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概况
 
经济结构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9月11日   来源:统计局网站

    三、工业结构实现了从门类简单到齐全,从以轻工业为主到轻重工业共同发展转变,从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导向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共同发展的转变

    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门类不全。工业整体水平基本上处于手工作业状况,根本谈不上工业化和工业体系。只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工业结构极为简单,生产水平极为低下。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产业政策和专项规划,对工业经济内部结构进行了多次重大的调整。从“轻纺工业优先”、促进消费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到“优先发展基础工业和高技术产业”,再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整体工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高,工业结构基本实现了从结构简单到门类齐全,从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为辅到轻、重工业基本协调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工业主导,逐步向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共同发展的转变。

    建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建国之初,工业部门比较单一。经过60年的建设,工业行业发生根本性变化。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煤炭、石油加工、化工、机械、建材、轻纺、食品、医药等工业部门逐步发展壮大,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航空航天工业、汽车工业、电子工业等也从无到有,迅速发展起来。目前我国已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的全部工业门类我国都有。一个行业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

    轻、重工业关系逐步趋于协调。从建国初期至1978年,由于指导思想上的偏差和体制方面的原因,我国工业发展片面强调重工业的发展,在重工业内部又片面强调“以钢为纲”,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工业总产值中,轻、重工业的比重分别由1952年的64.5%、35.5%变为1978年的43.1%和56.9%。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对积累与消费、生产与生活等各方面关系的调整,轻工业发展步伐加快,工业结构严重重型化的倾向得以扭转。到1995年,轻、重工业比例调整到了47.3:52.7。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工业内部结构向更高层次的演进,以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航空航天工业及建筑业为主体的重化工业的加快发展,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高度,消费品加工主导型结构开始逐步向重化工业主导型结构转变。2008年,轻、重工业比重分别为28.9%和71.1%。

图6 1949-2008年我国轻重工业比例

    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紧紧把握当今世界经济走势和未来市场需求,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重大方案,加强对技术引进、技术创新和高新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方向的宏观引导,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了技术创新和高新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有力地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1995-2008年,全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7.0%上升至9.6%。目前我国部分工业产品生产技术和质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些高技术产品在国际上居领先地位。装备技术水平和国产化率稳步提升。1000万吨炼油设备国产化率已经达到90%。30万吨合成氨和52万吨尿素成套设备实现了国产化。火电设备已由亚临界参数向超临界、超超临界参数升级,水电设备生产技术由单机容量30万千瓦提高到70万千瓦,50万伏直流输变电设备实现了国产化。日产4000~6000吨规模生产线的装备国产化率达到90%。一些电解铝、铜冶炼、铅冶炼、锌冶炼等的生产工艺已经逐步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神舟”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更是集中显示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

    企业组织结构明显改善。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经济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现象比较普遍。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实施“抓大放小”的战略,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形成了一批有带动力、影响力的大企业集团,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工业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到2008年,大型工业企业集团拥有资产16247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的55.8%;实现营业收入12828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0.9%;实现利润总额912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6.8%。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