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概况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2月10日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站

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1月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自治区主席杨晶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的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自治区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一年,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全面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预计全年生产总值达到2700亿元以上,增长20%,人均生产总值将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了重要突破。

  宏观调控取得成效,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从我区实际出发,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切实加强农牧业等薄弱环节,大力发展煤炭、电力等优势产业,既加快了自身发展,又为缓解国家瓶颈制约做出了贡献。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下大力清理开发区,整顿土地市场,关停“五小”企业,有效遏制了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这些宏观调控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第一产业实现较快增长,完成增加值510亿元,增长14%。粮食播种面积扭转了连续五年下降的局面,粮食总产量达到301亿斤,增产28??9亿斤。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收到实效,畜牧业占第一产业的比重达到43%。农区畜牧业快速发展,牲畜头数占全区总头数的67%,新增数量占全区的90%。农牧业产业化步伐加快,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增强,农畜产品基地建设规模扩大。第二产业持续快速增长,完成增加值1310亿元,增长29%。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970亿元,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8%。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企业销售收入和利税大幅度增加。重点地区、优势产业、重点工业园区快速发展,神华煤制油等一批大项目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第三产业发展加速,完成增加值880亿元,增长13%。交通运输、商贸餐饮、旅游、物流业发展较快。金融保险业取得突破,华夏银行、新华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蒙牛乳业、北方创业成功上市。信息服务、房地产、社区服务业健康发展。

  投资消费有效拉动,自主发展能力增强。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00亿元,增长50%。投资自主增长能力明显增强,企事业单位自筹、股票债券融资和社会投资所占比重提高到75%。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全年完成工业投资900亿元,占全部投资的50%,新增发电装机300万千瓦,煤炭产量达到2亿吨。加快实施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大力推进休牧、禁牧、轮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完成退耕还林660万亩,退牧还草2780万亩,治理荒漠化面积6100万亩。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32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40万亩,农村牧区饮水工程解决了近70万人的饮水问题。交通建设完成投资237亿元,其中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02亿元,全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续建、新建了呼市至准格尔等6条铁路。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市政公用设施进一步改善。积极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加强食品、药品、农资等生产生活资料市场监管,不断改善消费环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0亿元,增长2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左右,市场价格总体平稳。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取得突破。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取得积极进展。按照股权多元、增量减持的原则,重组了内蒙古电力、霍林河煤业等10户重点企业,引进新资本200亿元,企业活力和发展后劲增强。外贸、物资、商粮三大集团改革进入扫尾阶段,国有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迈出实质性步伐,市政公用事业全面放开。国有资产监管和国土资源管理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农村牧区税费改革进入新阶段,6个盟市全额取消了农业税,其他盟市税率平均由7%降至4%,农牧民人均税收负担降低60%以上。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科研院所改制步伐加快。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向北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合作开发俄蒙资源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实现了同蒙古国政府和俄罗斯地方政府的高层访问,加深了了解和互信,为加强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引进来”成效显著。预计全年引进区外国内资金到位702亿元,增长75%;外商直接投资到位6亿美元,增长60%。外贸进出口总额40亿美元,增长30%。口岸建设得到加强,过货量增长44%。

  财政收入明显增加,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363??1亿元,增长40??7%;财政总支出598??2亿元,增长26??9%,公共财政的服务保障功能得到加强。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00元,实际增长1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670元,实际增长13%。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全区城镇新就业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左右。“两个确保”得到进一步巩固,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任务基本完成,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普遍提高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切实加强扶贫救灾工作,保证了受灾地区、贫困地区群众的基本生活。

  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基础教育稳步推进,加快实施“两基”攻坚、中小学危房改造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工程,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对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两免一补”政策。高等教育结构调整、资源重组工作进展顺利,民族教育、职业教育稳步推进。深入开展民族文化大区建设,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初步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顺利。认真做好禽流感防治工作,确保了“无疫区”目标的实现。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人才开发工作得到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6‰以内。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强污染防治,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执政为民,加快发展”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学习牛玉儒同志先进事迹,全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各民族团结和睦,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到巩固和发展。民主法制建设继续推进。认真向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自觉接受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63件,政协委员提案462件。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努力推进依法行政,政府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充分发挥审计、监察部门的职能作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收到实效。信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国防动员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区边疆安宁、社会稳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做好新形势下的政府工作,加快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坚持按照七次党代会以来确定并不断完善的发展思路开展工作;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既要善抓机遇,积极进取,又要尊重规律,理性推进;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做好资源高效转换这篇大文章,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必须树立统筹兼顾的观念,解决好发展中的薄弱环节,积极推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高度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兄弟省市区、社会各界和海内外朋友关心、支持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感谢全区各族人民的信任与支持,并向所有为取得这些成绩做出贡献的同志们,向帮助过我们的国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产业层次还比较低,优势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不够理想,中小企业发展滞后;“三农”问题仍很突出,农牧业组织化、社会化程度比较低,农村牧区投入不足,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以及生态建设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慢,低收入群体生活仍很困难,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仍然较大,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政府职能需要加快转变,依法行政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5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承接“十一五”计划的关键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参与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全力推进“两项建设”和“三化”进程,不断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财政收入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在工作的指导原则上,一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增强地区核心竞争力。同时,切实加强薄弱环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坚持抓好用好战略机遇,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参与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努力保持较长的快速增长期。三是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努力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不断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具体工作上,要突出抓好以下八个方面。

  (一)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巩固农牧业基础地位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对农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第一,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充分调动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继续深化农村牧区改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落实草牧场“双权一制”,规范土地和草牧场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进一步加大农牧业投入,减轻农牧民负担。自治区决定,从今年起,在全区范围内全部免征农业税,对新免征农业税地区所造成的财政缺口,由自治区政府通过转移支付解决。继续兑现粮食直补、农作物良种和农机具补贴。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建立起为“三农”服务的农村金融体系,切实解决农牧民贷款难的问题。加强涉农项目和涉农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调整和完善扶贫开发重点,强化扶贫措施,加大对农村牧区贫困人口的直接帮扶力度,努力实现稳定脱贫。

  第二,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促进集约化生产经营。要加快畜牧业发展,进一步提高畜牧业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使之成为真正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全面推行舍饲圈养、种养结合、农牧互补。稳定发展牧区畜牧业,严格执行草畜平衡制度,全面推行休牧、禁牧和轮牧。加快畜种改良,优化畜群畜种结构。调整种植业结构,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特色种植业,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经济作物和饲草料种植。优化农畜产品区域布局,促进特色优势农畜产品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

  第三,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紧紧围绕乳、肉、绒等六大主导产业和沙产业、草产业等特色产业,突出抓好重点企业、重点区域和重点旗县,着力提高基地的生产能力和龙头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产业化经营层次。继续培育发展竞争力强、辐射面大的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增强实力,提升农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水平。积极引进产业化项目,吸引和鼓励各类企业进入农牧业和农畜产品加工、流通领域。按照集中布局、专业生产、规模经营的要求,努力提高农畜产品基地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加强对产业化经营的服务与指导,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尽快建立农牧业产业化风险防范机制。

  第四,提高农牧业组织化和社会化程度。继续实施好“种子工程”,大力推广农牧业适用技术,提高农牧业机械化水平。加强防疫检疫体系和防疫队伍建设,切实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做到户不漏畜、畜不漏针,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疫情。推进农牧业标准化、信息化和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确保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培育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牧民就业培训,促进农牧民非农就业。

  第五,加强以生态、水利为重点的农村牧区基本建设。要巩固和扩大生态建设成果,认真抓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大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力度,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加强天然林和湿地保护,重视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尼尔基、绰勒水利枢纽及河套灌区节水改造等一批在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强黄河、嫩江等干流及其主要支流的堤防建设,力争新开工建设一批大中小型水库。高度重视农业节水工作,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和节水灌溉,坚持不懈地抓好以水为中心的农田草牧场基本建设。加快发展避灾型农牧业,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大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服务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二)依托资源优势,构筑产业集群,保持工业经济的良好发展势头

  以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为目标,发挥优势,优化布局,改善环境,努力把我区工业化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一,规划建设重化工业基地,大力培育发展优势产业集群。为了尽快做大做强具有比较优势的能源、化工、冶金、装备制造等重化工产业,自治区将在具备产业基础和资源、区位条件的地区,规划建设一批跨区域、有特色的大型重化工业基地。要依托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工业园区,运用市场机制,加快产业布局调整,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工业基地集聚。要认真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的制定,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加快工业基地基础设施和服务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高水平产业转移,建设、引进一批规模大、技术水平高、资源转化能力强的重化工项目。积极支持区内企业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培育自治区重化工业骨干力量,力争在较短时期内使我区成为国家重要的重化工产业基地。

  继续加快煤炭、电力工业发展,保持产业领先地位。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就地转化率为重点,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搞好矿区规划,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扩大生产规模,煤炭产量要达到2??6亿吨。继续扩大电力建设规模,力争新开工电力装机800万千瓦以上,总装机容量突破2000万千瓦。要重点发展热电联产、煤矸石电厂等国家政策鼓励的项目。在产业集中、电力需求大的区域,大力发展自备电厂。在区域布局上,新建大的电源点要向水源丰富的东部盟市倾斜。积极开发清洁能源,扩大风力发电规模。要充分发挥我区煤电及矿产资源优势,利用好境外资源,继续壮大钢铁工业,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加工,扩大并提高装备制造业的规模和水平。要重点发展煤化工、天然气化工和氯碱化工等产业,研究开发下游产品,延长产业链,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努力使化学工业成为我区新的投资热点和经济支撑。加快发展信息制造、稀土新材料、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整合资源,提升水平,做大总量。

  第二,加强资源管理与综合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一是加大地勘工作力度,抓紧编制资源勘探开发利用规划。对煤炭、有色金属、天然气、石油、水等重要战略资源,进行重点勘查。对已经发现的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资源,要按照规划纳入科学开发程序。二是强化资源管理,合理配置资源。要加强政府对资源的管理和调控,对煤炭、铁矿、有色金属等整装矿区和适宜规模开采开发的矿种,由政府出资进行勘查,并按照转化项目的建设投资规模、技术水平以及转化率配置资源。加大经营性土地、矿产的招标、拍卖和挂牌工作力度,依法有偿转让。三是节约利用资源,大力发展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循环经济。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开发,综合利用,有效保护”的原则,引导鼓励企业对资源进行就地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加快技术创新,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充分利用各种废弃物和再生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利用,认真做好水文地质勘查和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工作。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切实抓好重点流域水污染、重点城市大气污染、重点工业污染源企业的监测和治理工作。

  第三,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为优势产业成长创造条件。一是要加快通道建设,重点构筑三大通道。电力通道要构筑西起乌海、东至锡盟的500千伏电力主干网架,加强东部盟市电网与东北电网的联网建设。着眼长远,建设跨省区和跨大区送电通道。铁路要构筑西起额济纳、东至满洲里、贯通自治区东西的大通道。今年要续建、新建12条铁路,并对4条铁路进行扩能改造,铁路建设总里程达到2500公里。公路要构筑西起阿拉善、东至呼伦贝尔的东西大通道,贯通乌海至北京高速公路,建设承载能力强的专用公路通道,加快县乡公路建设,提高路网的通达广度和深度。此外,要加快支线机场建设,完善民航机场布局。配合我区化工产业的发展,提前谋划产品外送通道,优先发展安全、环保、低成本的管道运输。二是确保优势产业对电力、运力的需求。加强电力合理调配和有序用电工作,在保证居民生活和重点领域用电的基础上,向重点项目、优势产业倾斜,向技术装备先进、投入产出比高、单位能耗少的企业倾斜,向发展循环经济、资源利用充分、环保效果好的企业倾斜。加强运力调配,积极争取国家对我区铁路运输的支持。三是切实加强安全生产。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和机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对交通、煤矿、化工等重点高危行业的安全监管力度,严防重大事故发生。

  (三)统筹兼顾,促进区域、城乡、产业的协调发展

  一是要牢牢把握机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继续加快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优势产业的培育,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西部开发的长效机制。继续鼓励和支持优势地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层次,进一步加快发展。要充分认识并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加快东部盟市发展。自治区将加大对东部盟市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和支持东部盟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拓展产品市场,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资源的统筹规划和合理调配。东部盟市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有利时机,深入研究国家相关政策,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加强与东北三省在产业项目、基础设施、政策措施等方面的对接,积极融入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

  二是要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坚持“突出发展大城市,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的思路,调整和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做大城市经济总量,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提高市政公用设施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满足新增人口对城市资源的需求。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积极探索经营城市的新模式,加快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步伐。依托旗县所在地和有条件的中心集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因地制宜地培育发展旗县主导产业,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吸引农村牧区人口转移。加快建立平等、有序、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体系,畅通人口转移渠道。认真解决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各级政府要带头清欠工程款,严肃查处拒不支付农民工工资的行为。

  三是要加快发展服务业,实现三次产业协调推进。认真贯彻自治区服务业发展纲要和60条优惠政策,放宽市场准入,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培育和引进服务业龙头企业。大力调整服务业结构,促进传统服务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交通运输和商贸流通业,推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特许经营等新型流通方式,建设一批重点物流园区和商品市场。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旅游业,大力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整合资源,突出特色,打造品牌。按照管办分离、打破垄断、充分竞争的原则,加快推进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服务业的发展,促进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继续加快金融保险、社区服务、信息产业、咨询中介等新型服务业发展。

  (四)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财税金融对经济的保障支持作用

  第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着眼于自治区的长远发展,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全年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00亿元。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努力扩大单位自筹和社会投资比重。优化投资结构,进一步向基础产业、基础设施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继续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坚决制止乱占滥用耕地行为,完善征地补偿和安置制度,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认真执行行业准入标准,加快淘汰不符合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政策的落后生产能力,坚决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强市场物价监管,密切关注物价走势,切实把物价上涨幅度控制在预期目标之内。进一步完善鼓励和引导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改善消费环境,积极开拓农村牧区消费市场,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第二,着力提高财政的调控能力。要狠抓财源建设,巩固主导财源,开发新兴财源,建立重点突出、基础扎实、结构合理的财源体系。坚持依法治税,加强税收监管,堵塞各种漏洞,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公共服务支出需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扩大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范围。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缓解县乡财政困难。严肃财经纪律,管好用好国债资金和其它专项资金,确保资金封闭运行、专款专用。抓紧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严肃查处挤占、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安全和高效。高度重视审计工作,有效发挥审计职能作用,积极运用审计成果。

  第三,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加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和联系,落实好自治区与国家有关金融机构的合作协议,支持金融机构拓展服务领域,扩大信贷规模。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落实各项担保政策,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加快发展地区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城市商业银行。密切与区外金融机构的联系,做好金融机构的引进工作。加强资本市场建设,扩大证券、信托、股权等多种融资渠道,积极支持我区企业在境内外上市。

  (五)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步伐。继续抓好包钢、天野化工集团等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完成大型国有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全面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加快劣势企业退出市场和资源枯竭矿山关闭破产工作。创造平等竞争、一视同仁的法制、政策和市场环境,进一步完善并认真落实好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公用事业领域,参与国有企业改制和重组。进一步完善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加强企业行为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全面推进农村牧区税费改革,搞好配套的乡镇机构改革、农村牧区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继续深化科技、教育等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面向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全年力争引进区外国内资金900亿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0亿美元。要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着力打造具有政策、资源、产业优势的引资“洼地”,加快引进技术水平高、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和大项目,同时积极引进有利于扩大就业、统筹城乡的中小项目,坚决制止低水平、高污染项目向我区转移。认真做好项目的推介对接和后备项目的筛选储备,加强对已签订协议和在建项目的跟踪服务,抓好项目的落地开工。积极参与环渤海经济圈等区域经济协作。按照政经结合、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深入推进“向北开放”。加强与俄蒙在各个层面上的往来,不断拓展合作领域,特别是在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合作,落实好已经达成的协议。要充分利用好口岸资源,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口岸加工贸易。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加大高附加值及优势产品的出口力度,做大外贸进出口总量。

  (六)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加速成果转化为目标,推动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在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环境治理等重点领域,加快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引进步伐,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依靠科技提升产业层次,优化产品结构。抓好科技研发载体建设,积极打造呼包高新技术产业带。加快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视信息安全工作。坚持教育的先导地位。加快“两基”攻坚、中小学二期危房改造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工程建设,切实把“两免一补”政策落到实处。限期解决教师工资的陈欠问题,坚决杜绝新的拖欠。按照合理布局、相对集中的原则,进一步调整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整合高校办学资源,促进扩大招生与提高办学质量的有机统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引导民办教育发展。优先发展民族教育,鼓励有条件的盟市、旗县对农村牧区少数民族学生给予扶助。高度重视人才开发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三个关键环节,深入实施各项人才工程,建立健全人才资源开发多元投入机制,加快高层次和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导专业适用人才向农村牧区流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关心、支持人才的良好氛围。

  加快民族文化大区建设。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文化发展纲要和支持文化发展的各项经济政策,整合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坚持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继续实施精品文化工程,鼓励优秀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体制创新,加快文化企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重点城市建设一批标志性的文化工程。积极推进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加强“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建设。重视自然科学研究,繁荣哲学和社会科学。加强文物保护,弘扬优秀文化。

  大力发展医疗卫生等各项事业。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的发生与蔓延。改善农村牧区医疗卫生条件,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搞好中心集镇卫生院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切实解决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加强规划指导,认真做好地方病防治工作。强化监督管理,规范医疗卫生服务行为。积极推进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区卫生事业。优化整合蒙医蒙药资源,提高蒙医药产业化水平。认真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制定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积极推进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和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做好“十运会”备战工作。

  (七)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要的是坚决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大局。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团结教育,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坚决反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

  切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要把控制失业率作为重要调控目标,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立足于改革发展和结构调整解决就业问题,加快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不折不扣地落实财政补助、小额贷款和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统筹做好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和复转军人安置工作。加快劳动力市场培育和建设,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的稳定性。要逐步建立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城市低保和“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建立健全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保障体系,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补助水平,努力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探索农村牧区低保制度。

  认真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认真研究解决地区、城乡、行业、部门收入差距大的问题。严格执行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搞活事业单位分配制度,积极推进国家公职人员福利待遇货币化。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切实解决困难家庭和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实际困难。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高度重视并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加强防灾救灾工作,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维护人民群众消费安全和市场经济秩序。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严格依法、依政策办事,坚决纠正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国有企业转制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积极预防并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为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大力开展学习牛玉儒同志先进事迹活动,激励广大干部奋发有为、勤政为民。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重视大学生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全民素质。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区方略,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努力提高办理议案的质量和效率。加快实施政务公开,规范厂务和村务公开。扩大基层民主,落实村民自治制度,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识。认真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关心和支持军队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

  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各级政府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政府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能力。

  一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发展规划等,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公平竞争的条件。注重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强市场监管,建立科学的市场准入标准和制度,正确引导企业和投资者的经济行为。认真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完善政策法规,依法管理社会事务。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二是严格依法行政。深入贯彻落实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社会事务,依法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加强政府立法工作,扩大公众参与程度,提高立法质量。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

  三是科学民主决策。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使政府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建立健全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加快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纠错改正机制。认真开展经济普查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是切实改进政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敢于触及矛盾,善于破解难题,认真做好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继续大力精简会议、文件,改进会风、文风,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上。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透明度。

  五是加强廉政建设。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贯彻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严肃惩处腐败分子。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切实解决以权谋私、与民争利和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繁重而艰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进取,扎实工作,为进一步开创自治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