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子海:从3个方面理性看待22省份下调预期增长目标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3-07 10:21 来源: 中国政府网
【字体: 打印本页

2014年3月7日(周五)上午9时30分,发展改革委政研室主任施子海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解读《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并与网友在线交流。

[网友MOMO]:去年不少省份的GDP增速下降了,今年又都下调了预期目标,您怎么看?在这样的情况下,计划报告里面提到今年全国增长目标仍为7.5%左右,三年未变。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

[施子海]:跟2012年相比,2013年有25个省份实际增长速度有所放慢,有16个省份可以说没有达到地方预期的增长目标,有1个省份跟预期目标是一致的,有14个省份比预期目标要高一些。总体来说,中西部地区普遍快于东部地区,但区域间经济运行差异比较大,东部地区基本比较平稳的状态,中西部地区降幅明显收窄,西部地区回落比较明显,东北地区缓中有忧,这种分化的特点比较明显。

从今年各地预期增速来看,有22个省份下调了预期增长目标,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8个省份跟去年保持一致,基本是中部和东部地区比较多一些。广东省有小幅上调,有23个省份今年预期目标要低于去年的实际增速,对这个问题我们也要作全面地、理性地看待。

一方面,经济潜在增长率逐步下降。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条件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劳动力和要素成本也在逐步上升,环境资源约束也在进一步增强,我们发展的后发优势正在逐步减弱,经济增长逐步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阶段转化。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区对经济增长预期有所下调,体现了经济增长率下降的客观现实,我们觉得这也是遵循经济规律的一种理性选择。

二方面,转方式、调结构会对短期经济增长造成影响。转方式、调结构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需要把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否则资源、市场、资金各种关系会绷得比较紧,解决资源瓶颈,也倒逼地方加快转型升级,化解过剩产能,这对短期经济增长会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过去主要靠投资拉动的一些地区,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可能会更加明显。

三方面,科学发展理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环境、质量效益、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权重。考核评价体系调整,科学发展理念深化,推动了地方更好根据经济发展规律和本地实际、更加理性务实地确定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目标。

关于今年全国的经济增长目标,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已经明确了,今年确定为7.5%左右,我理解这是统筹考虑抓改革、促调整、惠民生、防风险等各个方面的因素确定的,是经过多方权衡、反复比较。主要有这么几个考虑:

一是速度不宜定得过低。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稳定和扩大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都要有一定的合理速度来支撑。同时进一步减少贫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更需要有足够的发展。特别是今年部分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一部分就业人员需要重新进行安置,特别是高校毕业生今年要达到727万,比去年增加28万,所以7.5%的增长目标有利于稳定和扩大就业。

二是速度也不宜定得过高。现在我国已经到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倒逼机制的作用,促进转型升级。

三是今年稳增长的有利条件也不少。全面深化改革将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市场主体活力,一系列稳增长措施效应也会持续显现,从消费、投资、外需这三驾马车来说,都有一定的支撑。同时这一目标与最近两年的目标持平。刚才网民说三年都在7.5%左右,这个目标能够比较好地反映经济的走势,也有利于向市场和社会传递比较明确的信号,来稳定市场预期,稳定社会预期。

四是7.5%左右的目标是预期性、引导性目标。中央明确要求,各地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合理确定增长速度,不搞层层加码和盲目攀比,把精力主要集中在转方式、调结构上来,努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所以我们认为今年7.5%左右预期增长目标,既考虑了需要,也兼顾了可能,是适当的也是合理的。我们希望经济增长既不要突破上限,也不要滑出下限,保持在合理区间内。

    今年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安排情况: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是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是1000万人以上,登记失业率在4.6%以内,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5%左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单位GDP能耗下降3.9%以上,碳排放量下降4%,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基本建成480万套,新开工700万套以上。

责任编辑: 康丽琳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