全面完成,并为“十一五”乃至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一些新的矛盾和困难,要全面完成各项任务,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充分估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下大力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三、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促进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一)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

  继续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粮食增产为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确保农业增加值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

  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在认真落实好中央支持粮食生产各项政策的基础上,对全省农业税实行全免。省里安排6.36亿元资金直接补贴种粮农民。抓好优质粮产业工程和高产农田建设,省级筹集5亿元资金,支持20个水稻主产县市建设稳产高产农田。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质量不降、用途不变。今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800万亩左右,力争粮食总产达到218亿公斤。

  深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继续支持和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新增200万亩优质稻、100万亩专用小麦、100个畜禽养殖小区、150万亩优质鱼生产基地。加快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规划”,大力发展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力争新增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标志200个。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进一步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联结,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力。加强农民培训和职业教育,扩大农村劳务输出,促进农民增收。

  大力推进科技兴农。广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落实年”活动,突出抓好优质高产良种应用、高产高效模式、轻型简化栽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动植物疫病防治及避灾技术等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广泛组织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通过办样板、办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和指导。对46个粮食主产县的每个乡镇安排3万元资金,专项用于农业科技推广。

  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加大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在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投入、项目建设安排和科技培训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倾斜。继续实施整村推进,今年再启动500个重点贫困村的帮扶工作。大力推进产业扶贫,重点支持贫困地区100家龙头企业发展。加强对口支援和帮扶,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认真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促进恩施州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二)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工业持续快速发展

  继续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来抓,以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培植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着力点,加快实施新型工业化规划。

  扎实推进“三个三工程”。去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三个一批”、推进“三个一百”、落实“三个一律”,即:通过改革和调整,使一批大型国有企业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一批国有骨干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一批民营企业成为湖北经济发展的排头兵;重点支持100家大型工业企业和企业集团做大做强,重点培育100家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重点推进100个工业重点建设项目;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审批制度改革,凡是可以下放的权力一律下放,凡是可以取消的收费一律取消,凡是可以精简的审批一律精简。通过推进“三个三工程”,把产业、企业、项目的发展建设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结合起来,把政府宏观调控与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结合起来,把政府职能转变同改善发展创业环境结合起来。今年要继续推进“三个三工程”,强化对企业和项目的动态跟踪管理和服务,支持企业加快发展。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尤其是信用担保机构建设,形成省、市、县三级比较完备的信用担保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力争一批中小企业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一批规模以上企业成长为大型企业。

  加快推进行业结构调整。继续支持汽车、钢铁、石化、电子信息、烟草、医药、纺织、建材、食品等行业调整和发展。汽车行业:重点支持和服务东汽公司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抓好神龙轿车二期、东风本田二期扩建、东风—日产生产能力完善配套和规模化生产。依托东汽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提高关键汽车零部件配套能力。钢铁行业:重点支持武钢二冷轧和硅钢改扩建、冶钢配套设施改造,在优化产品结构的基础上,上规模、上水平。支持武钢与鄂钢联合重组及冶钢做大做强。石化行业:重点支持武汉石化800万吨、荆门石化600万吨炼油改扩建和仪长输油管线湖北段建设。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支持长飞、邮科院、武汉NEC、随州波导、光迅科技等企业发展,逐步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链。烟草行业:进一步整合资源,突出“一厂两牌”,提高武烟的规模效益。医药行业:重点支持三类以上新药的开发,加快生物制药产业化和中药现代化进程,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骨干企业。纺织行业:以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为重点,加快推进棉纺织、服装生产力向优势企业集中,加快设备更新改造。建材行业:重点支持“四新两高”产品发展,力争今年新型建材比例达到40%。食品行业:重点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形成优势、特色食品加工产业链。

  继续实施品牌战略。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把培育品牌作为提高整体竞争力和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举措来抓。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积极推动资本、技术等要素向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聚集,着力开发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支持一批较为成熟的重点产品,争创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支持企业提高持久性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新产品开发,做大做强品牌。结合企业开放式重组,依托优势企业引进一批国内外著名品牌。

  着力缓解煤电油运等瓶颈制约。加强经济运行监测与调节,及时研究和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重点抓好煤、电、油、运尤其是煤炭供应的协调服务工作。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已有协作关系的同时,积极寻求和开辟新的基地。支持和帮助重点工业企业和电厂组织好煤炭货源,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及供货机制。重视研究开发新能源,加快在建电厂建设进度,推广节能降耗等先进技术,充分挖掘增能和节能潜力,努力保障重点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电的需要。

  (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武汉城市圈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进一步强化措施,促进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完善和落实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赋予县市更大的发展自主权和决策权。推广仙桃、宜都、汉川、大冶等县市培植骨干财源的经验,加快推进县域税收过千万元企业的建设。充分发挥开发园区的载体作用,推进产业聚集和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提升县域工业化水平。消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政策和体制性障碍,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领域,加大金融等支持力度,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以100家民营企业为重点,着力做强做大,逐步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民营企业和企业集团。

  积极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辐射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确定的发展目标,今年要加快武汉城市圈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进程。重点是加快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圈内城市间的经济技术协作与产业融合。加快武汉至周边城市的7条高速出口公路建设,力争两年内建成。按照产业集群、经济融合、有利于整体发展的原则,推动武汉与其他八城市在企业改组联合、产业链延伸、产品开发以及技术协作等方面,再签订一批项目,并抓好实施。充分发挥武汉城市圈的综合优势,联手对外招商引资,加快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力争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大力支持襄樊、宜昌等城市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

  (四)努力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千方百计增加投入,扩大投资需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政府引导,进一步增加对工业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的投入,集中力量抓好一批产业关联度和附加值高、对全省经济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大型工业项目。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力争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计划并尽快启动实施。重点抓好列入新型工业化规划的项目建设及准备工作。继续抓好长江、汉江堤防建设和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排灌泵站更新改造、节水灌溉和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机遇,抓好汉江水源区建设和汉江中下游现代水利建设试点。加快清江水布垭电站、大别山电厂、武九铁路复线工程、宜万铁路及续建新建高速公路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按期建成投产。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抓紧实施相应的配套措施,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力争今年民间投资有更大幅度的增长。

  着力培植消费热点,扩大消费需求。通过发展经济,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购买力。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不断扩大消费需求。积极稳妥地发展房地产业,抓好普通商品房建设,放开住房二级市场。大力发展物业管理、家政服务和社区服务业。扩大汽车消费信贷,取消不合理价外收费。加快“一江两山”、武汉都市旅游圈、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加快形成跨省一体化旅游网络,促进旅游业发展。加快县城电网改造及城市天然气管网、县乡公路和居民生活用水等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消费环境。坚持把现代流通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大力开拓城乡市场,建立联通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连锁营销网络和配送系统,以流通的扩大促进消费增长。

  (五)进一步做好金融和物价工作用好国家信贷政策,支持经济社会发展。

  积极支持金融机构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外向型企业、新(续)建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加大对特定领域、行业和群体的支持力度,完善“小额农贷”,推行“大额农贷”;增加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支持金融机构做好不良贷款清收和处置工作,降低不良资产比重,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支持保险业加快发展。进一步强化信用环境建设,重点抓好在武汉市探索建立政府、企事业单位、个人、区域信用管理模式的试点工作。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支持现有上市公司发展,培植上市后备资源,扩大直接融资,规范发展产权市场。

  努力做好物价工作,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进一步健全价格监测体系和预警机制,严格控制出台政府提价项目。重点抓好能源、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和粮食、医药等商品价格调控工作。整顿和规范医疗、教育、电信、旅游、中介、建设项目等价格和收费秩序,抓好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和规范管理,全面推行价费公示制。推进电力、运输、电信和水价改革,完善居民消费价格调整听证会制度。

  四、进一步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做好完善农村二轮土地延包工作。以落实全免农业税等政策为契机,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强化涉农收费专项治理,严格规范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深入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降低行政成本。进一步做好化解村级债务工作。认真抓好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继续抓好粮食流通体制、国有农场管理体制、农村科技推广体制、卫生体制、血防体制、动物疫病防治体制等各项改革。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力争今年再完成15家国有大型企业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企业、50家国有骨干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基本完成100家国有骨干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的任务。巩固省属企业改制改组和管理体制调整成果,基本完成省建总、省工建总、双环等10家省属重点企业改革脱困和改制重组任务。推进国有企业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力争年底完成15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逐步实现整体上市。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实行“阳光编制”和“阳光财政”。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今年财税库横向联网工程推进到县市一级。完善政府采购操作规程和运行机制,将政府采购融入部门预算、集中收付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改革之中,整体联动,配套推进。深化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重点抓好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和县级政法工作最低经费保障制度。加大对县乡的支持力度,缓解县乡财政困难。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认真抓好国家在我省进行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内外贸资源整合、业务重组;抓好流通发展战略、行业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强化行业指导、规范、监督、管理和服务;优化流通业态结构,构建内外贸一体化、生产与流通有机结合、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新型流通管理体制。

  努力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尤其是法制环境、信用环境、服务环境,增强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继续以日韩、欧美及港台等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为重点,组织扎实有效的重大招商活动。充分利用会展平台,精心组织策划项目推介,确保招商活动有影响、有实效。结合行业、产业和企业结构调整以及现代制造业聚集区建设,突出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带动面大的产业和项目,积极引进国外省外战略投资者和大公司、大财团,推动配套项目投资、行业产业链延伸和企业群扩充。抓好重大签约项目跟踪服务,推动项目落实和顺利实施。

  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努力扩大出口。着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机电产品、高科技产品出口。积极推动出口基地和出口产业群建设,重点抓好以武汉为中心的IT产品出口基地,以武汉、黄石为主的服装出口基地,以武汉、宜昌为主的船舶出口基地,以荆州、仙桃、潜江等为主的医药化工及医用卫生材料出口基地,以随州为主的香菇、木耳出口基地,以荆州、潜江等为主的水产品加工出口基地,以及十堰、襄樊、随州、武汉等汽车配件出口加工带建设。继续抓好武汉出口加工贸易区建设,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形成外贸、外资、外经的联动效应。加强海关、口岸、商检等工作,改善进出口条件。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以国际性商品交易会、博览会、展示会等为平台,推动产品出口。

  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继续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加工贸易和资源开发。充分发挥我省在水利、电力、桥梁建设等方面的优势,更多地承揽包括勘测、设计、施工在内的综合性大型国际工程,带动技术、成套设备、原材料出口和劳务输出。

  五、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和谐湖北建设

  (一)努力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统筹做好城乡就业工作。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积极扶持有利于扩大就业的行业和企业,提倡和鼓励灵活就业。认真落实扶持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抓好“4555”人员社保援助、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社保补贴拨付办法和小额担保贷款办法等“四项改革”试点工作,解决好困难群体的再就业问题。按照“积极稳妥、分类指导、区别推进”的原则,抓好试点,逐步实现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农民外出务工提供信息、培训、劳务派遣和维权等“一条龙”服务,今年转岗引导性培训农民工30万人,技能培训15万人,力争新转移农村劳动力50万人。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认真落实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低保”对象低保标准调整政策,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确保失业人员和“低保”对象按规定足额领到失业保险金和低保金。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的社会参保率,力争今年扩面新增100万人。以改组改制企业分流人员和中断缴费人员为重点,抓好社会保险接续工作。依法加大社会保险费征缴力度,提高征缴率。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养老、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启动做实企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抓好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优抚安置等工作。

  (二)加快实施科教兴鄂和人才强省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推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和面向市场的活力。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技资源,采取产学研联合、项目招标等多种形式,集中力量攻克有利于提升传统产业的关键技术难题,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抓好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软件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扶持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健全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加大对生产力促进中心和企业孵化器的支持力度,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认真抓好11个县(市、区)的技术创新示范试点工作,推进县域农业科技和特色工业发展。

  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和调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健全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农村适龄儿童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改善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生的生活条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推进部省、省市共建,抓好重点院校和重点学科建设,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严格规范各类学校招生和收费制度,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和监督。推进和规范社会办学,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高度重视各类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重点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完善人才政策,优化创业发展环境。

  (三)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社会进步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干部和群众,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诚信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基本道德规范。强化以德育人,优化文化环境,完善工作机制,重点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决议,加强同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民主协商,认真听取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和决策咨询研究机构的意见,推进民主科学决策。推进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完善公开办事制度。大力实施依法治省战略,加强政府法制工作,重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立法,扩大政府制定行政规章的公众参与度,确保法律法规严格实施。重视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做好法律援助工作,依法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

  大力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支持力度,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进一步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业,重视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实施精品工程,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优秀精神产品。积极做好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的筹备工作。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继续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抓好艾滋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及各类职业病的防治。积极稳妥地组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抓好竞技体育,力争“十运会”取得好成绩。

  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对台、外事、侨务等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促进恩施州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积极推进鄂台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充分发挥外事、侨务等部门的纽带和桥梁作用,进一步扩大对外交往与合作。大力发展助残事业,认真做好参事、文史、档案、方志、保密、老龄等工作。

  积极支持部队和国防建设,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关心和支持驻鄂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抓好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健全国防动员体系。深入开展“双拥”活动,认真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和离退休干部接收安置和优抚工作。

  (四)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

  加强计划生育尤其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完善基层计划生育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认真抓好全省1%的人口抽样调查工作。加大综合治理力度,逐步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

  依法保护和开发各类资源,重点抓好土地、水、森林、矿产等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建设节约型经济,广泛开展节约型社会活动。

  继续抓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湿地自然保护区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抓紧治理严重威胁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抓好水环境保护,抓好三峡库区、南水北调水源区以及洪湖、梁子湖等重点水域的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

  (五)高度重视和切实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坚决防止和纠正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逐步把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建立以督查督办为重点的信访工作机制,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强化治安管理和基础防范工作,依法严厉打击以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和侵财犯罪为重点的各种刑事犯罪,依法严厉打击各类扰乱和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加强国家安全工作,防范和打击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坚决查禁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环境。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努力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进一步好转。

  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开放型经济进一步拓展,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政府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对政府的要求,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第一,进一步加强行政能力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水平。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企、政资、政事分开,把政府职能转到主要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在履行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在加强和改进政府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建设服务型政府;在加强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组织指导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若干意见》,规范和完善行政决策规则与程序,建立健全相关部门调查研究提供方案、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公开透明的行政决策机制,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加强和改进行政综合执法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今年要抓紧制定《湖北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专项应急预案,并尽快付诸实施。

  第二,进一步加强政风建设。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增强政府公务人员的宗旨意识、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满腔热忱地为基层、为群众、为市场主体服务。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把群众是否满意、是否受益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标准。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坚决反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实行行政问责制,严肃处理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行为。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改进会风、文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基层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艰苦创业、勤俭办一切事业。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结合行政审批制度、财政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和人事制度等项改革,加大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大大案要案查处力度,以卓有成效的反腐倡廉成果取信于民。

  第三,进一步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科学决策是抓落实的前提,在做规划、定政策、上项目时,一定要认真调查研究,做到周全缜密。用科学的方法和严格的责任制抓好落实。围绕省委的决策部署和人代会确定的任务,进一步健全政府工作责任制,完善目标责任管理考核办法,加强对重大工作事项的督办检查。真抓实干是抓落实的关键,必须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进取意识,争创一流工作业绩,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今年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抓紧做好“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的制定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改革开放的思路制定我省的规划,提高规划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指导性。

  各位代表,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是各级政府应尽的职责。去年八件实事的落实,得到了各位代表、社会各界和全省人民的支持和帮助。这里,我再次代表省人民政府郑重承诺,今年要继续为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办好八件实事:(1)确保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2)筹措20亿元资金,完成2000公里通乡公路,实现乡乡通沥青(水泥)路;筹措3亿元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办法,支持完成6000公里通村公路建设。(3)安排6000万元资金,将农村特困人口救助人数由上年30万人增加到50万人;继续实施“福星工程”,将愿意集中供养的“五保户”(约16万人)全部纳入福利院集中供养,对自愿分散供养的“五保户”(约5万人),按每人每年800元标准落实供养待遇。(4)安排5000万元扶贫资金,再解决贫困地区5万人搬迁扶贫的建房问题。(5)筹措1亿元资金,对城镇“低保”对象、农村特困户、五保户、特困优抚对象中患重大疾病的人员实施医疗救助。(6)筹措2400万元资金,对晚期血吸虫病人(约6000人)实施免费治疗;筹措4000万元资金,扶持血吸虫疫区4万个农户建沼气池;筹措2516万元资金,解决疫区7.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安排专项资金,加强艾滋病群防群控工作以及对艾滋病人的帮扶。(7)筹措2亿元资金,为84万名农村贫困家庭初中生、小学生免费发放教科书和减免杂费;安排5270万元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资金,按新机制落实6亿元国家助学贷款,帮助11.4万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8)筹措1.98亿元资金,完成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103万平方米。

  各位代表,当前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今年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更为繁重。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领导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紧紧依靠和团结全省人民,为全面完成“十五”计划、加快湖北振兴崛起而努力奋斗!

                        (《湖北日报》2005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