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过程就是不断寻求最佳适配比的过程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11-03 10:50 来源: 中国政府网
【字体: 打印本页

中国政府网、中国网络电视台联合发起“发现双创之星”大型主题系列活动,通过“讲述双创好故事展现中国好创意”为中国创客搭建思想交流的平台、创意诞生的襁褓、匠人技能的舞台、梦想实现的工场。10月27日,“发现双创之星”系列活动走进上海。 

上海科技创新突破口在哪里?上海在整合科技资源方面有哪些做法?上海如何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2015年10月28日,上海市科委主任寿子琪做客中国政府网访谈间,介绍上海双创成果。

[主持人]好的,最后一个问题,科技创新的能力在不断的提升,还有一个能力也要同步的提升上来,就是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在科技成果转化这方面,上海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有哪些好的方法?

[寿子琪]成果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最近在科创中心建设的专题研究过程中对这一问题更有切身的体会。我觉得要让一个成果转化,必须要把握和了解成果转化的属性。对此,我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成果转化是有规律性的,其实现过程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很多成果到今天来转化,实际上它产生的时候有的是十年,甚至于二十、三十年前,所以不能用短期眼光来要求现在做了多少马上就要转化多少,这是不符合规律的。诺贝尔奖得主的平均年限都是20年左右,更长有的是40多年。即是跨国公司大企业,研究了很多的东西,按理说他们应该是由经济利益驱动的市场行为,但实际上有很多的跨国公司研究了很多东西,到现在这些研究成果还束之高阁。我们有一个概念叫技术银行,什么意思?就是主要把跨国公司这种存量的技术想办法让它转化出来。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过程就是不断寻求最佳适配比的过程。

第二,市场在成果转化中具有决定性的“发言权”。最有效能促进成果转化的,主要还是要靠市场主体拉动。所以促进成果转化也好,现在讲产学研合作、研究也好,很重要的是靠企业。为什么产学研,产放在第一位?因为企业是引擎。你不能要求研究机构和大学研究出的成果马上就成为产品,这样就永远没有原创的后劲,分工就会错位。现在我们碰到的问题实际上是企业不强,这是我们现在当下的一个短板。我们没有太好的企业,能够去识别技术,加工技术,运用技术。再超前一点讲,你去识别知识,把知识转化成技术,来加工技术、运用,那是更前端了,所以当下要想实现成果转化,一定要把企业推到前台。所以现在各种政策都在鼓励企业创新,这方面是做得对的。

第三,高校、科研机构成果转化过程当中,一些关键环节值得关注:一是权益,权益是牵涉到利益驱动的问题。要进行权益下放。研究成果是否真正能转化,谁干谁最清楚。如所长拍板的东西,从事这项科研工作的工程师觉得不行,你硬要做也是不行的。所以谁最清楚让他去做。处置权要给他。权益包含两方面,一个是处置权,一个是利益保障。二是便利性,有成果即使要转化也不是万事俱备的,还要很多条件支撑,是便利性问题。第一种便利性实际上就是要营造良好的共享环境。在转化过程当中要用条件、设备,我们现有的财政性的投入的东西要拿出来开放。第二种便利性讲的就是类似于众创空间这样,要给他物理空间、网络空间,比较方便的去做。还有一个便利性,就是资本力量。三是顾虑,如身份问题,职称问题,转化过程中国有资产处置等。对此,我们出台了些政策,对身份保留、职称评定等作了些规定。此外,现在成果转化法也出来了,对国资处置权从法律上进行了保障。当然成果转化这件事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仅仅这些能解决问题的。要实现成果转化,还要有很好的中介服务机构。国外有很多这种机构。这种机构的人才确实很难寻觅的,往往需要懂商务、懂法务、又懂专业,这非常难,所以我们也在积极培育这些机构。上海也在建设这类机构,已经有一些机构,跟国外合作,或从国外引进,共同推动建设。

责任编辑: 傅义洲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