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概况>> 中国简况
 
2010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0年02月05日   来源:解放日报

    五、着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努力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

    (一)聚焦就业、社保、安居,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深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实施稳定岗位、职业培训、就业援助等三项计划,多渠道扩大和促进就业,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完善引导和扶持政策,充分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千方百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完善就业补贴机制,及时开展就业援助,帮助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加强来沪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进一步落实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的各项政策,加强创业公共服务,帮助更多的创业者成功创业。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推进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和基层调解组织建设,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保障是民生之基。继续完善保基本、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解除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统筹提高养老金待遇,城镇企业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人均分别增加170元和140元,“镇保”和“农保”领取养老金人员人均分别增加70元和35元。继续扩大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参保人群,试点柔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探索建立养老保险基金的多元筹资机制。做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完善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将城镇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基本医保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将大学生医保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保。调整医保药品目录。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和工伤保险待遇。完善小城镇社会保险制度。做好来沪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制度与国家有关社会保险办法的衔接。鼓励发展商业保险。改善低收入群众生活,提高最低工资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完善分类救助政策,实行医疗救助实时结算。健全居民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着力解决家庭支出型贫困问题。尊重历史,立足现实,努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善支援外地建设退休回沪定居人员的生活和医疗帮困政策,对企业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增发一次性丧葬抚恤金。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新建养老床位1万张,为25万名老年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一步鼓励和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开展老年人乐于参与、适合参与、方便参与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加强残疾人就业援助和康复服务。倡导“人人可慈善”理念,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住房是民生之要。坚持以居住为主、以市民消费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健全房地产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尽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居住问题。把住房保障作为民生工作的重点,花更大力气加快建设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动迁安置房、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编制并公布保障性住房发展规划,落实保障性住房用地,加快保障性住房大型居住社区及其教育、卫生、商业、社区服务、为老年人服务等配套建设。着力解决最困难市民的住房问题,做好廉租对象收入标准放宽后的申请审核及配租工作,提高实物配租比例,实现新增廉租对象应保尽保。着力解决新上海人、年轻人的住房困难,加快实施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下半年在中心城区全面推开,完善配套政策体系,逐步放宽准入标准,有序扩大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和供应,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约400万平方米。着力解决本市居民历史遗留的住房困难,落实和完善旧区改造事前征询等制度,建立旧区改造基金,制定配套支持政策,继续推进杨浦平凉西块、虹口虹镇老街、黄浦董家渡13、15街坊等重点地块改造,鼓励有条件的区加大旧区改造力度,新开工建设动迁安置房约800万平方米。着力解决部分群众过渡性住房困难,积极推进公共租赁房、单位租赁房、人才公寓等租赁住房建设。按照诚信、规范、透明、法治要求,加强和完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均衡增加住宅用地总量,优化供地结构,依法严肃处理违规囤地,强化市场监管,抑制投资,打击投机,加强对住房租赁市场的培育和规范,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交通出行牵系千家万户。坚持行业公益性与运作市场化相结合,深入推进公交行业改革发展。落实公交优先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把强化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突出网络化运营,加强科学化管理,采取更加有力的管理措施,确保轨道交通安全有序运行。着力完善地面公交服务,调整优化地面公交线网,加强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的衔接,在重要交通枢纽、集散地与大型居住区之间,进一步开通一批低价、便捷的社区巴士线路。进一步提高公交行业一线职工收入水平。改善出租汽车行业发展环境,稳步提高驾驶员营运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坚决严格规范交通行政执法,坚决依法整治非法营运行为,维护交通运营市场的正常秩序。

    (二)推进社会事业领域改革,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教育决定城市的未来,关系人的终身发展。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化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降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难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继续推进中心城区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向郊区辐射,努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完成来沪从业人员子女学校纳入民办教育管理,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来沪从业人员同住子女全部进入公办学校或政府委托的民办小学就读,免收学杂费和课本费,努力让生活在上海的每一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新建50所幼儿园。鼓励高中办出特色。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深入推进高校发展定位规划,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结构,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以就业为导向,加强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体系建设,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推进中高职的有机衔接和联动发展。重视发展特殊教育。积极发展终身教育。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扶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体现。要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看病就医问题。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点疾病预防控制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继续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控。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进一步减轻群众的用药负担。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管理。稳步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试点,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方便的医疗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积极发展高端医疗服务业。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提高临床医师技能和水平。推进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化工程建设。落实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继续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在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等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和管理制度。继续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开展优生促进工程和人口早期启蒙工程,完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发展妇女儿童事业。

    文化体育繁荣发展,彰显城市的魅力、活力和软实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都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鼓励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让广大群众就近便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推进上海交响乐团、上海京剧院迁建等重大文化工程建设,促进文艺院团提升水平。推进全市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数字化整体转换,加快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等各项改革,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增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等的文化原创和传播能力。鼓励各种文化创新活动,着力营造更加开放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大历史文化风貌区、优秀历史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积极推进苏州河、黄浦江沿岸文化遗存开发利用。强化文化市场监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启动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进一步做好档案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做好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备战和参赛工作。办好市第十四届运动会。推进2011年第十四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场馆建设,做好赛事筹备工作。

    (三)创新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着力加强社会管理

    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是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基本保障。要健全社区管理服务网络,规范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完善社区居民生活服务体系。推进居委会、村委会自治能力建设,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和业委会建设。建立社区警民沟通、警社合作机制,完善社会化防治体系。加快实有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共建共享平台建设,探索“两个实有”全覆盖服务和管理的长效机制。开展第六次人口普查。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分类指导,鼓励公益性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推进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服务水平。

    加强基本制度建设,妥善化解社会矛盾。落实和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机制。健全初次信访事项评估督查、疑难信访事项核查终结、基层信访代理等机制,推行联合接访、律师参与信访,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建立健全乡镇、街道综治中心,构建综合治理大平台,加快形成基层大调解工作格局,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维护团结和谐的局面。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作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支持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参与上海现代化建设。积极做好对台工作。增强全民国防观念,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进一步做好拥军优抚安置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六、依靠制度创新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紧紧围绕“两高一少”目标,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作风建设为保证,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信息公开为重点,加快政府管理创新,着力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和为民服务的能力。

    (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高行政效率

    行政效率是衡量政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准。继续推进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再取消一批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方式,扩大告知承诺和并联审批的实施范围,再简化一批事项的审批环节,再下放一批事项的审批权到区县。规范审批行为,加强标准化建设,实行目录管理。建成市级网上行政审批管理和服务平台,分批推动部门审批事项上网,力争年底全面实现网上审批。建立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对审批事项的全面、实时监控。积极推进部门内部处室审批权相对集中,更加注重加强政府服务与过程监管。

    深化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尤其是工本类、资质资格类、登记类等收费事项。依法严控新增收费。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实施预算统一管理,从制度上实现部门开支与各类管理服务性收费的完全隔离。

    健全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制定实施办法,进一步扩大行政问责范围。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注重实绩和群众公认,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切实加强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推进各类应用事项上网和网上协同办事,增强政府网站的办事服务功能。

    (二)扩大政府信息公开,不断提高行政透明度

    公开透明是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重要标志。切实加大政府投资项目、公共政策、公共服务信息的公开力度。公开“扩内需、保增长”政府投资项目的相关情况,以及年度重大建设项目进展情况。公开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各类中长期规划及实施评估报告等信息。加大公共政策、产业政策和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类信息的公开力度。

    推进财政性资金和社会公共资金公开透明运行。以部门预算、预算执行、财政转移支付为重点,依法有序地扩大预算信息公开,向市人代会报送的部门预算数量增加到100个。对部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专项资金,主动公开使用管理办法、操作流程和资金分配结果。公开地方政府债券筹集资金、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贷款道路建设车辆通行费、彩票公益金等政府非税收入情况,以及各类社会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房屋维修基金等社会公共资金的年度收支情况。

    依法推进审计公开。公开非税收入和社会公共资金的审计结果,逐步公开政府部门、国有企业、事业组织及其他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审计结果。加大审计整改工作力度,完善审计整改报告、督查、结果通报和公告等制度,以公开促整改。

    (三)继续加快职能转变,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全面完成政企分开改革,将所有市级政府部门直属企业划转市国资委监管,推动国资监管实现全覆盖。全面完成与企业协会的政社分开改革,实现企业协会与政府部门在人员、机构、财务、资产上的全部分开。进一步理顺市与区县职能关系,向区县特别是郊区下放更多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激发区县发展活力。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着力优化支出结构,继续在改善民生、加强公共服务、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加大投入。加强支出管理,将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改革拓展到所有市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按照建立完整政府预算体系的要求,研究建立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组成有机衔接的政府预算体系,统筹政府公共资源配置。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项目预算方式。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稳步扩大电子采购的范围和规模,试行通用产品市、区统一采购。落实统一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坚持依法治税,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模式。

    (四)严格规范行政执法,切实增强依法行政能力

    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制度化。全面清理行政执法依据,制定完善相关法规规章,为公正廉洁执法提供有力支撑。加快建立健全行政自由裁量权基准、执法主体资格等制度,坚决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度,推进行政处罚类信息公开,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起到实效。规范行政执法罚没款管理,建立全市统一的管理平台,推进罚没款收支情况公开,坚决杜绝收支挂钩。加强对执法的财政经费保障。从严管理行政执法队伍,开展分期、分批全员培训,严格执法人员资格管理,落实持证上岗制度,不合格人员一律不得上岗执法。

    切实做好依法行政各项基础性工作。突出保障世博、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公共安全等重点,积极推进政府规章建设。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执行有效期制度、评估清理制度和备案审查制度,切实清理不合法、不合理的规定。进一步提高行政复议工作质量,坚决纠正各种违规行政行为,切实做到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五)注重制度规范,进一步加强勤政廉政建设

    完善政府决策制度。坚决执行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合法性审查、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决策后评估等决策制度。对重大公共政策,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和程序,加强多层面、多方案分析论证,充分吸纳社会意见。健全决策责任制和重大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

    健全监督机制。以新增投资项目、重大工程项目和涉及民生的专项资金为重点,加大审计监督与行政监察力度。全面加强对筹办世博会资金全过程审计监督,确保所有资金使用经得起最严格审计。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高度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

    加强廉政建设。坚决惩治一切贪污腐败,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积极探索“制度加科技”的预防腐败新机制,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深入开展纠风工作,完善政风行风测评等制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行为、作风,直接影响行政效能,直接关系政府形象。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厉行节约,继续严格控制会议、公费出国、公务购车用车等经费支出,坚决取消一切不必要、不合理的行政开支。高度重视公务员能力培养,完善公务员选调交流制度,扩大交流范围,逐步形成来自基层一线的公务员培养选拔链,引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更多地到基层锻炼,切实增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按照快报事实、慎报原因、求实为本、依法处置的原则,完善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协调机制,强化对社会公众事件的分析研判,增强应对处置能力。

    群众观点须臾不能忘记。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都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摆正人民公仆的位置,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深入群众中间,紧贴群众脉搏,尊重群众意愿,尽心解难事,诚心办实事,热心做好事,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福祉。

    各位代表,高质量编制好“十二五”规划,是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将围绕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把编制“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作为集思广益、形成共识的过程,组织开展全市大讨论,聚焦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完善城市建设和管理体系、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大都市建设、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等重大问题,谋划新发展,探求新思路。

    各位代表,世博正在走来,世界关注上海。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上海市委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凝聚力量,奋力拼搏,开拓创新,成功举办世博会,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努力把“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