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失效的行政审批事项 提高含金量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3-10 11:18 来源: 中国政府网
【字体: 打印本页

2015年3月5日上午9时,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年度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2015年简政放权重点任务是什么?工商总局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什么样的环境?民政部在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方面取消下放了哪些审批事项?2015年3月10日10时,民政部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李勇,工商总局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于法昌,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满传做客中国政府网,与网友在线交流,并回答网友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我们也能够感受到政府部门在“放”的这些措施上增加了含金量。我们也想再看一看2014年简政放权取得的成绩,我们看这个成绩单的时候,怎么来看它的数字所代表的力度和进展情况。看上去数量不少,含金量怎么样?

[王满传]总理的工作报告里把去年简政放权的主要成绩都讲得很清楚,包括取消了2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如职业资格的许可和认定事项等等。可能有很多网友会关心这个问题,新一届政府上任之初提出本届政府要减少行政审批事项1/3以上,现在用两年时间提前完成,我初步算了一下大概减少530多项,超过了1/3。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要再取消200项。今年总理工作报告说去年全年取消了246项,这仅是行政审批一项,其他的都还没有包括。我们感觉力度在逐步加大,而不是在减弱。

含金量怎样?去年我们受国务院委托,由国家行政学院对简政放权做第三方评估,在做第三方评估的时候我们就下去调研,因为特别关注这个问题,当时我们采取“六评一看”的办法。第一是评改革目标,第二是评数量,第三就是评含金量,我们召开一些座谈会,确实有不同的看法。2013年以来到去年年中取消的4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有一部分确实含金量不高。为什么呢?因为有一部分过去已经失效的行政审批事项,一直没有清理,趁着这个机会一定要清理掉。

我没有仔细算过,当时我们做评估的时候发现,无论是专家还是一些企业家反映的,他们会举例,说哪个项目放在这里有什么意义,结果发现他们举的例子很多是重复的,我个人也关注这个问题,我估计了一下大概有百分之十几的样子,就是含金量相对比较低的,这是我们自己做的一个梳理。另外我们发现有一些事项是这样的,对有一些行业、有一些部门、有一些地方很有作用,但是对另外一些地方、另外一些行业就没有作用。

举例来说,我记得当时有水运方面的审批权取消下放,如果对南方地区有水的地方,他这方面的业务多,他就觉得对我的意义很大,但是对北方地区没有水运或者很少,他就觉得这对他们没有太大意义。我记得当时发改委取消一项冷轧钢项目的审批权,我们到一些没有大钢厂的地方做调研,他觉得这对他们没有意义,但是对上海宝钢来说,作用太大了,所以有些项目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作用不一样。

当时我们做了问卷调查,请地方政府和企业家们,不是笼统的说你对这400多项感觉是否有含金量,而是说与你的业务相关,与你这个地区、与你的行业相关的,你觉得有哪些是跟你有相关的,这些项目里面你觉得含金量怎么样?我们设计的问卷是低、中、高。企业代表们90%以上都是打的中和高,地方政府80%多也是打的中和高,与他们直接相关的,他们还是高度认可的,和我刚才梳理的百分之十几基本还是能够吻合起来。

为什么老百姓说下放力度很大,数量也不少,但是切身感受不明显。行政审批这一块我们也做了分析,国务院部委下放的这些权力,国家部委过去都是管宏观的,管涉外的,与一些大企业、省级政府相关度很大,但是跟老百姓、中小企业不是直接相关。那跟他们直接相关的是什么呢?可能是地方的一些审批。另外一个角度,去年10月份发布了前三季度的数据,好像工商总局也发了一个数据,就是所谓含金量,比如带动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我们也到地方了解了一下,有的地方反映,比如一个小微企业如果能够存活下来,大概能带动4-6人的就业,所以这么一算,这个就业量就非常大。我看到咱们工商总局有一个抽样调查的数据。

[于法昌]我插一句,刚才王教授讲4-6人的就业,综合统计局、国办、工商总局的抽样调查显示,平均下来是7人左右。其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7人,个体工商户平均吸纳就业3人左右,这对促进就业确实起到了明显作用。

[王满传]对。我看了一下去年前三季度的统计,全国个体私营经济比2013年增加了2000多万人,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它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因为大部分新增的70%-80%都到第三产业去了,到服务业去了,这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的影响也非常大,从这些角度来说含金量还是非常高的。

责任编辑: 傅义洲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