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概况>> 中国简况
 
关于1979年国家决算、1980年国家预算草案等的报告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03月11日   来源:人民日报

关于1979年国家决算、1980年国家预算草案和1981年国家概算的报告   

——1980年8月30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财政部部长王丙乾


    各位代表:

    我受国务院的委托,现在向大会提出1979年国家决算、1980年国家预算草案和1981年国家概算的报告,请予审查。

    一、1979年国家决算

    1979年,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决定,实现了全国工作着重点的伟大转移,开始进行了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工作。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状况有了改善,各项生产建设事业有了新的发展。这一年的国家财政,无论在调整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方面,还是在改革财政体制,扩大地方和企业财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调整被林彪、“四人帮”破坏所造成的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状况,逐步解决生产和生活方面多年遗留下来的问题,国家财政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去年五届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1979年国家预算,总收入和总支出各为1,120亿元,收支平衡。现在根据执行的结果,已汇总编成1979年国家决算。决算的主要情况如下:

    1979年国家决算总收入为1,103.3亿元,扣除原来预算中没有列入的国外借款收入35.3亿元,国内财政收入为1,068亿元,完成预算的95.4%。其中:企业收入492.9亿元,完成预算的88.6%;各项税收537.8亿元,完成预算的99.7%;其他收入6.5亿元,完成预算的272.5%;中央财政集中的企业基本折旧基金24.6亿元,完成预算的112%。

    1979年国家决算总支出为1,273.9亿元,扣除原来预算中没有列入的利用国外借款安排的基本建设拨款等70.9亿元,国内财政支出为1,203亿元,完成预算的107.4%。其中:国内基本建设拨款443.8亿元,完成预算的113.8%;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和新产品试制费72亿元,完成预算的128.6%;增拨企业流动资金和银行信贷资金52亿元,完成预算的106.2%;支援农村人民公社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90.1亿元,完成预算的127.8%;文教卫生科学事业费132.1亿元,完成预算的109.4%;国防战备费222.7亿元,完成预算的110.1%;行政管理费56.9亿元,完成预算的124.2%。

    1979年国家决算总收入和总支出相抵,支出大于收入170.6亿元。为了弥补这个差额,我们动用了历年财政结余80.4亿元,向中国人民银行透支了90.2亿元。

    1979年国家预算收入短收,支出超过,主要是为了配合经济的调整,采取了若干减收增支的措施,而这些又是为今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打基础非办不可的,并且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令人高兴的成效,促进了全国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的巩固和发展。

    (一)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减免了一部分农村税收,使农村得以休养生息,有利于较快地加强农业这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从去年夏收开始,国家提高了粮、棉、油、麻、甘蔗、甜菜、猪、牛、羊、鱼、蛋、蚕茧等18种主要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并对粮、棉、油实行了超购加价。国家财政用于这方面的补贴,当年达到78亿元,比预算超过13亿元。同时,国家对低产缺粮地区规定了农业税的起征点,起征点以下的免税,共减征农业税47亿斤。此外,对农村社队企业还适当提高了工商所得税的起征点,适当放宽了新办社队企业减税免税的年限,并且规定民族自治县(旗)和边境县的社队企业免征工商所得税5年。各项减税免税的数额,全年共达20亿元,比预算超过3亿元。通过发展农业生产和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1979年农民从集体分得的收入,每人平均达到83.4元,比上年增加9.4元。当然,地区之间是不平衡的。这是建国以来工农关系方面的一次重大调整,也是国民收入和国家财政分配方面的一次重大调整。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深远的作用。

    (二)积极安排劳动就业,增加部分职工的工资和实行奖励制度,职工的收入水平有所提高。1979年,通过各种就业途径共安排了城镇待业人员和其他人员以及国家统一分配的大中专应届毕业生共903万人,提高了40%职工的工资级别,调整了部分地区的工资类别,在国营企业中普遍实行了奖励制度,还对职工发给了副食品价格补贴。全国全民所有制职工的年平均工资达到705元,比1978年增加了61元。这一年,国家财政用于这方面的资金,总数达到75亿元,比预算超过25亿元。同时,国家还从基本建设投资中拨出专款,同地方和企业的机动财力合在一起,用于建设职工住宅。到去年年底,城镇和工矿区住宅建设竣工面积共达6,25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66%,是建国以来住宅建设最多的一年。应当说,1979年在国民经济调整中和国家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用于这方面的钱是不算少的,是尽了很大努力的。当然,目前还有一部分城镇待业人员需要继续安排;还有一部分没有奖金的科教卫生等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的人员收入增加不多,或者没有增加,有的实际生活水平还有所下降;城镇和工矿区的住宅还很紧张,这些问题尚有待今后继续解决。

    (三)扩大了地方和企业的财权,增加了他们的机动财力,有利于把国民经济搞活,促进增产增收,并逐步解决“骨头”和“肉”严重比例失调的状况。1979年,国家确定全国49个大中城市可以从工商利润中提取5%的城市建设资金,地方可以从县办工业企业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收入分成等,增加地方机动财力共20亿元。同时,在全国国营企业中普遍实行了提取企业基金的制度,并在四千多户工业企业和商业系统中试行了利润留成的办法,企业得到机动财力40亿元。以上两项,国家财政共拿出60多亿元,比预算超过20亿元。

    (四)较多地增加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资金,有利于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关系,活跃市场,适应人民购买力提高的需要。1979年,支援农村人民公社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共计90.1亿元,比预算超过19.6亿元。同时,国家除了安排轻纺工业的基本建设投资23亿元以外,还增加了轻纺工业挖潜改造措施费和专项贷款15亿元。国家还在燃料动力和原材料方面采取了优先供应的政策,支持轻纺工业的发展。这一年全国轻纺工业的增长速度达到9.6%,而重工业增长的速度为7.7%。人民生活迫切需要的各种主要日用工业品,如棉布、化纤织品、纸、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电视机、合成洗涤剂等,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这是多年来少有的。

    (五)增加了国防战备费支出。1979年,国防战备费共花了222.7亿元,比预算超过20.4亿元。为了反对霸权主义,保证有一个和平的环境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去年我们在这方面多花一点钱是完全必要的。

    (六)还要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实事求是地平反了大量的冤假错案。这对于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调动全国人民同心同德、专心致志搞四化,有着重大的意义。国家按照规定对恢复名誉的干部和职工补发了工资,有特殊困难的给予了补助。用于这方面的开支,据不完全统计有十几亿元。

    以上6个方面超过预算的数字,共计110多亿元。国家采取的这些重大措施,作用很大,成绩显著。在一年之内,我们办了这么多非办不可的事情,是多年来没有过的。由于国家用于调整价格、增加工资、扩大就业等提高人民生活方面的开支增加较多,而国内基本建设开支尽管做了压缩,但不可能一下子调整过来,战线仍然过长,决算比预算超过了53亿元。因此,1979年国家财政出现了赤字,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人们已经看到,国家采取这些措施以后,带来了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朝着协调的方向转变,带来了工农业生产和商品流通全面增长的大好形势,带来了城乡人民购买力的较大提高和生活的相应改善,各个方面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新气象。当然,在1979年国家预算执行中,由于我们对林彪、“四人帮”破坏的严重性估计不足,我们的工作也是有缺点和失误的。例如,基本建设中的国外引进项目同预算安排脱节;降低企业成本和扭转亏损的工作抓得不紧,计划没有完成;财政管理不严,有些该收的利润和税收没有收上来,有些该节省的开支没有节省下来;财经纪律松弛,损失浪费的现象在一些方面还相当严重,我们检查处理也不力;等等。这是今后需要注意改进和克服的。

    还需要说明的是,去年的财政赤字,有相当一部分是动用财政历年结余解决的,还有一部分是向银行透支解决的,但并未引起货币发行量的大量增加。这是因为;第一,去年全国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8.6%,轻工业总产值增长9.6%,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14.7%,增长幅度之大,是多年来少有的。由于农业丰收,轻纺工业增产,市场上吃的、穿的、用的商品,除了某些商品以外,一般说来,供应比较充分,因而人心是安定的,市场基本上是稳定和繁荣的。第二,去年城乡人民在银行的储蓄存款比年初增加了97亿元,增加数额之大,也是多年以来所没有的。它一方面说明人民群众勤俭持家,积极支援国家建设;另一方面也说明人民币的信誉是高的。第三,体制改革以后,国家有一部分财力转为地方和企业的机动财力,但当年并没有花完,转化为银行的存款。去年年底,企业专项基金存款、地方预算外存款、基本建设单位和机关、团体、部队的存款比年初增加的数字,共有67亿多元。这部分资金对财政赤字起了缓冲作用。以上3条,是去年财政出现赤字而没有给经济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的重要原因。当然,财政发生赤字,对经济生活终究是会有不利影响的。近年来某些商品的价格有所上涨,就是这种影响的一个反映。对此,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在处理财政问题上,我们历来的方针是:坚持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不打赤字预算。去年出现财政赤字,追根究底,是由于林彪、“四人帮”十年浩劫对国民经济所造成的严重破坏以及由此而积累下来的一系列问题引起的。我们在实践中深深感到,这些遗留问题,比原来预计的更为严重,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完全消除;加上我们建设中的某些缺点和失误,反映在财政上需要付出的代价,也比原来预计的更大一些。去年采取的许多重大的经济调整措施,包括调整价格、增加工资、发放奖金、安排就业等,都不是一次性的,都不是今年有了,下年可以没有的,它带有一定的连续性,不能不增加今后一、两年内国家财政平衡的压力。今后我们必须继续抓好农业和轻工业生产,保持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在预算执行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挖掘潜力,增收节支,并且在解决财政体制上统收统支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改进有关的财政制度,使它同经济体制的改革相适应。把这些工作做好了,就可以逐步减少赤字,以致最后消灭赤字,做到财政收支平衡。我们相信,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和生产建设事业的发展,这是一定能够做到的。

    二、1980年国家预算草案

    1980年国家财政面临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我们要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进一步扭据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状况,同时,认真发挥优势、保护竞争、推动联合,努力把国民经济搞活。要积极促进生产的发展,挖掘潜力,开辟财源,增加收入;坚决控制基本建设投资,有计划有步骤地降低积累率,并在生产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继续加强对农业和轻工业的支援,加强煤电油运和建材工业等薄弱环节,支持文教、卫生、科学事业的发展;继续本着积极而又稳妥的精神,抓紧财政体制、企业财务制度和税收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搞好财政工作。

    根据上述要求,1980年国家预算的总收入安排1,062.9亿元,总支出安排1,142.9亿元,收支相低,支大于收80亿元。这个差额,在执行中依靠增产节约,有可能缩小一些,不足的部分,准备通过向中国人民银行有息借款来解决。

    今年4月人大常委第十四次会议上,国务院在《关于1979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和1980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的报告》中曾经估算,1980年财政收入982亿元,财政支出1,022亿元,差额40亿元。现在根据上半年的执行情况和新出现的问题重新作了计算,并且增列了国外借款收入和用国外借款安排的基本建设拨款,以及当年还本付息支出,还考虑了追加电力投资、特大抗旱防汛经费,增加公检法机构人员必要的支出,以及猪肉削价补贴等,因此,收支数字都有所增加,差额也有扩大。

    1980年的预算总收入中,企业收入为460.6亿元,各项税收为544亿元,其他收入为2.4亿元,中央财政集中的企业基本折旧基金为22亿元,国外借款收入为33.9亿元。

    1980年的国家预算总收入,同上年比较,减少40.4亿元。这是因为去年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调整部分职工工资、扩大劳动就业等,都是在年度中间陆续执行的,因而它影响财政收入的数字,去年只是几个月的,今年则是全年的。而且今年还要调整棉花、医药、生铁、焦炭等产品的价格,提高试行利润留成制度的企业和铁道系统的折旧率。如果按可比口径计算,1980年的财政收入则增加64亿元,增长6%。它同工农业总产值计划增长5.5%的速度是基本适应的,也是打得比较积极和可靠的。

    还需要说明的是,目前财政上负担的价格补贴较多,1980年各种价格补贴共达二百多亿元。其中,有的是基本消费品补贴,如粮、棉、油、肉、蛋、蔬菜、民用煤等,约120亿元;有的是农产品超购加价补贴,约五十多亿元;有的是农业生产资料和支农工业品优待价补贴,约30亿元。如果加上房租补贴、交通补贴和其它补贴,数字还大得多。这些价格补贴,都是冲减财政收入的,这就不能不对财政收入的增长发生影响。但是应当肯定,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这种价格补贴,对于保证人民生活的稳定和改善,促进全国安定团结,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应当把这件事办得更好。

    1980年的国家预算总支出,同上年比较,减少131亿元。各类主要支出的情况是:

    (一)基本建设拨款373.5亿元,比上年减少141亿多元。其中,国家预算直接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241.5亿元,地方用机动财力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和唐山包干投资21.3亿元,基建储备等支出47.4亿元,利用国外借款安排的基建拨款等63.3亿元。需要说明的是,国家安排的基建投资减下来了,但地方和企业用预算外资金安排的自筹基建增加了,各种基建性质的贷款也增加了,因此,基本建设总的规模仍然维持500亿元的水平。这就需要把预算内和预算外、财政和信贷、国内资金和国外借款结合起来安排,把分散的资金引导到国家急需的生产建设上来,严格控制基本建设规模。今后,有必要建立综合财政计划,加强国家财力和物力的综合平衡。

    (二)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和新产品试制费69.8亿元,比上年减少2.2亿元。除了国家预算直接拨款的这部分资金以外,1980年国营企业按规定提取的基本折旧基金和利润留成中用于发展生产的部分,还有160亿元,总的算帐,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和新产品试制费是不少的。只要统筹安排,合理使用,是可以发挥很大效果的。

    (三)增拨企业流动资金和银行信贷资金37.2亿元,比上年减少14.8亿元。预算上安排的这部分资金,主要是用于新投产企业和某些特殊储备的需要。考虑到当前企业中物资积压严重、占用资金过多的情况相当普遍,原有企业增产所需的资金主要应当通过改善经营管理,减少物资积压,挖掘现有资金潜力来解决。

    (四)支援农村人民公社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77.4亿元,比上年减少12.7亿元。如果加上农业方面的基建投资、流动资金和农村救济费等支出66.6亿元,增加农业贷款24亿元,1980年国家用于农业的资金共达168亿元,总的数字是不小的。

    (五)文教、卫生、科学事业费148.3亿元,比上年增加16.2亿元。加快教育和科学事业的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而且多年来欠帐较多,这方面的支出应该多增加一些。今年根据国家财力的可能,作了适当的增加。由于目前国家财力、物力有限,有些问题尚须逐步解决。

    (六)国防战备费193.3亿元,比上年减少29.4亿元。

    (七)行政管理费57.8亿元,比上年增加9,000万元。

    (八)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发展资金5亿元。这是从今年开始设置的,重点用于革命老根据地、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和经济基础比较差的地区,加快发展生产。

    (九)总预备费18.8亿元。

    (十)国外借款还本付息支出21.7亿元,主要是前几年利用外资引进技术设备签订的合同,由国家财政统借统还的部分,从今年起陆续还本付息。

    关于国外借款的情况,预计到1980年底,扣除到期还本的部分,国家财政统借的数字为34亿美元。为了尽快地发挥国外借款的经济效果,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的计划和管理工作。特别是在最近几年,一定要同国民经济的调整相结合,同克服我们经济中的某些薄弱环节相结合,并且要充分考虑贷款条件、国内配套和偿还能力。今后凡是需要由国家财政统还的部分,都必须由国家财政统借,列入国家计划,并要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切实加强管理,坚决克服目前管理不严、互相脱节的现象。

    各位代表:1980年已经过去七个多月了。头七个月国民经济计划的执行情况是很好的。工业生产超过了计划的增长速度,特别是轻纺工业生产,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商业购销两旺,市场情况良好。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城镇储蓄比去年年底增加47亿元。从一至七月份财政收支来看,情况也是好的:收入577亿元,完成全年预算的54.3%;支出582.6亿元,完成全年预算的51%;收支相抵,支大于收5.6亿元。

    根据历年的规律,支出的大头在下半年,特别是在第四季度;而今年收入减少的因素,如企业应当提取的利润留成、职工增加的工资和棉花的调价等,大部分要在年内后几个月里反映出来。我们不能因为头七个月财政收支情况比较好,而放松今后几个月的工作。为了实现全年预算任务,力争收入超过一些,支出节省一些,缩小收支差额,还需要作艰巨的努力。

    三、1981年国家概算

    1981年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第六个5年计划的第一年。根据国家确定的方针、政策和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的要求,国家财政必须在继续调整经济和进一步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各项收支,促进各方面事业的协调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必须在1980年财政收支差额缩小之后,1981年进一步缩小差额,为建立稳固和平衡的财政打下基础。必须配合经济体制的改革,继续改革财政、税收和企业财务制度,提高财政管理水平,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

    1981年的国家概算安排:总收入1,154.6亿元,总支出1,204.6亿元,收支相抵,支大于收50亿元。这个概算中,已经包括了国外借款收入和用国外借款安排的基建拨款,以及当年还本付息支出。

    1981年的概算总收入,同上年比较,增加91.7亿元。这是按照工农业生产增长的速度计算的,并且考虑了企业降低成本、挖掘潜力而增加的收入。在总收入中,企业收入496.2亿元,各项税收590亿元,其他收入2.4亿元,中央财政集中的企业基本折旧基金21亿元。

    1981年的概算总支出,同上年比较,增加61.7亿元。这是根据继续调整国民经济的要求安排的。其中,基本建设拨款375.8亿元,增拨企业流动资金20亿元,挖潜改造资金和新产品试制费67亿元,支援农村人民公社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88亿元,文教卫生科学事业费169.5亿元,国防战备费201.7亿元,行政管理费60.6亿元,总预备费26亿元。

    按照上述收支安排,1981年收入增加的数额大于支出增加的数额,这就比上年缩小了收支差额。尽管如此,1981年国家还将逐步解决没有奖金或者奖金很少的科研、教育、医务和机关工作人员适当增加收入的问题,继续安排几百万待业人员就业,城乡人民生活将进一步有所改善。

    由于“六五”时期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正在编制,1981年的国家概算将来还要根据“六五”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如果有较大的变动,再报请人大常委会审查。

    下面,着重报告一下财政制度的改革问题。财政资金的集中和分配,必须同经济体制的改革相适应。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在根据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逐步进行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组织各种经济的联合,实行计划指导下的竞争。财政制度的改革,从1978年就开始了。这一年的下半年,对国营企业实行了企业基金和职工奖励制度;1979年在一部分国营企业中试行利润留成制度,在一部分基本建设单位中试行拨款改贷款的制度,在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中试行经费包干制度,在农垦企业中实行财务包干办法,对农业税和工商税收也作了一些调整和改进;1980年改革了财政管理体制,还进行了税制改革的试点工作。总的说,这些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效果是好的。但是,这些改革还是初步的,今后几年内还要继续进行改革,并且把财政制度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协调起来。在今明两年内,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改革。

    (一)关于财政体制的改革。从今年开始,对广东和福建两省实行了定额包干的特殊体制,对其他省、市、自治区试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体制,即由过去所说的“吃大锅饭”改为“分灶吃饭”。地方多收了可以多支,少收了就要少支,自行安排资金平衡。(⑶⑷)对新疆、宁夏、内蒙古、西藏、广西五个民族自治区和云南、贵州、青海三个省,原有的特殊照顾仍予保留,中央补助的数额每年递增10%。1981年要在试行上述新体制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加以完善。

    (二)关于企业财务制度的改革。国营企业的利润留成制度,1980年已在6,600户工交企业中试行,1981年将全面推广。国家拨给国营企业的流动资金,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由国家财政征收流动资金占用费;国营企业的固定资金,从1981年起,由国家财政试行征收固定资金占用费,以促进国家资产的合理使用。对基本建设投资,除行政事业单位和少数项目外,从1981年起,全面推行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的制度。根据联合企业的发展情况及其经营特点,还要研究制定联合企业的财务制度。

    (三)关于税收制度的改革。1980年,要通过立法,开征中外合资企业的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搞好涉外征税工作。在机械、农机等行业中试行增值税,解决某些工业产品的重复征税问题。还要修订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的所得税法,以平衡和适当减轻他们的税收负担,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从1981年起,对国营企业扩大进行由上交利润改为征收所得税的试点,并相应开征收入调节税和资源税。

    以上这些改革,特别是税收制度的改革,关系到收入分配和经济的各个方面,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需要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需要经过试验,需要同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相配合和协调。我们要本着积极而又稳妥的精神,抓紧这些改革,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狠抓增产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提高经济效果,为实现今明两年的财政任务而奋斗

    目前全国政治经济形势很好。经过一年多来的紧张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确立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正在得到深入地贯彻执行,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改革工作正在顺利展开,并且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目前财政经济工作中还存在若干薄弱环节,各方面损失浪费的现象还不少,增产节约的潜力很大。为了实现今明两年的财政任务,必须组织动员广大干部和群众,进一步抓紧增产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大力提高经济效果,使国民经济有一个稳定的协调的发展。

    生产是财政的基础。大力促进生产,实现增产增收,是完成今明两年财政任务的重要保证。目前在不少企业中,消耗高、浪费大、亏损多、盈利水平低的现象还相当普遍。国营工业企业每百元销售额所提供的税收和利润,1979年是25元,比1965年的30元降低了16%。今年上半年工业企业的亏损额还有14亿元,应当迅速加以消除。今后不论办工业还是办农业,办得好与坏,都要以经济效果的有无和大小作为衡量的标准,一切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把人力、物力、财力用于最能发挥效益的方面。每个企业都要充分挖掘本企业的潜力,按照国家计划的要求,广开生产门路,保证完成国家下达的增产增收任务。要在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方面,进一步坚持优先供应的政策,保证轻纺工业增产更多更好的产品供应市场,保持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要积极采取措施,把能源消耗降下来,实现国家规定的节约能源的指标。要积极发展外贸、旅游和各项服务事业,认真做好侨汇方面的工作。要发动广大群众,加强企业管理,加强经济核算,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加盈利,为国家多作贡献。

    在严格控制基本建设规模的同时,努力提高投资效果,对于加快生产建设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五”时期的大中型项目,一般四、五年可以建成,现在平均十来年才能建成。投资回收的年限,有些行业“一五”时期平均为三、四年,现在平均在8年以上。有的建设项目建成以后,长期拖着不移交生产。还有的投产以后,年年发生亏损。如果一个大中型项目,要花10年才能建成,建成后国家的投资要8年以上才能回收,甚至有的还要国家来补贴它的亏损,那么,到本世纪末只有20年的时间,我们还能办多少事呢?我们搞四化需要的资金又从何而来呢?我们应当从基本建设战线长、浪费大、经济效果差这个铁面无情的历史事实中,认真吸取经验教训,下决心把那些条件不具备或者国家不急需的项目坚决压下来,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用到刀刃上,用到经济效果最好的项目上去。现在很需要制定一个检验基本建设投资效果和严肃基本建设纪律的法令,其中要规定所有的基本建设项目包括利用外资引进的先进技术和设备,都必须事先研究它的可行性,提出几种方案进行比较,择优选用,并严格按基建程序办事。对严重不负责任、造成无效投资,或者在建设中造成重大损失浪费的,要追究经济责任,给予纪律处分,直至法律制裁,而不能任其逍遥法外。

    企业流动资金的使用,也必须精打细算,努力提高经济效果。去年和今年上半年,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加快,节约了很大一笔资金。但是总的来说,目前资金占用仍然过多,物资大量积压,损失浪费严重。工业企业每百元销售收入占用的流动资金,1979年为33元,比1965年增加8元。钢材和机电产品,年年要求压缩库存,却年年增加新的积压。目前全国机电产品库存已增加到六百多亿元,钢材库存已增加到近2,000万吨。商业各部门冷背呆滞的商品也不少,积压了很大一笔资金。一定要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清产核资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调剂处理多余积压物资,把物资和资金搞活。商业企业要按照经济区域组织商品流通,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费用,加速资金周转。

    在非生产性领域里,应当继续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贯彻执行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节约非生产性开支、反对浪费的通知”,已开始收到良好的效果,出现了不少好的典型。但是,在一些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部队中,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单位利用外事活动的机会,购买高级消费品,挥霍浪费国家资金的情况还相当突出。有的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搞特殊化的不正之风,也没有完全刹住。要继续大力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的精神,把勤俭建国、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精兵简政,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大力节约各种非生产性开支,切实改变目前存在的那种机构臃肿、办事效率很低的状况。

    搞好增产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提高经济效果,必须切实加强财政监督,严格执行财经纪律。今年四、五月间,我们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财经纪律的检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检查,发现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存在着任意截留国家财政收入、擅自减免税收、随意提高价格、扩大成本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滥发奖金和补贴等情况,有的情节相当严重。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根子固然在于林彪、“四人帮”的长期干扰破坏,使党的纪律松弛了,法制观念淡薄了。而在一些领导干部中,不量力而行,急于求成和只顾局部、忽视整体的思想,也不能说不是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要加强财经纪律,首先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树立量力而行的指导思想,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加强全局观念。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从“渤海2号”事件中吸取教训,改进工作,都要以身作则,尊重科学,遵守法制,带头执行各项财经制度。对于违犯财经纪律的事件,一定要查明情况,严肃处理,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决不能以“下不为例”为借口,姑息纵容。因为“下不为例”实际上是“下可为例”,第二个、第三个继续违法乱纪的事情,就会接踵而来。要支持财政税务和财务会计人员履行职责,大胆工作;对于因坚持原则或者如实反映问题而遭到打击报复的同志,一定要给他们撑腰,从严惩办搞打击报复的人,以伸张正气,打击歪风。

    各位代表:目前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为实现今明两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和国家预算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尽管我们前进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发展的前景是很好的,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和逐步达到政财平衡是完全能够做到的。让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国各族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以及各民主党派、爱国人士和爱国侨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团结一致,为更好地完成今明两年的财政任务而奋斗。

    (《人民日报》1 9 8 0 0 9 1 3 第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