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02 09:37:05
分享到:
EN
https://www.gov.cn/

新老技术和新新技术间的互补是未来城镇化合作的重要空间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7-02 09:37 来源: 中国政府网
【字体: 打印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29日下午在布鲁塞尔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共同出席2015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并致辞。李克强表示,城市记忆着昨天,承载着今天,也创造着明天,不仅是经济增长和财富创造的大舞台,也是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播的先行者。中方愿同欧盟机构、欧洲各国及相关城市一道,不断扩大各领域交流合作,谱写中欧城镇化未来合作新篇章,共建诗意栖居的美好家园。2015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的亮点、特点是什么?中欧城市之间的合作有哪些成绩?欧洲城市化建设,尤其是中小城市建设对我国的启示和样板性作用是什么?2015年7月2日9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做客中国政府网,解读李克强总理出席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并回答网友所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那我们再来看看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取得的成果,克强总理已经出席三届了,那在前两届都做了哪些基础性的工作?做了哪些铺垫,在三年过去之后,尤其在本届论坛上又有哪些延展?

[李铁]我全程见证了三届论坛,第二届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参与更务实的工作,筹办中欧城市博览会。第一届论坛上,克强总理和时任巴罗佐主席签署了《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共同宣言》,这个宣言实际上界定了中欧在城镇化合作方面的基础框架。无论是借鉴经验,还是如何实现低碳节能,如何使用清洁能源,如何促进高技术向中国的输出,如何更好地开展贸易和服务业的贸易,等等都制定了非常广泛、深入的框架性协议。按照这种框架性协议,经过一些年的时间进一步的落实,是当时非常重要的设想。

2012年以后面临比较大的问题就是换届,换届之后,在城镇化伙伴关系合作上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停顿。但是这个短暂的停顿并未影响到合作的进程,在2013年城镇化伙伴关系合作会议上,中欧双方有12个城市结对子,进行城市间的合作,设立了上百个项目在中国和欧盟之间推进合作,我们也开辟了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的示范区,想通过示范区用市场的方式推进合作向务实的方向进展。比如如何通过第三方引进欧盟的企业到这里来,我们会给他们什么样的政策,中国是否有企业愿意到欧盟投资,这种对接上有了尝试,这都是实质性推动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到今年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在今年的会议上提出非常重要的设想,就是不能仅仅把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作为一种论坛持续下去,不能仅仅停留在“论”上,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它向实质化、市场化的方向务实推进,就是使欧盟的高技术如何和中国的大市场相结合。2013年我们也举办了首次中欧城市博览会,有35家欧盟机构到中国展出它的城市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的技术、设备等等。

随着未来合作的进一步开展,随着今年城镇化论坛的举办,我们也有一些新的项目在推进。比如这次论坛上有六个项目签约,不仅仅是欧洲企业到中国投资,还有中国企业,例如首创集团到法国投资,这就意味着我们双向的投资已经开始。我特别要提到的是在2012年我们提出的所谓欧洲高技术和中国市场的结合,中国7.5亿的城镇人口,而且还在不断增长,对人进入城市的各种需求,城市发展中各种基础设施的需求,交通方面等各种公共服务方面的需求是十分庞大的。那时候我们看到的欧盟的高技术,比如德国的制造业、法国的制造业、信息技术产业,包括欧盟其他国家的各种高端技术,如何向中国进一步推进呢?怎么样释放它的技术潜力,形成技术和市场大结合呢?

到了2015年,我们所说的这种互补性的优势已经发生了变化。这个互补不再是单向的了,中国在这三年多的时间在发生着巨变,我们的技术也在高速增长和提高。比如中国高铁,2012年的时候我们还没有感觉到中国高铁在世界上有这么大的竞争力,可是现在中国的高铁技术已经在世界领先,还具有非常广泛的市场,甚至会影响到欧盟。过去我们希望欧盟的技术到中国来,可是我们高铁代表着世界领先的技术可不可以到欧盟去呢?

第二,互联网,中国的互联网远远优于欧盟。中国的互联网在全国的用户是6.52亿,有4.38亿的城镇用户,相当于欧盟人口的总和。这么多的网民,这么大的互联网影响力在随时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那怎么样能到欧盟?我们和欧盟的互联网技术,和欧盟的高技术结合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物理反应?这是谁都想不到的。但是我们知道德国提出了工业4.0,也想利用互联网,但是他的互联网和中国相比无论从用户覆盖范围看,还是从互联网延伸的各种服务业的内容,甚至从带动实体经济上看,恐怕我们在这方面已经走到了前面。

所以我刚才讲过的高铁、互联网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中国市场,而是代表着中国的未来技术。中国这种互联网+的未来技术和高铁的技术和欧盟的结合会产生什么样的前景呢?那就不是原来意义上的互补了。过去的互补只是市场和技术的互补,现在出现了新技术和新技术之间的互补,或者是新技术和传统技术间的互补,从互联网+带动实体经济,从高铁方面是不是也可以形成贯穿欧盟的整个网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如何更好地把欧盟技术融入到我们当中来,形成珠联璧合的一种产业效应?我觉得这也是未来城镇化合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空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责任编辑:司徒宇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