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概况>> 中国简况
 
新中国60周年: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重大比例日趋协调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9月15日   来源:统计局网站

    七、城乡结构实现了从城乡分割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转变

    改革开放前,由于传统的计划体制和严格的户籍制度的藩篱,城乡之间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工农业产品不能平等交易,城乡之间处于严格的分割状况。

    改革开放以后,城乡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一方面,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小城镇建设的加速推进和户籍管理制度和改革,促进了城乡经济相互交融和工农业产品交换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打破了城乡间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市场的隔离,为解决城乡分割,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机制的逐步形成,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发挥了重要作用。

    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改革开放前,由于人口就业压力巨大、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等方面的现实国情,城镇化进程缓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经济,尤其是大城市、城市群在社会经济中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1949-2007年,城市数量由132个发展到655个,其中,辖区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城市由3个增加至36个;100-200万人口的城市由7个增加至64个;50-100万人口的城市由6个增加至118个,50万人口以下的中小城市由134个增加至418个。城市人口比重明显上升。大量的乡村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1950-2008年,全国人口增长了1.45倍,而城镇人口增长了9.52倍,乡村人口仅增长了49.0%。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由1949年的10.6%上升到2008年的45.7%,上升了35.0个百分点,年平均上升0.59个百分点。乡村人口所占比重由89.4%下降到54.3%。三是小城镇发展呈现新局面。1978年全国建制镇2173个,2008年达19249个。小城镇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城乡分割的体制,促进了城乡融合、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图10 1949-2007年城市数量(个)

 

图11 1949-2008年城镇人口比重(%)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我国农村公路里程由1978年的59.6万公里增加到2008年的324.4万公里,增长了4.4倍。全国通公路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9.24%,通公路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的92.86%。2007年,乡村办水电站发电能力1366.6万千瓦,是1978年的6.0倍;农村用电量5509.9亿千瓦小时,是1978年的21.8倍。2008年,通邮的行政村比重已达98.4%,比1983年提高1.9个百分点。电话机、移动电话和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在农村普及的速度明显加快。2008年农村固定电话年末用户达10881.0万户,是1978年的159.2倍,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达99.7%,平均每百户拥有电话机67.0部、移动电话96.1部、计算机5.4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正在逐步形成,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正在逐步改变。

图12 1978-2008年农村公路及通信发展情况

图13 1978-2007年农村水电发展情况

|<<   上一页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