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02 09:37:31
分享到:
EN
https://www.gov.cn/

我国城市交通体系滞后 多样交通方式供给未形成平衡配置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7-02 09:37 来源: 中国政府网
【字体: 打印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29日下午在布鲁塞尔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共同出席2015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并致辞。李克强表示,城市记忆着昨天,承载着今天,也创造着明天,不仅是经济增长和财富创造的大舞台,也是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播的先行者。中方愿同欧盟机构、欧洲各国及相关城市一道,不断扩大各领域交流合作,谱写中欧城镇化未来合作新篇章,共建诗意栖居的美好家园。2015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的亮点、特点是什么?中欧城市之间的合作有哪些成绩?欧洲城市化建设,尤其是中小城市建设对我国的启示和样板性作用是什么?2015年7月2日9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做客中国政府网,解读李克强总理出席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并回答网友所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那在论坛上有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推进呢?在这些合作的领域。

[李铁]第二个论坛是城市交通论坛,讨论的内容很广泛。最重要的是中国在交通上有它的优势,我们新技术的应用,刚才讲到的高铁,高铁技术的应用可以在城市间甚至“一带一路”上更广泛地连接中欧的贸易,成为各种要素流通的桥梁。但是在城市交通方面我们确实还要学习,学习什么呢?第一,我们城市交通体系远远滞后于我们现在的发展,多样交通方式的供给还没有形成平衡的配置。比如大量堵车,我们地铁的发展严重滞后,地下交通严重滞后,这些在欧洲十几年前、几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就很好地解决了。

[主持人]对,比如北京地铁已经很发达,但还是堵车,所以在配置上是不是出现问题?

[李铁]交通并不仅是交通的问题,有很多其他方面,比如站点利用,当大幅度的人口流动在某个站点上发生的时候会带动服务业的发展。我们知道欧洲很多国家TOD模式是广泛应用的模式,比如到德国、比利时,空港和快轨、城市轨道甚至和地铁、公共交通都在一个空间上,这个空间上可以带来服务业的发展,可以带来土地的升值,也可以解决投入的一部分资金来源的问题。所以这种交通模式、空间模式的发生和改变对我们的交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我们国家交通发展是很快,很多城市都通了公共交通甚至通了高铁,但是高铁都修到城外去了,把高铁放到城外的地方是可以减缓拆迁的压力,但是却没有和城市内人口最密集和交通最拥挤的地方形成空间的无缝对接,正因为如此,人口的流动和其他交通工具衔接的分离就使我们城市资源配置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对城市的服务业发展也没有起到推动的作用。所以这是我们国家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

欧盟在这些方面有特别好的经验,既有技术的经验,也有管理的经验,还有制度的经验,怎么样有机结合也是我们这次作为问题提出来进行重要的讨论内容。不仅在主论坛上有这样的议题,还有三个分论坛,分论坛是能源、交通、智慧城市。谈到智慧城市,我想这是我们中国到目前比较时髦的名词,在全世界也是比较时髦的名词,这次主论坛我们邀请了欧方两个城市的市长,中方有神舟数码的董事长,还有国家标准委的一个司长。中国的智慧城市如何和欧洲的智慧城市结合,互相怎么取长补短?我想智慧城市这个问题,在欧洲和中国之间目前确实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目标和两种不同的需求。对于欧洲来讲,它的需求更多的是通过智能的方式来解决城市资源的配置,达到城市低碳和降低能源消耗的目标。

在欧洲也有一些智慧城市的典范,怎么样通过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各种大数据的以及智能的管理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欧洲重要的目标是要解决降低能耗,因为欧洲的能源资源非常少,所以不得不依赖于外部供给,外部供给的压力在逐步增加,所以它必须要通过各种高技术来降低能源的消耗,降低每个家庭、每个社区的能源消耗,减少它这方面的压力。在中国则不一样,中国的智慧城市从开始就和日本、欧洲那时候有根本的差别。第一,我们的智慧城市的起点是互联网,欧洲的互联网用户规模和中国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刚才讲过了是6.52亿,比欧盟人口还多1个多亿,13亿多人口手机用户12.56亿,相当于两个多欧盟。这么大的手机用户是我们互联网的基本的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责任编辑:司徒宇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