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改变”对原有的退休制度从体制机制上实现了重大的变革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3-08 13:11 来源: 中国政府网
【字体: 打印本页

2015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年度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政府如何采取措施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鼓励小型微型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在养老保险改革方面,去年一年推行改革的成果如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退休金是否会减少?2015年3月8日11时30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政策研究司副司长兼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做客中国政府网,与网友在线交流,并回答网友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网友们非常关注,在报告当中我们也看到了相关的内容,网友“早睡早起”问到,改革后的退休制度与原来的退休制度区别在哪里?现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过程当中会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

[李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确实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应该说去年中央下了很大的决心推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破除了以前大家常讲的“双轨制”,对原有的退休制度从体制机制上实现了重大的变革。网友说的这个变化,我可以把它概括为“五个改变”。

第一,改变了养老待遇的筹资机制,怎么说呢?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费主要是由财政或单位来承担的,它的经费来源根据财政拨款方式分为财政全额拨款、财政差额拨款和单位自收自支,也就是说,除部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以外,绝大多数机关事业单位对退休费都是由财政资金来承担的,筹资渠道比较单一。

那么改革后实行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养老保险费,单位缴费部分由用人单位承担,个人缴费部分从本人工资收入中扣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从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财政对养老保险基金承担兜底的责任。这样,就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筹资机制,形成国家、单位、个人三方共同承担的新的筹资机制,每一个在职工作人员都要为自己将来养老履行缴费义务。

第二,改变了养老待遇的计发办法,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休费标准是按照本人退休前的最终工资的一定比例来分档计发的。分档比较粗,不能准确充分体现全部职业生涯所作出的贡献。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是按照本人历年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多少、长短来计算,工作人员职务、工资变动可以精细计算到每年、甚至每个月,能够体现个人全部职业生涯所作出的贡献,因而更加公平,也更富有激励性。

第三,改变了养老待遇的调整办法。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休费的调整是和在职人员工资调整一并布置,没有建立正常调整机制,调整时间、标准都不固定。

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与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统筹考虑,一并实施,逐步建立起兼顾各类人员的养老保障待遇调整机制,避免因待遇调整机制不同导致攀比,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谈到,我们企业退休养老金已着手第11次调整,以后机关事业退休金也会跟着企业同步通盘来考虑。

第四,改变了养老待遇的发放方式。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休费由所在单位负责发放,部分财政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受单位经济效益影响,可能会出现拖欠退休费情况,从而影响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水平。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实行社会化发放,通过金融机构按时足额直接发放到每个退休人员的银行账户里。这样,单位经济效益好坏,甚至你这个单位以后在不在了,都不会影响到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到养老金,基本生活可以得到切实保障。

第五,改变了人员流动难现状。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企业之间相互流动时,因为制度不同,养老保险关系难以正常接续。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能够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正常转移衔接,将有利于促进人员的正常合理流动。

刚才谈到改革过程当中有什么困难,怎么解决?机关事业单位现行退休制度实行60年,对于稳定干部队伍发挥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它也逐步暴露出一些矛盾,前面我也谈到了,出现了所谓“双轨制”的问题。

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度破解“双轨制”它最主要的困难就是来自于怎么样在设计制度过程中既尊重历史,同时又要兼顾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具体体现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制度,特别是养老待遇的平稳衔接,一个是政策怎么平稳衔接过渡,二个是待遇怎么平稳衔接过渡,为了稳妥推进这项改革,我们也确定了“一个统一、五个同步”的思路。

“一个统一、五个同步”去年年底马凯副总理向全国人大做了详细的解释,也做了充分的报告,我这里不细解释。从各方面反馈情况看,这一改革举措是抓住了破除双轨制这个主要矛盾,有利于建立制度公平、规则公平的养老制度,也有助于形成社会共识,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进。

责任编辑: 刘啸萱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