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概况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2月10日   来源:福建日报

2005年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1月24日在江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省长黄智权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4年政府工作的简要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中共江西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重大决策,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全面和超额完成了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五”计划。

  ——经济继续快速发展。预计全省生产总值3500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132%,比“十五”计划2005年的目标3000亿元超过500亿元。财政总收入3492亿元,比上年增长222%,比“十五”计划2005年的目标275亿元超过742亿元,比2000年翻一番;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51亿元,比上年增长22%。

  ——投资和消费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20亿元,比上年增长32%,比“十五”计划2005年的目标920亿元超过900亿元。消费品零售总额1060亿元,增长148%,增幅是近几年来最高的。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比年初计划低09个百分点。全省城镇从业人员首次突破600万人。

  ——市场物保持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涨35%,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60元,比“十五”计划2005年的目标7160元超过4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53元,比“十五”计划2005年的目标2930元超过23元。

  去年政府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围绕这条主线,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去年初,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制定了32条支持粮食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全面落实“两减免三补贴”政策,降低农业税税率3个百分点,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仅此两项农民直接受益111亿元。中央和省对农民种粮直接补贴499亿元,良种补贴439亿元,农机具购置补贴250万元。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能力,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全年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与国债资金98亿元,并对928座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对稻谷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去年早晚稻实际收购价每百斤比上年高出20元,增幅近40%。这些政策措施力度之大、农民受惠之多,是多年来少有的。由于政策好、粮价高、人努力、天帮忙,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好形势,全省粮食播种面积5300万亩,比上年增长21.1%;粮食总产量360亿斤,增长24%,超过历史最好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收495元,增长201%,创造了农民当年增收额的历史最高水平。

  认真治理整顿土地市场和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切实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根据国家统一部署,按照适时适度、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注重实效的原则,认真落实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既抑制了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又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顺利完成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工作,并通过国家阶段性验收。全省开发区由原来的137个减少到98个,撤并28.5%;开发区规划面积由173万亩调减到74.8万亩,减少56.8%。对全省4193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了清理,停建11个,整顿181个,遏制了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了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422公里,提前15个月完成“十五”新增1000公里高速公路的目标,所有出省主通道和省会南昌到各设区市道路实现了高速化。硬化农村公路突破10000公里。赣龙铁路江西段完成铺轨,井冈山机场建成通航。开工建设和启动的电力项目装机容量300万千瓦,送变电能力增强。六大支柱产业中的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城市建设大规模推进,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加强经济运行调节,促进工业生产既快又好地发展。为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的矛盾,从增加供给、抑制不合理需求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加煤炭生产,强化用电管理,保证了城乡居民生活和生产用电需要。加强了煤炭、石油、化肥、粮食等重点物资的调运,对鲜活农产品开通了“绿色通道”。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全年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85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98亿元。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效益大幅提高,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8亿元,比上年增长26%;销售收入2000亿元,比上年增长34%;利税总额200亿元,比上年增长28%。这三项指标均比2001年增长了一倍。江西铜业集团公司销售收入超过150亿元,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江铃汽车集团公司、中石化九江分公司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

  大力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加快了“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的步伐。积极参加区域经济合作,参与制定并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按照“省市联动、以市为主、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原则,卓有成效地开展了第二届赣台经贸研讨会等一系列招商引资活动。全年实际利用国外、境外资金205亿美元,增长266%;引进省外单项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投资383亿元。全年出口商品总值199亿美元,增长325%。完成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168亿美元,增长133%。加强口岸建设,新设立了新余海关和龙南海关办事处;昌北机场开通了南昌——广州——新加坡国际航线,开办了南昌—香港、香港—台北航线“一票到底、行李直挂”快捷中转服务。南昌国际海铁联运集装箱车站已投入运营。对外交往进一步扩大。入境旅游人数288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7976万美元。

  深入推进各项改革,着力增强发展活力。省级机构改革圆满完成,省国资委、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等新组建和调整职能的部门运转正常。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省政府授权省国资委对21户省属企业集团履行出资人职责。省外贸资产经营公司、投资集团公司、盐业集团公司和粮食集团公司组建工作顺利进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深入推进,清产核资、产权管理、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等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农村信用社改革稳步推进,省联社已揭牌营业。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私经济提供的生产总值和税收分别占全省的295%和257%。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确立了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框架,规范了“收支两条线”管理,完善了政府采购制度。加快了投融资体制改革。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水务一体化改革试点开始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内贸行业改革继续深化,改制面达到80.8%。省属外贸企业基本完成整体改制。全面放开了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粮食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面实施人才集聚工程、人才开发工程和领军人才建设工程,新增了一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科研流动站。加强了区域创新体系、科技基础设施和产业创新能力建设,组织实施了一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省部共建景德镇国家陶瓷科技城正式运转。科技普及和推广工作进一步加强。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全省“普九”合格率达到98%。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21所优质高中改扩建、南昌高校新校区二期工程,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达到47万人,比2000年翻了一番。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施小康文化工程和舞台精品工程,开展了第三次全省文物普查,庐山成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加强了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有9个村成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突出抓好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建设,加快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加强了对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对全省现有晚期血吸虫病人实施免费治疗。我省体育健儿在雅典第28届奥运会上夺得2枚金牌,在第12届残奥会上夺得“1银3铜”,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成功承办了第五届全国农运会,我省金牌、奖牌数名列榜首。全年全省各级财政用于科教文卫体的支出1063亿元。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初步建立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整治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取得阶段性成果,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6‰。实施“生态江西”工程,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台工作、气象服务、防震减灾、民兵预备役、人防、老龄、残疾人等工作和事业健康发展。

  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维护社会稳定。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累计发放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397亿元,安排就业和再就业资金5亿元,免费培训下岗职工16万人。跨省劳务输出502万人。加大了“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工作力度,全年发放基本养老金56亿元、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社会保险费31亿元、失业保险金25亿元、低保金59亿元,都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清理并偿付农民工工资493亿元,清欠率969%。完成了4万库区、深山区移民扶贫搬迁任务。改善了1200个扶贫重点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去年下半年,省财政增加资金7200万元,提高了农村“五保”人员的供养标准;增加资金5800万元,提高了农村特困群众的救助标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增加了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着力抓好生产安全、交通安全、防火安全和食品安全工作,安全生产总体形势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坚决抵御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坚持依法行政,政务环境得到改善。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坚决纠正在征地补偿、城市拆迁、企业改制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社会保持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我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的一年,我们朝着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经过近4年的快速发展,全省经济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江西省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人民辛勤劳动、团结奋斗的结晶。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向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团体,向驻赣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江西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和海内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等长期性和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当前煤电油运供求紧张,农民增收基础还不稳固,就业和再就业任务艰巨,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还不少,政府依法行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努力克服和解决。

  二、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今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衔接“十一五”发展、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一年。从全球范围看,我们面临的环境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总体上还是机遇大于挑战。世界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特别是美国、欧盟、日本和亚洲等经济还会保持增长态势,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转移步伐进一步加快,经济全球化尤其是贸易投资自由化趋势进一步增强,跨国直接投资继续回升,有利于我们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从全国范围看,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的战略格局已经形成,区域经济合作正在加速推进,产业转移的步伐也在加快,有利于我们发挥区位、资源、环境等综合优势,更多地承接“长珠闽”及境外产业转移。从全省范围看,在近几年的实践中,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符合江西实际的发展路子,创造了一个比较好的发展环境,形成了一个干事创业的氛围,加上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市场、资金和其他生产要素还有很大潜力,有利于我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同时,经过一年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增强了各级干部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领,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更好的宏观环境。但前进道路上也会遇到不少新的困难和问题,经济生活中不健康不稳定因素尚未根本消除,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既面临沿海发达地区的激烈竞争,又面临中西部省份你追我赶的严峻挑战。不发展不行,不加快发展不行,不科学发展更不行。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加快江西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共江西省委十一届八次会议精神,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和发展举措,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壮大经济实力、提升发展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全省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1%,财政总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实际利用国外和境外资金增长10%以上,出口商品总值增长20%,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看,最重要的是“坚持一个统领,抓好两个着力”。坚持一个统领,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加快发展与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更有机地统一起来,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努力做到在发展观念上有新的拓展,在发展思路上有新的突破,在领导发展的能力上有新的提高,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省经济快速增长上有新的作为。抓好两个着力:一是着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在落实宏观调控政策的过程中,坚持从江西实际出发,更加注重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更加注重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更加注重解决长期性和深层次矛盾,更加注重发挥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更加注重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二是着力推进改革开放。抓住有利时机,围绕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的突破,努力形成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树立全球战略意识,按照“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的方针,着眼于更多地承接沿海地区和国外境外产业转移,着眼于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全面实施大开放主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三、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促进全省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扎扎实实抓好以下工作: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势头。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做到已经实行的政策不变,已给农民的实惠不减,支农措施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从今年起,全省一律免征农业税,实现农民合同内“零”负担。继续实施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继续对稻谷实行最低收购价。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对粮食主产县的支持,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的投入。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农用地转非农建设用地,认真做好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和农户的工作,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力争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3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60亿斤左右。按照“山上办绿色银行,山下建优质粮仓,水面兴特色养殖”的思路,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和农产品结构,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建设十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一批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省级以上109个龙头企业,大力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农业植物保护、农产品检验检疫和动植物疫病防治体系,畅通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积极发展农产品出口基地。做大林业产业。继续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增加农民非农收入。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构建具有江西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工业格局。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把做大工业经济总量与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支柱产业带动、核心企业优强、工业园区集聚的联动战略,加速工业化进程。围绕培育六大支柱产业,依托核心企业,加快实施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确保年内建成新钢厚板轧机、九江昌河10万辆家用轿车、江西晨鸣纸业35万吨涂布纸等工程;开工建设江铜10万吨高性能铜板带和30万吨阴极铜、江铃30万辆汽车、新钢第三期技改工程、九江石化100万吨焦化和120万吨加氢装置、星火10万吨有机硅等项目。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并购、联合、重组和技术改造等多种方式做大做强,力争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达到5户,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30户。集中力量抓好工业园区建设,按照土地集约化经营、产业链式化延伸、企业集群式组合、资源循环式利用的要求,着力提升各类园区的开发水平。支持30个重点园区加速发展,抓好4500个已入园企业的达产达标,争取800个新入园企业竣工投产,力争园区当年销售收入1500亿元,上交税金70亿元,累计吸纳就业100万人。坚持先进技术引进和创新相结合,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坚决实行高能耗、高物耗设备和产品的淘汰制度,研究制定各行业节能降耗的目标和具体措施。以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推行清洁生产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着力缓解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的矛盾。推进大中型企业管理信息化。

  加快城市化进程,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依托南昌和其他中心城市,有序推进城市化,选准发展定位,合理配置产业,形成若干规模适度、功能互补、各具特色、布局合理的中心城市经济圈。逐步将城市建设的重心从扩大规模、拉开框架、整治市容、美化环境,向强化基础、完善功能、挖掘内涵、塑造特色转移。统筹规划沿江沿路开发,调优经济布局,加快以南昌为中心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鼓励、支持各地发展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块。完善扶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省财政继续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县城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安排4亿元奖励资金鼓励各县(市、区)做大做强财政。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财政困难县和革命老区县的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由上年的152亿元增加到176亿元。有效引导小城镇健康发展,妥善处理城乡关系,逐步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机制。

  大力发展服务业,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积极发展商贸、运输、旅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物流配送、通信、金融、保险、会计、咨询、法律等现代服务业。顺应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着力培育和壮大汽车、住房、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卫生保健、社区服务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大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加强市场监管,进一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努力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大力培育地方金融体系,筹建江西发展银行、地方人寿和财产保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争取更多的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来赣设立分支机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兴办财务公司。各级金融机构要进一步调整信贷结构,增加企业生产必需的流动资金贷款。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江西信用品牌。重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十一五”发展培植后劲。按照到2007年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2000公里、统调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的目标,抓紧建设一批交通、电力骨干项目。大力实施交通畅通工程,确保年内新增高速公路135公里,加快建设景婺黄(常)工程,开工建设武(宁)吉(安)、景(德镇)鹰(潭)等5条高速公路;改造国省道1000公里和农村公路8000公里。继续加快电源网点建设,完成贵溪电厂扩建工程,加快建设黄金埠电厂,开工建设丰城电厂二期工程,加快构建500千伏输变电主网架,全面启动县城电网建设。积极配合国家完成浙赣和武九铁路提速改造,开工建设铜九和井冈山铁路。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力争年内完成赣抚大堤加固配套工程,加快建设鄱阳湖治理二期、廖坊水利枢纽工程和居龙滩水电站,争取完成80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抓紧实施赣抚平原等5座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采取政府推动、企业为主的方式,进一步落实《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落实与沿海发达地区和中部省份签署的经济技术合作协议,全面推进机制、产业、市场、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合作,从多个层次形成有效的合作推动机制、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良好的服务咨询机制。拓宽利用外资领域,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环保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争取跨国公司来我省设立研发中心、地区总部、制造基地。加强对重点国家、地区和企业的招商引资,实施重大项目招商年工程。建立健全招商项目工作协调机制,抓好投资规模超1000万美元和1亿元人民币项目的跟踪落实,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26亿美元。努力扩大外贸出口,扶持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的出口企业集团。加快培育多元化出口主体,全年新增进出口企业600家以上。争取设立九江出口加工区,促进加工贸易加快发展。积极发展服务贸易,扩大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认真落实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进一步完善出口政策体系。建立有效应对技术壁垒、反倾销等工作机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在海外建立资源和生产基地。不失时机地推进空港、海关和口岸建设,争取开通南昌—上海—洛杉矶、南昌—上海—汉城国际航线。

  围绕解决影响全局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重点抓好已列入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的股份制改革,组建一批新的企业集团,加快拟上市公司上市步伐。完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和监管方式,抓紧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加快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继续做好部分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放宽非公有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垄断行业、公用事业以及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其他行业和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重组。切实保护私有财产权和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和各项配套改革。进一步完善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依法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深化征地制度改革,严格土地管理。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稳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在21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进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开展“乡财县代管”试点。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逐步建立审计监督、财政监督和社会监督各有侧重的经济监督机制。加强税收征管,强化依法治税。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规范投资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落实企业投资决策自主权。规范政府投资范围和行为,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综合考评和责任追究制度。

  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激发社会活力,保持社会稳定,努力建设和谐平安江西。

  深入推进人才强省、科教兴赣战略。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完善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的政策措施,加快高层次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完善人才市场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抓紧制订江西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领域,发展壮大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继续推进景德镇陶瓷科技城建设。进一步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积极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加大科学技术普及力度,提高公众的科技素养。按照构建现代国民和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全面实施新一轮教育振兴计划。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今年在全省农村中小学普遍推行“一费制”,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同时将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一倍,即初中由生均30元提高到60元,小学由生均20元提高到40元。认真抓好省部共建南昌大学工作,加快实施南昌高校新校区三期和优质高中二期建设工程。加强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建设,新增一批硕士和博士点。认真组织好普通高考部分科目自主命题的改革。进一步扩大高中阶段办学规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和监督,严禁各种乱收费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

  加快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壮大经营性文化产业。抓好江西省赣剧院等文化企事业单位的改革试点。继续实施小康文化工程、舞台精品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办好第三届江西艺术节。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抓好文物保护和利用,促进文博事业全面发展。开工建设省档案馆。加强城乡公共卫生建设,全面建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本建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加强重大传染病、慢性传染病和职业病的防治,加强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强化公共卫生执法监督,切实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进一步加大医疗价格整治力度,坚决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备战第十届全运会。加快推进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省艺术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继续实施“生态江西”工程,启动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加强天然林保护,推进东江源和鄱阳湖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加强气象服务和综合减灾工作。稳定计划生育政策和低生育水平,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做好老龄人工作和残疾人工作。

  切实关注民生。今年要通过发展经济,努力增加城乡群众收入,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力争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万人。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退伍转业军人安置工作。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巩固“两个确保”,规范和完善城市“低保”,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以及城市低保金按时足额发放;积极稳妥地推进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并轨。严格执行职工最低工资制度,督促企业按时足额发放职工工资。各级财政要保证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发放。建立健全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提高农村“五保”人员集中供养率,妥善解决困难群众子女上学、看病就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积极做好优抚工作。继续实施异地扶贫搬迁工程,力争今年再扶贫搬迁5万人。继续解决5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问题。

  努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在全省深入开展“建设和谐平安江西,共创富民兴赣大业”主题教育活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社会和谐平安。切实处理好农村征地、城镇房屋拆迁、国有企业改制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逐步解决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综合利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进一步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化全民普法教育,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建立和完善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化解矛盾的排查调处机制和运转高效的处置工作机制。继续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危害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的各种犯罪行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着力抓好生产、交通、防火三大领域的安全工作,毫不放松高危行业的安全监督,加强学校、幼儿园等人群密集区域的安全监督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也对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随着经济市场化进程加快、开放型经济进一步发展、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政府工作特别是经济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去年以来,各级政府在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推进科学民主决策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对政府的要求,还必须作出更大努力。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在继续搞好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继续推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把不该由政府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交给企业、市场和中介机构。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去年,为配合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和提高行政效能,全面清理了行政许可项目和实施主体,废止省政府规章29件,修订21件;地方性法规和省政府规章设定的165项行政许可中,取消109项,保留50项。今年要继续做好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规范和衔接工作,加强对行政审批行为的监管。创新政府管理方式,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办事效率。

  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增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和能力、按市场经济规律管理经济的意识和能力、按国际通行规则办事的意识和能力、主要运用经济与法律手段调节经济运行的意识和能力。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不包办企业投资决策,不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着力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进一步规范市场准入,强化市场监管。适应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完善社会管理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提高建设和谐平安社会的能力。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今年将颁发《江西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几十个专项应急预案,形成高效有序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全面实施依法行政纲要,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能,在行政工作中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进一步加强行政立法工作,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保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完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坚持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健全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今年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抓紧制定“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要充分发扬民主,开门纳谏,努力使“十一五”规划成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体现“五个统筹”的规划,成为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积极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联系。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性组织开展工作。搞好拥军优属。认真指导和严密有序地组织全省第六届村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切实做好侨务和对台工作。

  加强政风建设,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各项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检验、群众检验和历史检验。继续开展政务环境评议评价活动,推动政府各部门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时刻牢记“两个务必”,坚决反对骄傲自满、奢侈浪费。完善政绩考核办法,探索建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加强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及时发现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力提高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定不移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政府全体工作人员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勤政廉政,奉公守法,甘当人民的好公仆。

  各位代表,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为之奋斗的宏伟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重大进展,迈上了新的台阶。越是形势好,越要保持清醒头脑。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更加锐意进取,更加奋发有为,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中共江西省委的领导下,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齐心协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江西而努力奋斗!

                       (《江西日报》2005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