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0 09:56:26
分享到:
EN
https://www.gov.cn/

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应做到“宽进严管”激发市场活力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6-10 09:56 来源: 中国政府网
【字体: 打印

3年前,湛江千万吨钢铁项目获批,当湛江市长走出国家发改委大门时,忍不住亲吻项目获批文件,这张照片迅速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引发网友热议。随着本届政府厉行持续推进简政放权,不断提速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此种景象将会成为历史。

作为简政放权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投资审批改革进展如何?下一步将重点开展哪方面的工作?推进改革的进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6月11日,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党组成员张勇做客中国政府网,就简政放权,尤其是网友关注的投资审批改革做了深入的解读。张勇表示,改革要使企业更加方便,把企业能够自主决策的问题完全交由企业来负责。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投资体制改革已经在向前推进,但是和社会的需要、企业的期盼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有些部门仍然延续着计划经济思维,对微观经济插手过多。多年以来,到北京“跑项目”、“拿路条”、“拿批文”让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疲于奔命,不堪其扰。

实际上,管得太多,并不等于能管得好。比如说,部分被限制了最高价格的药品,由于成本上升,企业干脆不再生产了,吃亏的还是消费者。而为了避开审批,各地也是各出奇招。按照规定,5万千瓦以上的风电项目,需要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于是,全国范围内一大批4.95万千瓦的风电项目纷纷上马,甚至一些大型项目被拆分成许多个“4.95万千瓦”,严重影响产业科学布局。

投资审批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确定政府职能的边界?政府对市场的调控与引导应该止步于哪一个层面?对此,《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给出了明确的回答: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这就意味着,在可预期的未来,政府权力将做“减法”,换来市场活力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加法”。

放权之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能不能“管得好”。投资管理的事前审批少了,事中、事后的监管执法就变得更加重要。放权不等于放责,简政放权、简化审批并不意味着政府成了“甩手掌柜”,而是转变职能的新开始。张勇表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是三位一体的,不是一放了之,放的目的是为了把它管得更好,能够更好地造福于社会。

在当前经济形势并不乐观的情况下,就业保持稳定,经济结构有所优化,一批新产业、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涌现,简政放权发挥了关键作用。以投资审批制度改革为代表的简政放权是顺应民心、激发市场活力的好事;但要把好事办好,让简政放权真正做到“既利当前又惠长远”,改革空间还很大,任务仍然艰巨,需要政府、企业、公众一起努力,这是一场持久战。(刘艳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责任编辑:马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